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患者男,78岁,因发热伴双下肢乏力、言语减少、记忆力下降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病程中抗菌药物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认知障碍及意识障碍快速进展,继发重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粪便潜血阴性,血癌胚抗原阴性,抗核抗体阳性,PET-CT提示乙状结肠代谢增高灶,双侧额叶、颞叶、顶叶、后部扣带回代谢减低,结肠镜活检明确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考虑乙状结肠癌继发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经神经科、消化内科、基本外科、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临床营养科等多科协作,完成全麻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及围术期并发症诊治,患者最终神志明显改善,体温、氧合恢复正常。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结肠透析治疗及相应护理干预治疗。结果35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多项指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结肠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开腹组80例及腔镜组40例,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手术相关指标、应激指标、胃肠激素、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等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开腹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开腹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胃肠激素、应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胃肠激素较术前降低,应激指标较术前升高(P<0.05),腔镜组胃肠激素高于开腹组,应激指标低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开腹组26.3%,(P<0.05)。结论结肠癌治疗中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更小、应激反应更为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肠水疗联合中药汤剂结肠给药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早期)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依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在合理饮食、保证休息、禁酒的前提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结肠水疗联合中药汤剂结肠给药治疗。结果完成治疗后,治疗组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治疗组显著优予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结肠水疗联合中药汤剂结肠给药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早期)的临床疗效确切。
简介:目的经肛门巨结肠一期根治术近期效果好,但术后患儿的肛肠功能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该文旨在评估患儿术后的排便模式,结肠和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58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半年以上儿童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5.8月(6~24月)。并进行排便功能问卷调查、钡灌肠、结肠传输时间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33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果大多数随访患儿排便正常,无任何临床症状。4例出现稀便便频,9例污便,5例便秘,3例小肠结肠炎。钡灌肠结果显示大多数随访患儿结肠形态恢复良好。全部病例术后直肠肛管角(度)较对照组显著开大,有症状组较无症状组显著开大。58例随访患儿的平均全胃肠、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传输时间较术前显著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直肠肛管反射5例阳性。便秘组的肛管最大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污便组向量容积和对称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便秘组对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大多数患儿排便功能、结肠功能和括约肌功能良好。少数病例排便功能障碍可能与术后乙状结肠曲减少或消失、“新直肠”储便功能代偿不全和拖出结肠致直肠肛管角开大、肛门括约肌痉挛失弛缓有关。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5年 3月 ~2017年 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40例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 20例;参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胃肠功能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21年7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确诊为右半结肠癌的患者134名作为研究对象,由医务人员为患者选择腹腔镜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D3淋巴结清扫手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对所有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估,并记录治疗后患者的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24(92.54%),而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共计35名患者出现胃肠功能受损的情况,其中包含胃瘫16名和腹泻19名,总发生率26.12%。结论:在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患者在手术后依旧有可能出现胃肠功能受损的情况,需要研究人员引起重视,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以保障患者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结肠癌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挑选我院2022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62例结肠癌患者,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使用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组使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两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胃动素为(325.40±2.40)pg/ml、胃泌素为(133.40±3.60)pg/ml,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2.30±1.42)h、排气时间为(27.35±1.05)h、排便时间为(38.10±1.02)h、离床活动时间为(25.40±1.20)h,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肠癌患者中利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可以快速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vascularbasementmembranederivedmuldfunctionpepude,VBMDMP)的抗人结肠癌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K1)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重组VBMDMP对SW480细胞选择性抑制增殖作用;胎盼蓝染色细胞计数法检测重组VBMDMP对SW480细胞和CHO-K1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治疗实验观测重组VBMDMP体内抗人结肠癌作用。结果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具有选择性抑制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增殖和生长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对CHO-K1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小。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对SW48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5、10mg/kg重组VBMDMP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3%,79%和83%;瘤重抑制率分别为:62%、66%和75%。10mg/4kg重组VBMDMP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和瘤重抑制率均接近100mg/kg环磷酰胺(CTX),高于20ms/kg血管生成抑制剂烟曲霉素衍生物TNP-470。结论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结肠癌手术后的患者实施肠道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早日康复出院。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前来我科室就诊的患者,其均实施结肠癌手术,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98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肠道护理护理干预,分析围术期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最早排气时间上分别为( 22.3±3.5 ) h 、( 36.2±5.2 ) h 和( 61.3±3.3 ) h ,明显优于对照组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5.9% ( 47/49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9.8% ( 44/49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肠道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促进功能恢复,并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结肠癌手术后的患者实施肠道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早日康复出院。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9年1月前来我科室就诊的患者,其均实施结肠癌手术,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9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肠道护理护理干预,分析围术期成效。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最早排气时间上分别为(22.3±3.5)h、(36.2±5.2)h和(61.3±3.3)h,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9%(47/4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8%(44/49),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肠道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促进功能恢复,并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结肠癌手术后的患者实施肠道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早日康复出院。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前来我科室就诊的患者,其均实施结肠癌手术,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98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肠道护理护理干预,分析围术期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最早排气时间上分别为( 22.3±3.5 ) h 、( 36.2±5.2 ) h 和( 61.3±3.3 ) h ,明显优于对照组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5.9% ( 47/49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9.8% ( 44/49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肠道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促进功能恢复,并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广泛推广。
简介:背景:血栓栓塞是溃疡性结肠炎(UC)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了解活动期UC凝血状态,可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分析UC活动期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UC患者162例。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r丌)、D-二聚体(D-D)、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评估患者临床活动性指数(CAI)和Baron内镜下评分。比较PLT、MPV、PT、APTT、FIB、Tr、D-D在UC不同疾病活动性和不同严重程度间的差异,分析UC活动期PLT、MPV、PT、FIB、D-D与ESR、CRP、CAI、Bar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UC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正常对照组的PLT、MPV、FIB、D-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UC间D-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UC活动期患者PLT和D-D与ESR、CAI、Baron评分呈正相关,MPV与ESR、Baron评分呈负相关,PT和D-D与CRP呈正相关,FIB与ESR、CRP、Baron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C活动期患者MPV与Baron评分呈负相关,FIB与ESR和CRP呈正相关,D-D与ESR和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PLT、MPV、PT、FIB、D-D可作为评价UC活动性的指标,D-D可作为评价UC严重程度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