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以微创为特征的肝癌外科治疗已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并在肝癌整体治疗的模式和格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肝癌微创外科治疗的方法很多,从早期的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无水乙醇注射到近年来的微波、冷冻、射频、高功率聚焦超声等的广泛应用,临床实践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微创治疗的适应证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不能手术切除的多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单个肿瘤直径<3cm的小肝癌或复发性肝癌.由于肿瘤位置的不同和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各种微创治疗的适应证应区别对待.微创治疗主张多次、联合和序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疗效.应重视微创治疗的各种并发症发生及生存质量.微创外科发展的前景广阔,今后应规范治疗指征,加强临床前瞻性的研究,探讨微创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使更多的微创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肝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套餐式”微创治疗及“套餐式”微创治疗联合生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采用经导管的动脉栓塞化疗后,依据患者局部血液供应是否丰富进行分组.按所行微创疗法分为四组单纯TACE组、TACE+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组、TACE+氩氦刀冷冻治疗(CST)组、TACE+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氩氦刀冷冻治疗组,观察近期肿块缩小率及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单纯治疗和联合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在控制肿瘤局部病灶的基础上,选取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并对其预后与未给予生物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四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不同组合微创疗法后,TACE+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组、TACE+氩氦刀冷冻治疗(CST)组、TACE+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氩氦刀冷冻治疗组三组近期肿块缩小率优于单纯TACE组(P<0.05);CIK细胞回输后CD3+、CD4+、CD4+/CD8+比值和CD56+(NK)效应细胞的比例显著上升;而CD8+和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相对下降;观察组1年和1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6.00%和16.00%,而对照组为20.00%和37.14%(χ2值分别为3.89和4.95,P<0.05);观察组一年和1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00%和88.00%,而对照组则82.86%和68.57%为(χ2值分别为4.17和4.86,P<0.05).结论“套餐式”微创治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靠,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肿瘤的复发率方面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微创治疗;CIK细胞免疫治疗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05-01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微创治疗及其联合生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9例,采用经导管的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后,依据患者局部血液供应是否丰富进行分组.按所行微创疗法分为两组单纯TACE组以及TACE+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氩氦刀冷冻治疗组,观察近期肿块缩小率及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其单纯治疗和联合治疗后的效果;同时在控制肿瘤局部病灶的基础上,选取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免疫治疗,并对其预后与未给予生物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不同组合微创疗法后,TACE+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氩氦刀冷冻治疗组近期肿块缩小率明显优于单纯TACE组(P<0.05);CIK细胞回输后CD3+、CD4+、CD4+/CD8+比值和CD56+(NK)效应细胞的比例显著上升,由最初的67.51%±10.78%,32.13%±8.84%,1.12±0.54和15.76%±8.57%上升至70.14%±10.22%(P<0.05)、35.56%±7.91%(P<0.05)、1.35±0.68(P<0.05)和18.33%±9.14%(P<0.05);而CD8+和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相对下降,由治疗前的31.96%±8.37%和6.73%±5.58%下降至27.97%±8.12%(P<0.05)和5.58%±3.82%(P<0.05);观察组1年和1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6.00%和16.00%,而对照组为20.00%和37.14%(χ2值分别为3.89和4.95,P<0.05);观察组一年和1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00%和88.00%,而对照组则82.86%和68.57%为(χ2值分别为4.17和4.86,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应用微创治疗联合CIK细胞治疗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肿瘤的复发率方面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微创治疗;CIK细胞免疫治疗中图分类号R735.7<4c17><96e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83-01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功能MRI在评价肝癌微创治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采用功能性MRI(fucionalMRI,fMRI)评价肝癌微创治疗104例,采用常规MRI、功能MRI随访评价疗效,由2名5年以上肝癌诊断经验的医师,分别独立随机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所平均随访(17.4±5.2)个月,78例患者出现101个新的病灶,36例患者合计阳性病灶45个;fMRI+MRI成像对新出现的(<1cm)肝癌病灶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常规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MRI可极大的提高肝癌新发小病灶的检出效率。
简介:肝癌预后很差,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受限因素较多,仅10%~40%患者可接受手术切除治疗。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接受肿瘤根治性切除后,近半数病例2年内可出现复发,小肝癌术后5年复发率也高达43.5%。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可随肿瘤复发反复使用的肝癌微刨治疗技术势在必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肝癌介入超声治疗作为一项肿瘤原位灭活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并发展出了10多种有效疗法。根据治疗机理的不同,肝癌介入超声微刨疗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超声引导肿瘤间质介入疗法,包括化学溶液注射(无水乙醇等)、热疗(射频、微波消融等)和冷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