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被动运动和制动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78例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42例;年龄35~78岁[(62.7±3.2)岁]。中度撕裂(1~3 cm)36例,小撕裂(<1 cm)31例,冈上肌关节面部分撕裂(PASTA)11例。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43例术后立即开始被动康复运动(活动组);35例术后采用肩关节外展支具固定6周,第7周开始被动活动康复训练(制动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周、3个月、12个月的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评分、Constant肩关节评分。术后12个月采用超声评估肩袖愈合情况。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6个月[(13.7±1.3)个月]。活动组和制动组分别为7例肩关节活动僵硬(16%、20%)(P>0.05)。活动组与制动组术后6周、3个月、12个月VAS、SST评分及Constan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制动组[(124.9±12.9)°、25(20,30)°]比较,术后6周活动组的前屈、体侧外旋活动度[(136.6±16.7)°、30(25,40)°]有明显改善(P<0.05)。活动组与制动组术后3个月、12个月前屈、体侧外旋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与制动组术后6周、3个月、12个月内旋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患者肩袖损伤均愈合。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内置物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中度撕裂、小撕裂和PASTA的关节镜下修补,与制动比较,术后早期被动康复运动对肩关节活动度改善仅在早期有优势。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差异消失,而在术后疼痛、肩关节功能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肩关节镜下肩袖破裂修补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收治的于肩关节镜下行肩袖破裂修补术患者8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分别于术后1 d、干预4周、8周及12周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两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关节活动度(ROM)评分评价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内旋、外旋);于术后1 d、干预12周时评价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4周、8周及12周时VAS评分分别为(3.32±1.06)分、(2.24±0.71)分、(1.28±0.3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2±1.21)分、(3.88±0.86)分、(2.37±0.51)分(t=6.291、9.301、10.839,均P<0.001);两组干预后VAS评分均较术后1d时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6.31±3.11)d、(6.97±1.63)d,较对照组的(35.83±4.02)d、(9.84±1.87)d均明显缩短(t=11.846、7.317,均P<0.001)。观察组干预12周后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分别为(131.24±15.88)°、(129.61±11.52)°、(61.82±4.23)°、(80.25±4.7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7.82±6.91)°、(84.22±6.85)°、(42.75±3.69)°、(66.18±4.33)°(t=12.205、21.419、21.486、13.829,均P<0.001),且均较术后1 d时提高(均P<0.05)。观察组干预12周时肩关节功能评分为(88.76±4.3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73±3.28)分(t=6.990,P<0.001),且较术后1 d时明显改善(P<0.05)。结论康复训练在肩关节镜下肩袖破裂修补术后可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康复训练的进行,从而改善其关节功能,缩短其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用于肩关节镜肩袖损伤术后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所收治的26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快速组,所有患者均行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进行治疗,术后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快速组给予快速康复理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肩关节功能变化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均更高,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病人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后康复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康复护理干预)与实验组(60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Rowe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分阶段康复锻炼干预在手术治疗创伤性肩袖损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上肢骨关节科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本科收治的创伤性肩袖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本次研究中应用实验组分阶段康复锻炼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在护理完成后,术后采用美国 UCLA 评康复训练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记录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护理完成后,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关节活动度进行记录和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完成后,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有不同的满意度,而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对创伤性肩袖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将分阶段康复锻炼结合中医特色技术护理干预应用于其中,能够使患者的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有助于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关节镜修复术后的康复效果,并对康复手段进行概括总结。方法:从本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中选出60例进行临床研究,时间跨度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小组对比分析法开展研究活动,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修复术,所不同的是术后康复模式,其中30例进行常规的门诊指导,将其纳入对照组,剩余30例留院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将其纳入观察组。结果: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来看,观察组的治疗体系更加系统、完善,所获得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调查结果来看,观察组的康复治疗模式的预见性更强,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结论:对于肩袖损伤患者而言,对他们实施关节镜修复术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而要想实现治疗效益的最大化,广大医务人员必须要建立系统的康复治疗体系,这样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服务,而且还能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有效干预,这对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是十分重要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一期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应用关节镜下手术修补冈上肌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患者20例(僵硬组)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11例;年龄(62.2±8.7)岁(范围:45~80岁);病史(5.2±4.3)个月(范围:1~12个月)。以同期应用关节镜下手术修补冈上肌损伤不合并关节僵硬患者54例(非僵硬组)作为对照,男16例,女38例;年龄(60.9±9.1)岁(范围:46~81岁);病史(8.2±13.0)个月(范围:1~60个月)。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度,末次随访时评价患者对治疗的主观满意度。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外科(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 UCLA)、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僵硬组术后随访时间为(19.7±4.6)个月(范围:12~30个月),非僵硬组为(18.6±4.4)个月(范围:12~29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僵硬组VAS评分为(4.2±1.5)分,非僵硬组为(3.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1,P=0.020);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僵硬组ASE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52.3±10.2)分、(17.8±4.2)分、(51.7±9.7)分,非僵硬组为(57.4±7.4)分、(21.6±3.8)分、(63.2±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3,P=0.021;t=3.713,P<0.001;t=3.484,P<0.001)。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僵硬组和非僵硬组术后满意度分别为95.0%和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11,P=0.802)。结论一期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与不合并肩关节僵硬患者的最终疗效相当,但合并肩关节僵硬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较慢。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了一种临床上应用于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中打结,保护手指“打结神器”的设计与制作,介绍了包括其制作材料、方法以及应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应用优点。方法采用一次性使用自粘式伤口敷料(厂家:威高,规格:C10/15),按运动医学科专科测量过的要求进行裁剪,制作成术者需要的尺寸,术者根据术中的受力点进行贴敷保护手指。结果本“打结神器”在肩袖损伤修复术中,医生能在镜下快速完成打结工作,减轻了医生打结时手部被线绳勒的疼痛及勒伤,顺利完成手术,成为了本专科主刀医师进行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的必用“神器”。结论本应用简单方便,制作成本低,一次性使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解决医生手受伤的问题,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的对满意度。提高手术效率,加快术间周转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采用术后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UCLA评分、ASES系统评分、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的UCLA评分ASES系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 tendon,LHBT)病变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680例,男260例,女420例;年龄(56.1±8.7)岁(范围27~74岁)。左侧250例、右侧430例,主力侧436例,术前存在明确外伤者274例。Post肩袖损伤分型:部分损伤133例、中小全层损伤473例、大及巨大损伤74例;LHBT病变Habermayer-Walch分型:0型302例,1型216例,2型29例,3型104例,4型20例,5型9例。记录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单肩关节测试(simple shoulder test,SST)、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分析不同Post肩袖损伤分型组患者年龄、性别、是否主力侧、是否有外伤、是否合并LHBT病变的差异。将年龄、性别、是否主力侧、有无外伤、肩袖损伤分型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肩袖损伤合并LHBT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6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中合并LHBT病变者378例(55.6%)。其中1型216例(占57.1%)、2型29例(占7.7%)、3型104例(占27.5%)、4型20例(占5.3%)、5型9例(占2.4%)。部分损伤、中小全层损伤、大及巨大损伤组LHBT病变的合并率为35.3%(47/133)、57.5%(272/473)、79.7%(59/74)。单纯肩袖损伤组VAS评分为(5.20±1.52)分、UCLA评分为(14.81±4.12)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41.45±4.93)分、SST评分为(4.56±1.96)分,合并LHBT病变组分别为(5.29±1.65)分、(14.34±4.01)分、(41.60±5.88)分、(4.47±1.97)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部分损伤患者组,单纯肩袖损伤患者VAS评分为(5.16±1.41)分、合并LHBT病变患者为(5.68±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肩袖损伤程度是肩袖损伤合并LHBT病变的影响因素。结论肩袖损伤合并LHBT病变常见,损伤越重LHBT病变发生率越高,60及60岁以上的肩袖损伤患者更容易合并LHBT病变。合并LHBT病变并没有影响肩袖损伤患者的疼痛程度与肩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肩袖损伤患者治疗中以关节镜辅助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实施治疗干预的价值。方法:病例选自在2019.01-2020.12时间内,在我院就医的肩袖损伤患者40例,以随机盲选法实施分组。在常规组中提供传统开放术,在试验组中提供关节镜辅助小切口肩袖修补术,统计手术效果。结果:试验组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与肩关节恢复情况评分优于常规组,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在关节镜下以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实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缓解其疼痛感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促进其病情康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