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用于鉴别凝血筛选试验中APTT延长的原因——凝血因子缺乏或存在凝血抑制物。该试验有助于医生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患者APTT延长异常的原因,以及针对性选择下一步实验室检查项目,所以是有重要价值的凝血试验。目前,因该试验的操作流程及结果解读暂无统一标准,实验室应用较为混乱,结果缺乏可比性,也限制了其应用和普及。本共识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出凝血检验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致力于推进APTT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的标准化。

  • 标签: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混合血浆纠正试验 凝血因子 血友病
  • 简介:摘要胶质瘤可发生于脑和脊髓,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MRI和组织检查术目前主要用于胶质瘤的诊断和监测肿瘤复发,但MRI的灵敏性不足,组织检查术的创伤性较大,常难以满足临床的需要。液体组织检查术是一种便利、微创的检测手段,能够反映肿瘤的遗传信息和特征,有望成为现有监测方式的重要补充。胶质瘤尤其是脊髓胶质瘤与脑脊液的关系密切,使得脑脊液组织检查术具有优势。本文对液体组织检查术在胶质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胶质瘤可发生于脑和脊髓,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MRI和组织检查术目前主要用于胶质瘤的诊断和监测肿瘤复发,但MRI的灵敏性不足,组织检查术的创伤性较大,常难以满足临床的需要。液体组织检查术是一种便利、微创的检测手段,能够反映肿瘤的遗传信息和特征,有望成为现有监测方式的重要补充。胶质瘤尤其是脊髓胶质瘤与脑脊液的关系密切,使得脑脊液组织检查术具有优势。本文对液体组织检查术在胶质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多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其出现凝血指标的异常和凝血功能紊乱常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大部分死亡病例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一般住院患者,凝血指标的监测将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降低病死率。本文就凝血检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凝血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凝血功能 临床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陈鹤琴是中国幼儿教育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他开创性地系统地提出了一整套幼儿教育的理论,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如今的幼儿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教育”思想对对于我们如今的幼儿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其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积极鼓励儿童进行实践。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设想、操作、表达、交流,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中获得经验,并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 标签: 生活经验 游戏天性 学习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酒精灭、射线灭、液氮灭3种灭方法在儿童股骨骨肉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瘤段骨体外灭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科收治的93例股骨骨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筛选出采用自体瘤段骨体外灭回植重建治疗的患儿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8~18(13.65±2.87)岁。包括瘤段骨酒精灭15例,射线灭12例,液氮灭13例。比较3种灭方法治疗儿童股骨骨肉瘤的骨愈合时间、骨愈合率及肿瘤复发率、感染率、骨折或内固定断裂、翻修手术率等并发症情况。结果40例患儿术后均得到有效随访:酒精灭组随访(102.60±16.55)个月,射线灭组随访(59.33±6.39)个月,液氮灭组随访(36.85±6.49)个月,3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2组比较,酒精灭组的骨愈合时间较长,骨愈合率较低,感染率、翻修手术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复发率、骨折或内固定断裂率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射线灭组与液氮灭组比较,以上随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种瘤段骨体外灭方法对肿瘤灭均安全可靠,但酒精灭骨愈合时间长、并发症较多。射线灭与液氮灭均可为临床选择,但射线灭需要专业设备,可能限制其临床应用。

  • 标签: 股骨骨肉瘤 体外灭活 骨愈合 肿瘤复发 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穿刺组织检查术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组织检查术的30例高龄患者(72~93岁)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同时评估机器人的手术精度,包括导航精度和穿刺精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判断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结果30例患者的穿刺针均一次性置入目标病变,且针尖均位于病变组织内。术后1例患者出现靶区渗血(血肿体积<10 ml);1例出现癫痫发作。3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学检查,其中24例为肿瘤性病变,包括淋巴瘤10例、转移癌6例、神经上皮来源肿瘤5例、生殖细胞瘤3例;另6例为非肿瘤性病变,包括非特异性炎性反应4例、多发性硬化和脱髓鞘病变各1例。30例患者的机器人导航精度为(0.4±0.2)mm(0.1~0.7 mm),穿刺精度为(1.0±0.2)mm(0.6~1.3 mm),且导航精度高于穿刺精度(t=-11.64,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及是否肿瘤性病变均对穿刺精度无影响(均P>0.05),而是否存在广泛脑萎缩是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t=-2.52,P<0.05)。结论对高龄颅内病变患者行机器人辅助的组织检查术,其术后并发症少,穿刺精度高,但伴有广泛脑萎缩时会影响穿刺精度。

  • 标签: 脑疾病 活组织检查,针吸 老年人 机器人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穿刺组织检查术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组织检查术的30例高龄患者(72~93岁)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同时评估机器人的手术精度,包括导航精度和穿刺精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判断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结果30例患者的穿刺针均一次性置入目标病变,且针尖均位于病变组织内。术后1例患者出现靶区渗血(血肿体积<10 ml);1例出现癫痫发作。3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学检查,其中24例为肿瘤性病变,包括淋巴瘤10例、转移癌6例、神经上皮来源肿瘤5例、生殖细胞瘤3例;另6例为非肿瘤性病变,包括非特异性炎性反应4例、多发性硬化和脱髓鞘病变各1例。30例患者的机器人导航精度为(0.4±0.2)mm(0.1~0.7 mm),穿刺精度为(1.0±0.2)mm(0.6~1.3 mm),且导航精度高于穿刺精度(t=-11.64,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及是否肿瘤性病变均对穿刺精度无影响(均P>0.05),而是否存在广泛脑萎缩是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t=-2.52,P<0.05)。结论对高龄颅内病变患者行机器人辅助的组织检查术,其术后并发症少,穿刺精度高,但伴有广泛脑萎缩时会影响穿刺精度。

  • 标签: 脑疾病 活组织检查,针吸 老年人 机器人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1100例自愿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妇女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患先进性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查,TBS分级≥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者、HPV16/18高危型阳性者再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患者接受病理学检查。结果:1100例妇女中,有400例接受了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检查,阴道镜拟诊结果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吻合率为80%,阴道镜拟诊的假阳性诊断率为12.5%,漏诊率为7.5%;有200例接受了宫颈锥切术,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与宫颈锥切术后病例诊断结果吻合率为85.0%,阴道镜拟诊的假阳性病诊断率为10%,漏诊率为5%。结论: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有着显著应用价值。

  • 标签: 阴道镜 宫颈活组织检测 宫颈癌 筛查 应用
  • 简介:摘要: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是一项主要的任务。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因此验算就显得非常关键。本文意在让验算“”起来,基于学生的无效验算以及不喜欢验算基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个建议。

  • 标签: 验算 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时凝血因子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其凝血功能,凝血功能呈异常状态的196例肿瘤患者为试验组,呈正常状态的36例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根据TEG检测结果的总体凝血指标(CI)值将试验组分为两组:高凝试验组(n=104):CI值>3;低凝试验组(n=92):CI值<-3。每个试验组再根据TEG结果的R值、K值、α角、MA值分成3个亚组,即高凝一组(n=37)、高凝二组(n=34)、高凝三组(n=33);低凝一组(n=33)、低凝二组(n=30)、低凝三组(n=29)。同期测定并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凝血因子(F)Ⅱ、Ⅴ、Ⅶ、Ⅷ、Ⅸ、Ⅹ、Ⅺ、Ⅻ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凝一组FⅡ、FⅤ、FⅦ、FⅧ、FⅪ和vWF活性升高,分别为(1 105±281)、(1 352±326)、(1 628±397)、(1 795±314)、(1 389±288)和(1 908±486)U/L(均P<0.01);高凝二组FⅡ、FⅤ、FⅦ、FⅧ、FX和vWF活性升高,分别为(1 068±189)、(1 194±205)、(1 529±394)、(1 562±241)、(1 150±196)和(1 722±415)U/L(均P<0.05);高凝三组FⅦ、FⅩ和vWF活性升高,分别为(1 411±196)、(1 212±327)和(1 713±457)U/L(均P<0.01)。低凝一组FⅤ、FⅧ、FⅨ、FⅫ和vWF活性降低,分别为(732±96)、(695±64)、(1 216±191)、(832±128)和(1 088±117)U/L(P<0.05);低凝二组FⅤ、FⅦ、FⅧ和FⅫ活性降低,分别为(714±102)、(1 125±108)、(783±95)和(912±111)U/L(P<0.01);低凝三组FⅪ、FⅫ和vWF活性降低,分别为(812±92)、(827±179)和(916±76)U/L(P<0.01)。结论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时仅有部分凝血因子活性发生明显改变。高凝状态时,FⅡ和FⅩ的活性较高,成为抗凝治疗的重要因素,FⅤ、FⅧ活性升高易引发深静脉血栓;低凝状态时,FⅤ和FⅧ活性显著下降,常引发出血或渗血。

  • 标签: 肿瘤 凝血因子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9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参与凝血检验,详细记录其凝血检验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原蛋白(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研究组不同分期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APTT、PT、TT分别为(39.81±2.38)、(19.21±1.29)、(21.68±2.15)s,均长于对照组的(28.04±4.73)、(12.03±1.07)、(9.56±1.38)s,FIB(0.79±0.18)g/L低于对照组的(2.65±0.47)g/L,INR(2.83±0.45)高于对照组的(1.0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