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美克尔憩室临床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3年2月间62例在我院经超声诊断并治疗的麦克尔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62例患者经超声正确诊断51例,诊断准确率82.3%,漏诊11例,漏诊率17.7%,临床中大部分美克尔憩室无症状,当憩室内出现炎症、溃疡、结石、肿瘤或肠梗阻等并发症时,出现临床症状,常容易漏诊,超声检查可发现病变,表现为较正常肠壁增厚,固定的盲管状或囊状结构,其一端连于小,另一端为盲端。结论绝大多数美克尔憩室无临床症状,个别偶尔消化道造影时发现,当出现并发症时,在超声图像上具有特异性,因此超声可作为本病诊断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美克尔憩室(MD)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92例M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个月至13岁7个月。按照MD患儿并发症不同,将其分为肠梗阻组(n=33)、便血组(n=44)和憩室炎组(n=15)。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3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并发症、憩室长度与直径比值(HDR)、MD与回盲瓣距离、胃黏膜异位率等临床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对3组患儿的憩室HDR、MD与回盲瓣的距离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再采用SNK-q法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对3组患儿的年龄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对3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胃黏膜异位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1)92例MD患儿中,并发无痛性便血者为44例(47.8%),并发肠梗阻者为33例(35.9%),并发憩室炎者为15例(16.3%)。(2)3组MD患儿年龄、性别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肠梗阻组、便血组、憩室炎组患儿憩室HDR分别为(1.8±0.9)、(2.7±1.3)、(1.9±1.4),3组患儿憩室HDR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91,P=0.006),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便血组憩室HDR分别高于肠梗阻组和憩室炎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梗阻组与憩室炎组憩室HD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组、便血组、憩室炎组患儿MD与回盲瓣距离分别为(44.2±15.1)cm、(52.6±13.8)cm、(39.7±16.9)cm,3组患儿MD与回盲瓣距离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64,P=0.006),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便血组MD与回盲瓣距离分别远于肠梗阻组和憩室炎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梗阻组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回肠憩室炎及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曾误诊为急性盆腔炎的回肠憩室炎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突发下腹痛4h入院。病初误诊为急性盆腔炎,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普外科会诊拟“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术中诊断“回肠憩室炎”予手术治疗后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回肠憩室炎与急性盆腔炎临床表现相似,鉴别诊断困难,提高认识、进行正确的辅助检查是避免或减少误诊的关键。
简介:摘要盲肠憩室炎因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与阑尾炎十分相似,故术前往往被误诊为阑尾炎,于手术中才能确诊。我院自2015~2017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270例,盲肠憩室炎5例,比例约为541。现分析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31例复杂型结肠憩室炎接受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探查术,其中18例接受腹腔镜手术顺利,13例中转开腹。总体治疗效果满意,平均手术时间(203±57)min,中位术中出血50 ml,术后转ICU 9例,中位住院时间12 d。术后切口感染5例,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死亡1例。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美克尔憩室致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治特点。方法对19例美克尔憩室致绞窄性肠梗阻的病例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19例病例的临床初步诊断并不完全一致,其中9例为完全性梗阻、4例为不完全性梗阻,6例为急性阑尾炎。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探查并最终证实为美克尔憩室致绞窄性肠梗阻,全部病例中2例行憩室单纯切除,15例行回肠部分切除术,2例行回肠及升结肠部分切除术,全部治愈。结论美克尔憩室致绞窄性肠梗阻是术前确诊较困难的外科急症,病情进展迅速且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凡无明确诱因的急性肠梗阻均应考虑到本病,并应积极剖腹探查;而免造成严重后果,阑尾炎手术治疗中应常规探查末端回肠至少150-200cm,确定有无遗漏美克尔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