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percutaneousmicrowavecoagulationtherapy,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单发结节,行PMCT治疗。结果除1例因肿瘤残留加行PMCT外,余19例均行一次整体覆盖原位灭活凝固治疗。术后均有轻微上腹痛、发热,可自行消失。1例穿刺点皮肤轻度烫伤,无其他并发症。随访3~15个月,B超示19例患者(95%)肿块内血流信号消失,增强CT或MRI显示18例(90%)治疗后无强化,3月后15例(75%)AFP转正常水平,肿块缩小率85%,随访期间总生存率90%。结论PMCT一次整体原位灭活治疗肝癌方法简单、省时、安全,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循环功能、呼吸、复苏质量及术后疼痛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入住我院的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N=28),芬太尼组(F组,N=26)。S组以舒芬太尼0.2µg/kg诱导,0.1-0.2µg/(kg•h)维持;F组以芬太尼1µg/kg诱导,0.1-0.2µg/(kg•min)维持。两组均联合丙泊酚1.0mg/kg诱导,3.0-6.0mg/(kg•h)维持。详细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5min、开始治疗后5min、停药后5min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对患者行术后Ramesay镇静评分、NRS疼痛评分。结果S组患者在术中、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且患者满意度高。F组患者在用药后,HR、SBP、DBP均下降明显(P<0.05),术后患者疼痛发生率高,满意度低。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PMCT)术治疗肝癌过程中采用实时灰阶超声判断凝固坏死范围的价值。方法在PMCT术治疗19例HCC患者过程中,采用灰阶超声全程监测治疗灶强回声范围的最大短轴径(SDT)和最大长轴径(LDn在治疗后1小时和1个月后,再次行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测量凝固坏死灶对应的SDc和LDc。结果在18例治疗灶明显增强的患者,治疗时病灶表现出椭圆状强回声,其SDT与1小时后超声造影的SDC1的相关系数为0.64,LDT与LDCI的相关系数为0.73;SDT与一月后超声造影SDC2的相关系数为0.79;LDT与LDC2的相关系数为0.76。1例患者术中治疗灶强回声范围表现不明显,超声造影证实为完全坏死。结论在PMCT术中灰阶超声监测的病灶最大强回声范围与术后超声造影所测凝固坏死灶大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治疗时凝固坏死范围的参考;但因它们的相关系数并不高,且有个别病灶强回声表现不明显,故在PMCT术后还应采用多种监测手段综合判断其疗效。
简介:目的评价CT引导微波凝固治疗(PMCT)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3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先行TACE治疗,2~4周后根据复查的AFP和影像学结果的情况决定再次行TACE或PMCT。行PMCT治疗的患者,应用“二步法”穿刺:定位后行穿刺道局部麻醉,首先以直径0.6mm、长8cm的腰穿针向肝内病灶穿刺;复查CT,根据骨穿针与病灶的角度和深度,再引入直径2.0mm、长13.5cm的微波天线引导针,针的头端超出病灶边缘约0.5cm,然后引入直径1.6mm的微波天线行微波治疗。所有的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48个月(平均25.5个月),随访的内容包括影像学资料以及并发症。结果CT引导下行PMCT治疗TACE后肝癌,穿刺成功率100%,患者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和复发率分别是84.23%、72.29%、61.96%和9.09%、24.24%、33.33%,出现肝脓肿2例,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PMCT对肝功能的损害轻。结论CT引导下行TACE后肝癌的PMCT操作方便、定位准确,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明确,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US-PMMA)治疗早期肝癌(HCC)患者生存预后的高危因素,及对术后总生存率(OS)、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和无病生存率(DF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行US-PMMA治疗的HCC患者1 563例。依据WHO对年龄的界定,以60岁及以上为老年组共733例,60岁以下为青年组共830例。所有病灶均为首次接受US-PMWA。收集患者及病灶基线资料,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及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OS、DFS和CSS基线特征的危险比(HR)。OS、DFS和CSS以Kaplan-Meier曲线表示,用Log-rank检验比较。结果与青年组HCC相比,老年组HCC更易罹患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红蛋白血症以及较多合并症,但肝硬化发生少、肝功能较好。经PSM后,肿瘤长径(95%CI=1.1~1.4,P<0.001)及数量(95%CI=1.2~1.9,P<0.001)、γ-谷氨酰转移酶(γ-GT)(95%CI=1.0~1.0,P<0.001)和甲胎蛋白(AFP )(HR为1.5,95%CI=1.2~1.8,P<0.001)是OS、CSS和DFS的共同预测因子。年龄(95%CI=1.2~1.8,P<0.001)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95%CI=1.0~1.0,P=0.043)是OS和CSS的另外两个预测因子。白蛋白可预测OS,而性别和肝硬化可预测DFS。在随访期间(12~156个月),Log-rank检验表明,所有预测因子均显著影响OS、CSS或DFS(均P<0.01)。其中,多发肿瘤对OS、CSS和DFS的影响最大,与单发病灶患者比较,多发病灶患者12年OS、CSS和DFS分别降低了9.2%、2.5%和4.1%,中位生存期分别缩短12.3个月、25.0个月和11.3个月。结论不同类型早期HCC患者微波消融后预后获益不同。在影响长期生存和疾病进展的众多高危因素中,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肝功能对改善早期HCC患者US-PMWA后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置钉开放减压术并行微波消融术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共20例(26个转移灶)采用经皮置钉开放减压术并行微波消融术进行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43.85±18.67)岁(范围:16~79岁)。病变部位:胸椎9例,腰椎11例。肿瘤类型:骨髓瘤2例,白血病1例,肝癌4例,骨肉瘤2例,肺癌5例,肾癌1例,食管癌1例,子宫颈癌1例,肠癌1例,前列腺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术前均行CT扫描或MR检查明确转移灶部位及大小,设计相应微波消融范围。术中经皮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局部肿瘤减压联合微波消融灭活肿瘤,消融过程中采用测温针分别对消融范围边缘和椎体后壁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并采用冰生理盐水冷循环降温保护重要组织;13例行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效果;采用Frankel分级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等评估神经功能及体能状态。结果术中微波消融时间(5.43±2.07)min(范围:3~10 min);微波功率40~60 W。术中出血量(852.50±514.40)ml(范围:100~1 700 ml);手术时间(4.11±0.99)h(范围:2.5~6.0 h)。病灶中心温度控制为70~85 ℃,周围组织温度通过冰盐水控制<43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5±2.01)个月(范围:6~14个月),至末次随访无一例出现局部复发。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后48 h、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为(1.55±1.23)分、(2.70±0.87)分、(2.40±1.14)分及(3.05±1.00)分,与术前的(5.95±1.18)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体能状态均明显改善,15例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至少改善了1个等级,并且8例患者术后6个月ECOG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1例术后出现下肢肌力减退,经对症治疗后1个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微波消融联合经皮置钉开放减压术能够有效地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疼痛,解除脊髓及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乳腺良性结节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疗效。方法:2019.6-2020.7,抽取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良性结节患者展开研究,基于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治疗有效率97.78%大于对照组82.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4%小于对照组17.78%(P<0.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术可有效治疗乳腺良性结节,改善预后状态,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甲状腺肿瘤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两组,两组均开展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和护理结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实施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疗法的甲状腺肿瘤患者开展综合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甲状腺肿瘤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两组,两组均开展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和护理结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实施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疗法的甲状腺肿瘤患者开展综合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目的评价和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MCT)与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效果。方法46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接受TACE联合PMCT治疗,20例接受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2个月、3个月分别行动态增强CT复查。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综合治疗后3个月,TACE联合PMCT组的有效率为82.61%,明显高于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的有效率55.00%(P〈0.05)。两组的临床总控制率分别为93.47%、85.00%(P〉0.05)。两组发生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ACE联合PMCT及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均为原发性大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两组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前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