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谱,为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临床药物选择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既往收集的MDR-TB 167株,采用lysX基因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微孔板药敏法及BACTECTM MGIT 960TM液体培养法对其进行13种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MDR-TB菌株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及药物交叉耐药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结果167株MDR-TB菌株对除异烟肼、利福平外11种抗结核药物总耐药率为95.81%,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XDR)比例为31.14%(52/167),广泛耐药结核病比例为6.59%(11/167)。北京基因型中链霉素耐药率高于非北京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82,P<0.05),非北京基因型中pre-XDR比例高于北京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2,P<0.05);氧氟沙星耐药率和吡嗪酰胺耐药率在现代北京基因型与古典北京基因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5和χ2=3.912,P<0.05)。利福平与利福布汀存在交叉耐药,交叉耐药率为86.23%,且不同程度利福平耐药组间利福布汀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12,P<0.05)。氧氟沙星耐药与莫西沙星耐药有相关性、阿米卡星耐药与卡那霉素耐药有相关性,r分别为0.87和0.91。结论MDR-TB菌株对11种抗结核药物呈高度耐药,且同类型药物之间交叉耐药较为严重;北京基因型菌株是MDR-TB的主要流行菌株,与链霉素耐药高度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巨噬细胞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DR-Mtb)感染模型的吞噬和杀菌功能特点,探讨其在吞噬杀菌过程中免疫应答和代谢功能的变化,为完善巨噬细胞在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建立巨噬细胞MDR-Mtb和H37Rv株感染模型,采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计数、液相芯片技术和Cholesterol Assay试剂盒分别观察MDR-Mtb对巨噬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分泌细胞因子[Th1因子(IL-12/23 p40、IL-27和TNF-α)、Th2因子(IL-6和IL-10)]和胆固醇代谢的影响。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DR-Mtb感染巨噬细胞后,胞内CFU计数逐渐增高,至感染后24 h达峰值;胞外CFU计数逐渐降低,至感染后24 h达低值。感染后48 h,胞内CFU计数较感染后24 h降低,胞外CFU计数则较感染后24 h增高(P<0.05),均与感染后4 h相接近(P>0.05)。感染后8~48 h,MDR-TB组胞内CFU计数均低于H37Rv组,而胞外CFU计数则高于H37Rv组(P<0.05)。(2)MDR-TB组巨噬细胞上清液IL-12/23 p40、IL-27、TNF-α、IL-6和IL-10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感染后4 h相比较,仅感染后24 h、48 h的TNF-α和IL-6表达量增高(P<0.05)。与H37Rv组相比较,MDR-TB组感染后48 h的IL-12/23 p40和TNF-α及感染后24 h的IL-6表达量降低,而其感染后48 h的IL-27表达量则增高(P<0.05)。(3)MDR-TB组感染后24 h、48 h胆固醇的表达量较感染后4 h降低,且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与H37Rv组各时间点胆固醇表达量相接近(P>0.05)。(4)当感染后24 h MDR-TB组胞内CFU计数达峰值时,仅TNF-α表达量达峰值;当感染后48 h MDR-TB组胞内CFU计数降低时仅IL-6表达量达峰值。当感染后MDR-TB组胞内CFU计数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时,胆固醇表达量呈现降低趋势。结论MDR-Mtb感染巨噬细胞后可诱导其吞噬和杀菌功能,刺激相关Th1和Th2因子高表达,利用和消耗胆固醇。但此作用弱于H37Rv标准株。
简介:目的分析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tG315、rpoB526和rpoB531的耐药突变基因位点模拟性质粒为实验材料,使用液相芯片技术,开展耐多药结核分歧杆菌检测。结果此法能够检测出最低的质粒浓度为1ng/mL,灵敏度较高。5次检测可判断出katG315、rpoB526以及rpoB531位点基因型,结合相关结果,计算SD值和荧光值。阴性对照的MFI为(37±9.95),质粒样本变异系数为6.73%-13.75%,证实此法稳定性强。结论该项技术在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灵敏性、重复性较好,可靠性高,能够精准的检测出各个基因位点突变情况,值得说明的是,液相芯片技术经济性强,操作简单,快速,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猫爪草提取物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pledrugsresistantbacillustuberculosis,MDR-TB)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MDR-TB菌液灌胃制备小鼠MDR-TB感染病理模型,将3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猫爪草提取物组;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与结核细胞免疫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IFN-γ、IL-4、IL-10、IL-12含量的变化。结果猫爪草组与模型组比较,IFN-γ、IL-12含量明显升高,IL-4、IL-10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猫爪草提取物可以通过上调细胞因子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为临床应用猫爪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简介:目的分析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rpoB、katG和rpsL的突变特征,为建立快速分子药敏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痰培养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选取46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和15株全敏感株,扩增rpoB、katG和rpsL的基因片段,测序,比对分析。结果全敏感株rpoB和rpsL基因未检测到突变。耐多药菌株rpoB、katG和rpsL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91.30%,80.43%,30.43%。耐多药菌株三个基因的突变率均高于全敏感株的突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67,4.29和11.58,P均〈0.05)。katG、rpoB基因同时存在突变的耐多药菌株占80.43%,三个耐药基因均有突变的耐多药菌株占30.43%。结论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常见突变位点为rpoB531和rpoB526,katG315,rpsL43。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化疗药物并用冻干治疗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9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卡。观察两组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3个月和6个月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症状改善率分别是40.0%、58.0%,54.0%、72.0%,66.0%、76.0%,对照组分别是19.0%、35.7%,33.3%,42.9%,38.1%、45.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卡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改善临床症状,可作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免疫治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中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谱及主要突变类型与菌株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查询并下载NCBI数据库中截至2019年8月公开发表的中国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全基因组数据预测菌株分子药敏结果,统计不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类型,并分析耐药突变类型与菌株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根据分子药敏结果从2 019株菌株中鉴定出1 024株耐多药菌株,对常用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相关基因主要突变类型分别为katG S315T(73.2%,异烟肼)、rpoB S450L(63.1%,利福平)、rpsL K43R(70.0%,链霉素)、embB M306V(37.4%,乙胺丁醇)、pncA启动子区T(-11)C(7.9%,吡嗪酰胺)、gyrA A90V (32.3%,氟喹诺酮类)、rrs A1401G(67.7%,二线注射类)、fabG1启动子区C(-15)T(87.0%,乙硫异烟胺)、folC I43T(30.4%,对氨基水杨酸)。其中,katG S315T、rpsL K43R、embB M306V、gyrA D94G在L2系菌株中的频率显著高于L4系菌株,folC I43T仅在L2系菌株中发现;katG S315T在古典北京型菌株中比例较高,而rpsL K43R在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中的比例更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我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常用抗结核药的耐药相关基因主要突变类型,为研发敏感、特异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发现多种耐药相关基因主要突变类型与菌株基因型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布汀和利福平的交叉耐药性。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市疾控中心保存的结核菌株,选择84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TB)为研究对象,检测利福布汀、利福平等对其90%最低抑菌浓度(MIC90)交叉耐药率数据分析。结果:利福布汀和利福平的交叉耐药率为86.90%(73/84)。其中利福布汀的MIC90值为≤16mg/L,中位数为2mg/L;利福平的值为MIC90≥2mg/L,中位数>32mg/L,利福布汀的MIC90值仅为利福平的1/8-1/32。利福布汀和利福平交叉耐药率随利福平的耐药程度加大而上升,低耐利福平组和中耐利福平组的交叉耐药例数分别为0/4和2/4,而高耐利福平组几乎全部交叉耐药(x2=9.14,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二线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集的86株进行分析。将所有的标准进行分离培养,确定为耐多药的结核分支杆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结核病操作技术,对进行药敏感测定。结果86株中,有27株为初治结核患者,59株为复治肺结核患者。对5种二线药物的总耐药率为74.4(64/86)。初治耐药率为59.3%(16/27)。复治耐药率为71.2%(42/59)。86株对常见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均比较高,按照从低到高进行排列,分别是。特别是对的耐药率非常高,达到了60%以上。根据药敏实验,针对不同的二线抗结核药物或者其组合,86株对其产生的耐药率也有差异的。结论本地区中外来肺结核患者的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状况很严重。在治疗肺结核病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合理用药。在此基础上,减少的产生。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LiPA和phage-basedassays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祸平诊断试验的准确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BMWeb、CSJD、CJFD数据库和其他方式广泛收集文献:根据QUADAS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用Meta-Disc软件对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等进行合并分析,并进行异质性检验,对无异质性的研究绘制SROC曲线。结果最终纳入42篇文献:(1)LiPA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时,7个研究以BACTEC460法为参考,合并敏感度0.98,合并特异度0.98,SROC(AUC)=0.9924;6个研究以proportion法为参考,合并敏感度0.97,合并特异度1.00,SROC(AUC)=0.9961;3个研究以BACTEC460、Proportion法作为参考,合斤敏感度0.92,合并特异度0.98,SROC(AUC)=0.9842;(2)噬菌体扩增法(商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的7个研究,以BACTEC460、Proportion法为参考,合并敏感度0.95,合并特异度0.95,SROC(AUC)=0.9842,(3)噬菌体扩增法(内部的)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的7个研究,以BACTEC460、比例法、绝对浓度法和电阻率法为参考,其合并敏感度0.98,合并特异度0.98,SROC(AUC)=0.9949;(4)光素酶噬菌体报告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的7个研究,以BACTEC460、比例法、绝对浓度法为参考,其合并敏感度0.98,合并特异度0.98,SROC(AUC)=0.9788。结论现有研究证实:(1)采用分离培养时,噬菌体检测法存检洲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提高耐多药结核病诊断准确性方面具有潜力、(2)LiPA任检测结俊分枝杆菌耐利福平方面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直接应用临床标本检测时敏感度似乎稍有下降一上述结果尚需更多设计严谨、科学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与耐利福平药敏试验的结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临夏地区结核病定点医院接诊的痰涂片阳性病患200例,对所有病患都施以痰培养和耐利福平试验,并对其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200例病患当中,有195例痰培养提示阳性,占总比例的97.5%;有1例为涂阳培阴,占总比例的0.5%;有4例污染,占总比例的2.0%。患者耐利福平药敏试验的结果提示,新患者的耐利福平率为10.63%,复治者的耐利福平率为22.86%,初治失败者的耐利福平率为40.0%。结论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流程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复治者与初治失败者明显比新患者多。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遵义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临床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比例法对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分离的127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rpoB基因包括耐药决定区81个碱基在内的412bp片段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12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49株对利福平耐药,78株对利福平敏感。49株耐利福平临床分离株中,31株rpoB基因存在突变(63.3%),突变位点为531、526和516等;511位点CTG→CAG(Leu→Pro)为新的突变位点;4株双位点联合突变,其中2例为新的联合突变GAC516GGC,ATC572CTC和CTG511CAG,CAC526AAC。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与rpoB基因突变相关,且存在地区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奈诺沙星对MTB、胞内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分别纳入MTB、胞内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128、80和50株。以微孔板倍比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和奈诺沙星对3种临床常见的分枝杆菌菌种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28株MTB中104株(81.2%)对左氧氟沙星的MIC≤1 μg/ml,112株(87.5%)对奈诺沙星的MIC>1 μg/ml,其中88株(68.8%)对奈诺沙星的MIC≥4 μg/ml。胞内分枝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奈诺沙星的MIC的中位数分别为16和32 μg/ml,而脓肿分枝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奈诺沙星的MIC的中位数分别为16和8 μg/ml。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奈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MIC比值范围在0.126~1.000。结论奈诺沙星对MTB的抗菌活性明显弱于左氧氟沙星,但对脓肿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左氧氟沙星。
简介:目的了解河北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以及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的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方法收集河北省五市六所医院2016年1—12月974例结核病患者分离菌株及患者临床信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氧氟沙星(OFX)、卡那霉素(KM)的敏感性,采用分层随机法选取100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其对利奈唑胺的敏感性。结果结核病初治患者的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26.6%(200/753)和13.5%(102/753),复治患者的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59.7%(132/221)和53.4(118/221),复治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高于初治患者(χ2值分别为83.7、93.5,均P<0.01)。一线抗结核药物INH、RFP、SM和EMB的耐药率分别为25.8%、23.7%、16.7%和7.1%;二线抗结核药物OFX和KM的耐药率为4.7%(37/782)和4.0%(31/782);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80.8%(59/73)。结论结核病复治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高于初治患者,利奈唑胺体外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