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羊膜带综合征(amniotic band syndrome, ABS)病例。该例孕妇于孕22周+4胎儿系统超声提示未见明显异常,孕30周时,B超发现羊水过多,胎儿水肿可能,收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入院后予控制血糖,行羊水减量术,B超动态监测羊水指数,每日胎心监护。孕32周起,孕妇出现胎动进行性减少,胎心监护渐呈正弦波样改变;孕32周+3时因胎儿窘迫行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术中发现脐带的胎盘插入部见片状羊膜自该处延续至胎儿左下肢近踝部皮肤,羊膜分离呈多孔状,新生儿左踝部可见明显带状缩窄环,左足水肿明显,确诊ABS。该羊膜带对胎儿左足影响较为直接,脐带的胎盘插入部附近的片状羊膜对胎儿是否存在影响尚无足够证据。该早产儿于出生24 h后因"新生儿窒息"死亡。
简介:目的:探讨早孕期羊膜带综合征(ABS)胎儿的产前超声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7日于莱州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行产前超声检查并经引产证实的1例13+6周ABS胎儿的产前超声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早孕期ABS超声表现为胎儿左上肢及双足活动受限,右上肢缺如,羊膜腔内探及多条纤细的线状羊膜带回声及与之相连的片状羊膜回声,羊膜带线状回声分别与左手指及双足趾末端相连。结论:掌握ABS的产前超声诊断学特征,可提高其产前早期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同期胎膜早破而未出现羊膜腔感染综合征的12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观察两组人员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现象等指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且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与围产儿传染几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综合征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容易对产妇与围产儿生命健康造成危害,需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孕妇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综合征的发病原因、特征与临床治疗。方法按照有无合并羊膜腔感染综合征的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158例胎膜早破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程延长、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并统计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感染以及围产儿死亡率等不良事件,同时针对观察组开展对症治疗。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延长、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感染以及围产儿死亡率等不良事件明显高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羊膜腔感染综合征可导致母婴结局不良,临床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降低羊膜腔感染综合征发生率;一旦出现胎膜早破,应积极干预并预防羊膜腔感染综合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30例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綜合征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30例胎膜早破未合并羊膜腔感染综合征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产妇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加强认识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综合征对母婴生命健康的严重危害。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感染及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破膜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褥感染率和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综合征易出现新生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感染及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反应,产褥感染发生率和剖宫产率高,产程延长及产后出血量多等临床特征,其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健康,应最大限度避免羊膜腔感染综合征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Patterson及改良Hennigan分型的优缺点并对21例羊膜束带综合征患儿进行回顾分析。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我们共收治羊膜束带综合征患儿21例。统计患儿基本信息、累及肢体数目,并回顾病史,用Patterson法和改良Hennigan法对羊膜束带综合征进行分型统计,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特点;并统计患儿累及的分布趋势。结果本组21例,男7例,女14例。单纯累及上肢9例,单纯累及下肢5例,同时累及上、下肢7例。上肢16例(18侧)病例中,同时存在多种Patterson分型时以一种分型计为1例次,Patterson 2型13例次,3型5例次,4型5例次。其中3型累及16指,示中指和中环指尖端并指累及各6指,环小指累及4指。4型累及13指,示指6指、中指4指,拇、环、小指各1指。下肢12例(15侧)病例中,Patterson 2型13例次,3型2例次,4型5例次。其中3型分别累及第2~5趾及第3~5趾。4型在踝关节以远宫内截肢1例,宫内截趾4例。截趾共13趾,第1、2、3趾各3趾,第4、5趾各2趾。使用Hennigan分型时,同样以一种分型计为1例次。上肢:1区(手指)10例次,2区(手掌)1例次,3区(前臂)7例次,4区(上臂)2例次。下肢:1区(大腿)1例次,2区(小腿)11例次,4区(足趾)4例次。结论通过对21例羊膜束带综合征患儿进行Patterson分型和Hennigan分型比较,将两者结合后,能明确体现该疾病部位、程度,便于指导治疗和数据统计,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可靠数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