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萍(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11)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9-0123-02
【摘要】目前,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能解除关节疼痛,保持关节稳定,而且能明显改善关节的活动能力。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有其特殊性,所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实施身心整体康复护理,对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预防并发症,改善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意义。2008年3月~2010年12月,我科共行老年髋关节置换26例,现将康复护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老年康复护理髋关节置换术
1临床资料
2008年3月~2010年12月我科共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26例,男16例,女10例,60~69岁18例,70~79岁6例,80~89岁2例,平均年龄7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头坏死7例。伴有糖尿病6例,伴有高血压10例,有高血压及糖尿病4例。手术采用髋后外侧切口。手术固定方式为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固定。所有患者术后均及时行康复功能训练及护理。
2康复护理
2.1心理康复护理(1)护士要从言谈举止和服务质量入手,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严谨准确的护理操作取得老人的信赖。(2)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病例,提供与病区内同类型患者交流的机会,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3)用通俗的语言介绍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其充分认识到早治疗、早手术的重要性。
2.2术前康复护理(1)训练床上正确使用便盆大小便,以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便秘和尿潴留。(2)呼吸道训练:进行深呼吸练习,指导正确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3)饮食指导,以加强营养支持:应适当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钙、低脂肪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尿路感染。对纳差、进食少的患者,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来改善全身状况,对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术前给予纠正,针对各种并存病做好有效的控制预防措施。(4)肌肉及关节功能锻炼指导,如抬臀、进行股四头肌、绳肌、小腿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及踝关节伸屈、直腿抬高训练等。
2.3术后康复护理(1)观察病情变化: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术程长,易引起并发症,所以术后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观察肢体肿胀程度、皮肤温度、颜色及静脉回流状况,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的变化。观察并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要及时采用药物止痛措施,防止引起并存病的加重,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胸闷、气促等,注意药量不可过大。(2)保证正确的体位[1]:术后患肢用软枕略抬高,保持外展30°中立位,穿“丁”字鞋固定。两下肢间放一软枕,翻身时要保持髋部和膝部在同一水平线上,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3)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做健肢及双上肢主动练习。定时按摩下肢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二天即可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1)屈伸踝关节:慢慢地将脚向上勾起然后下蹬,反复练习数次。(2)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s后放松,再绷紧、放松,以此循环,直到感觉大腿肌肉有点疲劳为止。(3)协助患者双手抓住牵引床上的吊环,健肢蹬床,用力把臀部抬起,这样可以防止臀部皮肤因长期受压形成褥疮。术后1周可在床上进行直腿抬高训练。鼓励患者扶拐行走,先用双拐,再用单拐,使用单拐时要握在健侧手中。上楼时先用健肢,下楼时先用患肢,要避免髋屈曲<90°[2]。3个月后弃拐自由行走。每次运动前后要测血压、脉搏、呼吸,如有异常应终止运动或减轻运动量。基础护理贯穿于康复护理的全过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4出院健康宣教(1)指导患者每天坚持按出院前训练方法在床上或站立时进行,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2)术后3~6周可逐渐恢复大多数的轻微的日常活动,避免干重活及剧烈的体育运动。术后6周内注意做到“六不要”,即不要双腿交叉;不要患侧卧位,侧卧时两腿间放一软枕;不要坐软沙发或矮凳子;不要弯腰拾东西;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不要使用蹲厕。注意安全,防止摔倒。(3)复诊时间为术后半年、9个月、1年各复查1次,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
3小结
本组26例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伤口感染、关节脱位、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术后2~6个月复查,均解除了关节疼痛,不同程度地恢复了关节功能,患者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是解除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病痛,纠正畸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是能否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做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和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髋关节置换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学红.全髋置换手术的护理结合.中华医护杂志,2005,2(6):534.
[2]黄忠荣,汤成华,高尚志.老年外科围手术期治疗学.2006,4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