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0-2022年本院髋关节置换术(HA)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探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2020年本院行HA治疗的438例患者,统计术后感染情况,分析感染者病菌种类及耐药性,探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38例患者术后感染79例,感染率为18.04%。共分离出9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GPB)68例(70.83%),革兰阴性菌(GNB)21例(21.88%),真菌7例(7.29%);GPB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肠球菌属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而前两种GPB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GNB对头孢他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感染者和未感染者年龄、患糖尿病比例、手术耗时、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前Hb及血清Alb水平等6项因素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HA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患糖尿病、手术耗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长、术前低Hb及低血清Alb水平(P<0.05)。结论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体重指数、糖尿病史、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术后引流时间,术前做好评估与预防工作、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均有助于降低术后医院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3月纳入的6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提示,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0.00%(27/30),高于对照组66.67%(20/30),两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接见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对于老年髋关节骨折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22年5月份到2024年5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1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是常规内固定治疗术,对于观察组31例患者应用的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90.32%>73.33%),另外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时所花费的时间更短,并且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患者下床活动放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方式应用人工髋关节换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关节置换疗法在老年转子间骨折中起到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24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结束之后对其开展为期半年至2年的随访,主要观察指标有生活自理能力、疼痛程度以及髋关节的活动度。结果术后下床时间为4-19天,平均(5.21±1.73)天;住院时间为(14-34)天,平均(21.37±2.51)天;随访结果总体有效率为83.33%。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势主要有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速等。对于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而言是最为合适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成效令人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的主要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给予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锻炼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髋关节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髋关节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期间研究组出现感染1例,对照组出现感染3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护理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虚弱对老年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06例行膝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其中男性103例,女性203例;年龄65~89岁,平均(74.5±6.2)岁。术前根据改良虚弱指数(mFI)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虚弱组(mFI≥3分)与非虚弱组(mFI<3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身体质量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住院时间、30 d再入院率)。并绘制mFI预测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ROC曲线。结果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的术前虚弱发生率为34.3%(105/306)。虚弱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2%(37/105),高于非虚弱组[16.9%(34/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虚弱预测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敏感度为63%,特异度为89%。结论术前虚弱显著增加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术后半年疼痛发生率,比较疼痛组和未疼痛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理类型、手术入路方式、术后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假体类型及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因素。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发生率为36.79%(39/106)。疼痛组和非疼痛组年龄、假体类型、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CRP水平、术后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体质指数、病理分型、手术入路方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使用非骨水泥型假肢、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2 d、术后WBC>10×109/L、术后CRP>10 mg/L是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65岁、使用非骨水泥型假肢、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2 d、术后WBC>10×109/L、术后CRP>10 mg/L是主要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发生的一些疾病、并发症,从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高质量的护理。方法综合分析、文献查阅、经验总结。结果老年患者在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形成、合理用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感染的预防、皮肤护理、假体脱位的预防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与否,所以,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结论老年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非常有效的方法,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髋关节置换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