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介入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将患者分组并选择不同时机采用介入(PCI)方式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选择即时PCI术治疗的BNP和NT-proBNP均显著优于采用延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V、CO、EF指标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及早采用介入可显著促进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指标的改善,对提升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极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时机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心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专项护理对介入术治疗心肌梗死时机选择所产生的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5 月诊治的心肌梗死并实施介入术治疗的患者 86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 43 例和对照组 43 例,观察组实施专项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和术后心功能指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时间短,术后心功能指标恢复好,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结论: 对介入术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专项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入院后的治疗时间,有助于心功能的恢复。

  • 标签: 专项护理 经皮冠脉介入术 心肌梗死 时机选择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介入治疗患者脑利钠肽变化的具体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护理干预。对两者患者手术前后的脑利钠肽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脑利钠肽浓度降低水平较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间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介入治疗患者的脑利钠肽浓度降低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过程中,给予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7月-2016年07月收治的介入患者107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52例以及对照组55例患者分组依据为介入治疗过程中有无进行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给予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未给予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对比护理风险发生率以突出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干预价值。结果在护理风险出现概率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介入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介入患者,有效开展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可以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显著提高,针对护理安全隐患可以进行有效明确,并且可以研究有效措施降低出现护理风险的概率,针对介入的治疗安全性做出有效保证。

  • 标签: 冠脉介入手术 导管室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方法选择临床自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收取的6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未给予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临床手术,而研究组患者给予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手术,分析临床两组患者之间所出现的护理风险。结果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护理风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提升临床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也需要同时提升临床医院人员的责任感。将护理人员主动发现手术内的安全隐患,并且采用良好的对策解决,减少手术风险,提升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冠脉介入 护理风险 管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效果。方法 随机将82例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分成两组,41例对照组、41例研究组。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将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用于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心理状态分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冠脉介入手术 导管室 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护理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介入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共计纳入76例研究对象,均被确诊为冠心病,需行介入治疗。在本次研究的具体实施中,将采取“随机数字法”对患者分组,将其中38例纳入至观察组中,护理期间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另外38例患者在纳入至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情绪状态评分。结果:本次研究数据统计显示,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出现2例、9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26%、23.68%,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次,通过SAS、SDS评分评估了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据悉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介入患者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帮助。

  • 标签: 冠脉介入手术 导管室 护理风险 情绪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介入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共计纳入76例研究对象,均被确诊为冠心病,需行介入治疗。在本次研究的具体实施中,将采取“随机数字法”对患者分组,将其中38例纳入至观察组中,护理期间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另外38例患者在纳入至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情绪状态评分。结果:本次研究数据统计显示,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出现2例、9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26%、23.68%,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次,通过SAS、SDS评分评估了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据悉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介入患者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帮助。

  • 标签: 冠脉介入手术 导管室 护理风险 情绪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介入患者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方法: 选取该医院收治的 114 例介入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57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对护理服务的评价。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 HAMD 及 HAMA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对于护理人员护理响应速度、护理服务态度、风险管理意识及护理舒适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应用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后明显提升了介入治疗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数据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

  • 标签: 冠脉介入手术 导管室 护理风险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前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而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一些疾病也已经得到了控制,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仍然有很多疾病难以根治,例如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于介入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冠脉介入手术 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 发展与展望。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前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而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一些疾病也已经得到了控制,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仍然有很多疾病难以根治,例如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于介入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冠脉介入手术 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 发展与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在急诊介入中的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急诊介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护士在介入中给予护理配合与观察,总结护士在急诊介入中的配合方法,对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2例急诊介入患者有29例顺利进行介入治疗,2例患者由于病情不稳定,无法实施急诊介入选择择期手术治疗。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室速室颤,1例患者发生血压下降,经过医护人员积极抢救,均得到有效控制,转危为安,顺利完成手术。结论护士在急诊介入中的配合直接关系着手术成功率,其对于缩短急诊手术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护士 急诊冠脉介入手术 配合方法 心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探析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高介入成功率。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冠心病120例患者。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血管路径并发症、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心律失常、尿潴留、造影剂肾病、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护理干预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观察和做好相应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脉介入手术 术后并发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