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细胞外囊泡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细胞外囊泡和癌症细胞之间存在相互调节作用。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全面的筛查方法和表观基因组分析,挖掘参与EVs的分泌和摄取等相关表观因素对癌症进行筛查和诊断。我们还可以利用其在跨越生物屏障表现出的独特优点,将其作为治疗应用和药物递送的前景工具。因此,对细胞外囊泡与癌症之间联系和治疗前景的了解迫在眉睫。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物免疫细胞治疗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肿瘤科2023.8至2024.8入院就诊的晚期恶性肿瘤者中选出22例,均实施生物免疫细胞治疗,对比应用前后临床不良表现及TNF-α(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生物免疫细胞疗法应用后,患者的睡眠障碍占比率从36.36%降至4.55%,食欲不振从68.18%减少为9.09%;体力不支从54.55%降为4.55%;TNF-α指标从(143.48±42.32)μg/L升高为(178.68±52.39)μg/L,应用前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晚期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生物免疫细胞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食欲水平及其体力,可借助癌细胞抑制功效缓解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干细胞治疗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癌症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肿瘤干细胞治疗。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肿瘤干细胞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方面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干细胞治疗在癌症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生活质量。肿瘤干细胞治疗有望成为未来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然而,对于这一治疗方法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和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肿瘤临床检验中运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形态学分析技术的效果和价值。方法:于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间,随机在我院接收的肿瘤病人中选取100例进行分析,所有病人均运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形态学技术进行检查,获取CTC形态后,再经过免疫组化检测得到CD45和CD31单克隆抗体,用于评估和验证形态学判读标准在实际应用时的适用性。对CTC检出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CTC和CTM检出率分别为42.00%(42/100)和8.00%(8/100),且CTC和CTM者的CD31、CD45均为阴性,与CTM、CTC免疫学特征相符;CTC阳性组同阴性组相比较,CTC计数和病人年龄、T4、N2和N3分期率均比阴性组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阳性组中病人患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以及肠癌例数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在肿瘤临床检验中运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形态学分析技术,利于保留细胞完整性,可以判断多种类型肿瘤的CTC,特异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NK淋巴细胞)变化的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 251例不同肿瘤患者治疗前2天及治疗后5天分别抽取外周空腹静脉血。另外收集本院健康体检的 132 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 的外周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Ⅰ-Ⅱ期与Ⅲ-Ⅳ期鼻咽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Ⅰ-Ⅱ期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高于Ⅲ-Ⅳ期(p<0.05);不同肿瘤患者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NK淋巴细胞增高, B淋巴细胞减少,p<0.05。治疗后外周血B淋巴细胞较治疗前减少(p<0.05)。外周血B淋巴细胞和外周血NK淋巴细胞低表达有良好的预后(p<0.05)。结论 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变化能反映患者病情变化及帮助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