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羟乙基淀粉130/0.4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羟乙基淀粉130/0.4,2周及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在NIHSS量表得分方面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观察组2周后得分为8.56±4.04,1月后得分为5.16±3.24。对照组2周后得分为12.26±4.221月后得分为9.46±3.72。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羟乙基淀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具有疗效肯定、安全、副作用少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130/0.4(6% hydroxyethyl starch,HES)用于严重创伤骨科患者急性血液稀释后血管渗漏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符合入选标准、择期行手术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e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Ⅲ级。按创伤程度分为两组,即普通骨科患者组24例、严重创伤骨科患者组24例。按照血容量公式计算患者的血容量,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经静脉以0.5 ml/(kg·min)的速率输注10%血容量的HES行急性血液稀释。于急性血液稀释前即刻(T0)、急性血液稀释结束后15 min(T1)、30 min(T2)时测定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血红蛋白。测定T1、T2血浆HES浓度,保存输液开始至输液结束后30 min的尿量,测定尿量和HES浓度从而计算出尿中HES含量。结果普通骨科患者组和严重创伤骨科患者组患者输入HES的量相同,分别为(7.71±0.30) ml/kg和(7.70±0.20) ml/kg,扩容比例约为100%。与T0比较,普通骨科患者组血浆胶体渗透压在T1、T2时[(27.9±1.5) mmHg (1 mmHg=0.133 kPa)和(27.7±1.5) mmHg]高于T0[(26.5±1.5) mmHg,P<0.05];严重创伤骨科患者组血浆胶体渗透压在T1、T2[(27.0±1.6) mmHg和(26.9±1.5) mmHg]与T0[(26.3±1.7) mmHg,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严重创伤骨科患者组血浆HES浓度在T1、T2时[(6.8±0.6) g/L与(5.8±0.5) g/L]低于普通骨科患者组[7.7±0.5) g/L与(7.1±0.5) g/L,t值分别为5.660、6.755,P<0.05];输液后30 min内尿HES的含量普通骨科患者组与严重创伤骨科患者组分别为[(29.0±3.5 ) mg和(28.4±3.3) m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P>0.05)。结论两组患者HES行急性血液稀释扩容比例相同,血浆胶体渗透压和HES浓度在严重创伤骨科患者变化低,HES在严重创伤骨科患者存在更明显的血管外渗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130/0.4(HES)用于严重创伤骨科患者急性血液稀释后对蛋白的影响及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6至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符合入选标准、择期行手术治疗的严重创伤骨科患者4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4):乳酸钠林格组(A组)和HES组(B组)。A组患者气管插管后经静脉以0.5 ml·kg-1·min-1的速率输注10%血容量的乳酸钠林格液行急性血液稀释。B组患者气管插管后经静脉以0.5 ml·kg-1·min-1的速率输注10%血容量的HES行急性血液稀释。急性血液稀释前即刻(T0)、急性血液稀释后24 h(T1)、48 h(T2)测定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HSA)、血浆循环内皮数量(CEC)、C反应蛋白(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6。HES输入人体后与HSA结合,荧光光谱法分析HES和HSA的结合关系,进一步研究HES对HSA的影响。结果A组HSA、TP、CEC、TNF-ɑ、IL-6、IL-10、CRP在T0时分别为(38±5)g/L、(66±5)g/L、(5.5±0.4)个/0.9 μl、(24±5)μg/L、(8.9±0.8)μg/L、(44±6)μg/L、(13.6±1.4)mg/L;在T1时分别为(33±5)g/L、(60±6)g/L、(10.2±0.7)个/0.9 μl、(87±9)μg/L、(38.8±2.3)μg/L、(57±7)μg/L、(23.4±2.4)mg/L。B组HSA、TP、CEC、TNF-ɑ、IL-6、IL-10、CRP在T0时分别为(38±4)g/L、(66±5)g/L、(5.4±0.6)个/0.9 μl、(24±6)μg/L、(9.1±0.9)μg/L、(45±6)μg/L、(13.4±1.8)mg/L;在T1时分别为(35±5)g/L、(62±5)g/L、(7.4±0.6)个/0.9 μl、(70±8)μg/L、(29.5±3.1)μg/L、(72±6)μg/L、(19.7±2.2)mg/L。与T0时比较,A组HSA、TP在T1时降低(P<0.05);与T0时比较,两组CEC在T1时升高(P<0.05);与T0相比,两组TNF-α、IL-6、IL-10、CRP在T1和T2时升高(P<0.05)。与A组相比,B组CEC在T1时降低(P<0.05);与A组相比,B组TNF-α、IL-6、CRP在T1和T2时降低(P<0.05);IL-10在T1、T2时升高(P<0.05)。HES加入到HSA后,HSA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随着HES浓度增加,HSA的荧光强度降低,HES诱发HSA荧光猝灭,HES与HSA的色氨酸(Trp)-214形成1∶1的结合物。结论HES减少严重创伤骨科患者术后低蛋白的发生,HES输入体内后与HSA的Trp-214结合形成1∶1复合物,体积增大利于HES的机械堵漏,同时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抗炎作用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容量治疗对预防治疗剖宫产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为两组。麻醉前30min从外周静脉按10ml/kg液体量分别注入6%羟乙基淀粉130/0.4(Ⅰ组)和乳酸钠(II组)。然后实施等比重布比卡因7.5~10mg腰麻。于输液前(To)、麻醉后5min(T1)、10min(T2)和30min(T3)记录BP、HR、SpO2、ECG。结果I组麻醉后5、10、30min各时点SBP、DBP也较术前下降(p<0.05),但术毕时SBP、DBP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II组产妇麻醉后5、10、30min、术毕各时点SBP、DBP仍低于麻醉前(P<0.01)。组间比较,I组麻醉后5、10、30min、术毕时SBP、DBP均高于Ⅱ组(p<0.05)。两组产妇麻醉后心率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预扩容可有效预防剖宫产妇腰麻后血压下降,有利于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简介:种予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是组织工程的三大要素,而寻找合适的种子细胞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如形成骨、软骨、肌组织、皮肤等,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种了细胞。目前,国内外已分离培养出人,小鼠,大鼠,兔等的骨髓MSCs。并诱导分化出多种组织”,但由于它在骨髓内含量极少,只占0.01%-0.001%,而组织工程需要短期内有大量的种子细胞再生组织,故需进行体外培养、分化和扩增日。本实验对骨髓MSCs的两种分离方法进行比较,以期获得更好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7.5%高渗盐水和6%羟乙基淀粉对于腹部大手术以后液体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部大手术患者11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实验组患者在手术中注射7.5%高渗盐水和6%羟乙基淀粉,对照组患者单纯的注射7.5%高渗盐水,观察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尿量,生命体征变化和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尿量较对照组患者多,输液量要少于对照组患者,并且术后并发症出现也要少于对照组。结论7.5%高渗盐水和6%羟乙基淀粉联合注入在腹部大手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其利尿效果好,减少输液量,尽早纠正液体平衡,并且术后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可以在腹部大手术治疗中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代斯6%羟乙基淀粉对急诊抢救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作用,并与706代血浆比较,探索优效的院前失血性休克容量复苏方法。方法院前出诊及自行来诊的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观察52例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国产6%羟乙基淀粉与对照组706代血浆的治疗扩容作用,分别测定用药前、用药后1、2小时的平均动脉压、尿量,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自身前后对照;结果给药后平均动脉压和尿量比用药前明显增加P<0.01~0.05,30分钟和1、2小时时相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小时后相差不显著;治疗组平均用药量也低于对照组。结论代斯6%在抢救急性失血性休克中的容量复苏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优于单纯的羟乙基淀粉,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比较羟乙基淀粉与聚明胶肽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探讨两者用于体外循环预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组和聚明胶肽组各20例.分别应用羟乙基淀粉和聚明胶肽1000ml进行体外循环的预充.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及围术期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前术前肌酐、尿素、尿酸水平[羟乙基淀粉组分别为(68.4±10.2)μmol/L、(6.34±1.53)mmol/L、(336.8±91.1)μmol/L;聚明胶肽组分别为(64.2±20.5)μmol/L、(6.02±2.08)mmol/L、(337.9±113.1)μmol/L];术后1d的肌酐、尿素、尿酸水平[羟乙基淀粉组分别为(78.3±22.4)μmol/L、(7.44±2.38)mmol/L、(336.5±128.5)μmol/L;聚明胶肽组分别为(80.5±24.7)μmol/L、(8.56±2.29)mmol/L、(340.3±118.4)μmol/L];术后5d的肌酐、尿素、尿酸水平[羟乙基淀粉组分别为(70.7±33.2)μmol/L、(7.34±3.76)mmol/L、(242.8±99.5)μmol/L;聚明胶肽组分别为(68.4±19.3)μmol/L、(7.45±3.09)mmol/L、(249.5±78.7)μmol/L].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羟乙基淀粉、聚明胶肽均可安全用于体外循环的预充.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的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至今仍有争议,羟乙基淀粉(HES)是一种在临床中常用于创伤病人的复苏液体,最近研究表明有潜在的肾毒性,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HES130/0.4对长期创伤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2年至2014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18例创伤患者,AKI根据RIFLE标准,通过比较创伤病人第一个24小时接受大于1500ml羟乙基淀粉和小于1500ml羟乙基淀粉两组AKI的发生率及RRT的使用几率。结果最终纳入了118例患者,尽管高剂量组有着更高的创伤评分,但是两组之间的AKI发生几率及RRT使用率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KI发生率升高及RRT与创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超过或小于1500mlHES(130/0.4)并无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联合麻黄碱扩容对腰硬联合麻醉病人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90例腰硬联合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三组羟乙基淀粉联合麻黄碱(A组),羟乙基淀粉(B组)和单纯乳酸林格氏液(C组)。每组30例。全部病人均先给予乳酸林格氏液10ml/kg,补充生理需要量。A组给予羟乙基淀粉(HES)以25ml/min的速度,10ml/kg的用量输入。于腰穿前2-3分钟给予麻黄碱6mg。B组给予羟乙基淀粉,输入速度及用量同A组,C组单纯给予乳酸林格氏液以25ml/min,10ml/kg输入。监测病人入室(T0)预处理后(T1),腰麻注药后5min(T2)8min(T3)15min(T4),BP及HR变化。结果A组病人在T2T3和T4时点与T0相比BP及HR无明显变化(P>0.05)。B组病人BP及HR在T2T3和T4时点下降明显,与T0同时点A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人T2T3及T4时点与T0相比及与同时点A组相比BP和HR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对无严重心肺疾患病人给予预羟乙基淀粉联合麻黄碱处理,可以明显减少腰硬联合麻醉后BP下降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中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择期老年手术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肾功能正常,预计术中失血量在400~600ml,有必要采用胶体溶液进行扩容治疗的择期老年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万汶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H组输入20mL/kg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进行快速扩容,使血容量增加约20%,C组术中只输入乳酸林格氏液,以维持循环稳定。测定手术前(T0)、术后第1天(T1)、术后第2天(T2)、术后第3天(T3)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mALB、血清CysC、尿β2-MG及尿晶体渗透压等指标。结果两组各时点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mALB,血清CysC,尿β2-MG,尿晶体渗透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1、T2、T3时两组血清CysC均高于T0,但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仍在正常值范围内。以上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行高容量血液稀释对于术前肾功能检查正常的老年手术病人肾功能无影响,对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有着积极作用。可安全用于围手术期的扩容治疗,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该实验比较了CD133免疫磁珠法及羟乙基淀粉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MNCs)的特点,探讨一种相对较好的MNCs分离方法。方法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足月妊娠健康产妇的脐血15份,每份脐血分别用羟乙基淀粉沉淀法、CD133免疫磁珠法处理。分离后计数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其形态特征,原代第30天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阳性率。结果羟乙基淀粉沉淀法、CD133免疫磁珠组得到的MNCs数量分别为(15.23±4.30)×10^6/mL,(0.066±0.027)×10^6/mL(P〈0.05)。羟乙基淀粉沉淀法所得细胞大多悬浮生长,传代后生长缓慢;CD133免疫磁珠法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其CD34阳性率分别为10.1%、0.5%。结论羟乙基淀粉沉淀法是一种高效的脐血细胞分离方法,但细胞生长状态欠佳;而CD133免疫磁珠法所获细胞纯度较高,可根据不同要求选用相应分离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200/0.5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不同血型的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按血型分为O型组(O组)、A型组(A组)、B型组(B组)、AB型组(AB组)。全麻诱导后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200/0.520ml/kg。术中连续监测MAP、HR和尿量;分别于AHH前(T0)、AHH后20min(T1)、40min(T2)、80min(T3)采集静脉血进行凝血活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Willebrand因子(vWF)、Ⅷ因子活动度(FⅧC)、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血栓弹力描记图(TEG)的测定。结果四组患者AHH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T1、T2时O组APTT均长于A、B、AB组(P<0.05)。T1~T3时四组vWF、FⅧC、FIB、GpⅡb/Ⅲa均明显低于T0时(P<0.01);T1、T2时O组患者vWF、FⅧC和GpⅡb/Ⅲa活性显著低于A、B、AB组(P<0.01)。四组患者TGE的凝血时间(K)和反应时间(R)均有轻微延长,T1~T3时O组±角小于A、B、AB组,但四组a角都在正常范围。结论6%羟乙基淀粉200/0.5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O型血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大于其他血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