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T1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胰岛β细胞的破坏。广泛的家族和全基因关联研究已经揭示了基因中超过50个风险位点与T1D有关。然而,遗传易感性并不能解释世界范围内T1D发病率的增加,这很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从人类受试者和动物模型中揭示了肠道微生在T1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这表明肠道微生可能是T1D触发因素,特别是环境因素的关键枢纽。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目前肠道微生参与T1D病因和机制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肠道微生在T1D中的作用,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用于帮助评估T1D预后和治疗T1D。

  • 标签: 1型糖尿病,肠道菌群,环境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微生,是药物基因拓展的结果,主要用于研究肠道微生在药物安全性、有效性中的作用,对于新药研发具有积极指导作用。本次研究在整理、分析目前相关研究资料基础上,综述药物微生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现状,以望可为肠道微生药物研发提供借鉴。

  • 标签: 新药研发 药物微生物组 应用
  • 简介:摘要:药物微生,是药物基因拓展的结果,主要用于研究肠道微生在药物安全性、有效性中的作用,对于新药研发具有积极指导作用。本次研究在整理、分析目前相关研究资料基础上,综述药物微生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现状,以望可为肠道微生药物研发提供借鉴。

  • 标签: 新药研发 药物微生物组 应用
  • 简介:摘要:微生制药是近几年开始研究开发的新型制药技术,随着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生物制药技术以及研发微生药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此技术的研究开发不仅对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医药行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医治效率都有了重大的提升,本文从生物制药的概念进行分析,探究目前阶段生物制药的发展应用,并对生物药物的成果以及实际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微生物制药 微生物药物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微生制药是近几年开始研究开发的新型制药技术,随着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生物制药技术以及研发微生药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此技术的研究开发不仅对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医药行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医治效率都有了重大的提升,本文从生物制药的概念进行分析,探究目前阶段生物制药的发展应用,并对生物药物的成果以及实际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微生物制药 微生物药物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人体的共生微生群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特别是人类微生计划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与人类相关微生群的研究。肠道微生群是人体最庞大的微生态系统。一方面,正常条件下,肠道微生群在维持宿主免疫平衡,促进营养物质代谢和维持肠道稳态中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微生群失调与多种疾病有关,除影响肠道健康外,还影响肠外多种组织、器官。随着肠道微生群与大脑之间相互作用的"肠-脑轴"概念出现后,研究者提出肠道微生群与眼之间可能同样有"肠-眼轴"的存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群在眼科疾病,包括角膜病、葡萄膜炎、视网膜病,以及与系统性疾病相关眼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肠-眼轴的存在提供证据,并为未来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肠道微生物群/生理 眼科疾病 固有免疫反应 肠-眼轴
  • 简介:摘要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胃肠道摄入是人体获取碘的主要途径。肠道包含的万亿数量级的微生对于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及基因信息调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肠道微生或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循环系统作用于甲状腺(即"肠-甲状腺轴"),对甲状腺的碘代谢进行潜在调控。该文综述了肠道微生对肠内碘摄取的影响及其对甲状腺细胞表面钠/碘同向转运体(NIS)表达及活性的调控,探讨了肠道微生参与甲状腺碘代谢的潜在调控机制。肠道微生影响甲状腺碘代谢的直接因素包括脂多糖、短链脂肪酸、微生肽段或蛋白质等,通过影响核因子kappa B通路、参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或抗原抗体反应等方式影响甲状腺NIS的表达或活性;间接因素包括肠道微生改变细胞内环境,从而通过调控甲状腺特异转录因子的水平及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等方式影响甲状腺细胞内外碘离子的转运。

  • 标签: 宏基因组 胃肠道 代谢 甲状腺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关于微生在胰腺癌中的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细菌和真菌与胰腺癌联系密切。既往通常认为胰腺是无菌器官,但是近些年研究表明胰腺中存在微生群。细菌可能从肠道迁移到胰腺中。改变微生群组成可能对胰腺癌治疗有积极作用。本文针对胃肠道微生群落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微生物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哮喘患者和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微生的特征。方法根据标准入30例单纯哮喘和25例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和痰诱导试验,挑取有效痰组织,进行细菌16SrRNA测序,下机数据与GreenGenes物种分类数据库进行比对和物种注释,比较单纯哮喘与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诱导痰样本细菌的多样性、丰度和菌群特征。结果与单纯哮喘患者相比,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其病程较长、BMI较低、肺功能和日常症状控制更差(P<0.05或P<0.01)。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诱导痰中的细菌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P=0.192或P=0.203),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升高(P<0.05),而肠杆菌科、莫拉菌科和假单胞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与单纯支气管哮喘患者相比,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其诱导痰中以肠杆菌科、莫拉菌科和假单胞菌科为主的潜在致病菌增多。

  • 标签: 哮喘 支气管扩张 诱导痰 微生物组
  • 简介:摘要为识别、区分以及明确人体内各部位微生生物学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于2007年发起了人体微生学研究计划。经过10余年推进,该计划显著提升了人们对包括呼吸道在内的多个微生学与健康、疾病间关系的认识,纠正了"下呼吸道无菌状态"观念。正常情况下微生群体通过内部相互制约以及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使微生和宿主处于共同受益状态,打破该平衡则导致疾病发生、发展。慢性气道疾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为代表的慢性气道疾病是我国最为常见、疾病负担最为严重的慢性疾病。本文罗列了多种慢性呼吸道疾病背景下气道肺微生学的变化特点,以及"肠-呼吸道微生轴"相互作用,并探讨以调控肺微生学为切入点,开发呼吸慢病新型治疗药物及方法的可能性。

  • 标签: 慢性呼吸道疾病 微生物组学 肺肠轴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与肝癌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的改变不仅能对肠道菌群平衡、肠道炎症和黏膜屏障功能起一定的调节作用,还能显著改善肝脏的硬化状况,对肝癌的发生进行预防。本文综述了原发性肝癌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为原发性肝癌的早期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肠道菌群 微生物环境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分批培养技术、分批补料培养技术、半连续培养技术、连续培养技术、高细胞密度培养技术、膜分离与发酵耦合技术等常用微生发酵培养策略应用要点展开分析,并以此来提出做好微生习性分析、完善发酵培养体系、积极引入新培养技术等注意事项,其目的在于提高微生发酵培养质量,同时也可以积累应用经验,不断完善微生发酵培养体系。

  • 标签: 微生物 分配培养技术 连续培养技术
  • 简介:摘要:人类机体最复杂、最密集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其微生数量为体内细胞总数的10倍,最高可达1014株。一旦肠道微生过度生长,不仅可导致肠道菌群发生变化,而且会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在AIH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发病机制还不甚明确的当下,通过对肠道微生在A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能够为明晰AIH发病机制以及肠道微生其中的作用提供支持,为临床提出有效的AIH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肠道微生物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是一种混合的微生,它在肠道内与宿主共生,因为不同的身体部位,不同的环境因素以及时间转变等原因,它会存在差别。当然,由于肠道微生与消化系统息息相关,一旦肠道细菌失调或受损会导致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的产生,如炎症性肠炎,肠道肿瘤,肥胖等。因此,通过观察肠道微生与消化系统之间相关性研究,两者存在关联性,肠道细菌失调会发生消化系统疾病,从而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消化系统疾病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标本采集对微生检验结果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我疾控中心合作医院2021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进行微生检验的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每组各100例,给予对照常规采集,给予观察规范化采集流程,对比两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血液、尿液、痰液、伤口分泌液等标本检出率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集微生标本的方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对采集标本和检验流程进行规范,能提高检验质量,提高检验准确率,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微生物检验结果 规范化采集流程 检出率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标本采集对微生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在本院进行微生检验的240例患者。将其1:1随机划入对照与试验:对照采用常规微生标本采集方法,试验微生标本采集过程进行规范控制。对比两患者的采样和检验结果。结果:1)相较于对照,试验伤口分泌物标本(93.33%vs70.00%)、痰液标本(96.67%vs83.33%)采集合格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相较于对照,试验伤口分泌物标本(53.33%vs13.33%)、血液标本(63.33%vs26.67%)、尿液标本(46.67%vs20.00%)、痰液标本(43.33%vs16.67%)的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3)试验对检验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98.33%vs92.5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生标本采集对微生检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规范采集才能提高标本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提升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采集 阳性检出率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