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可损伤多个组织、器官,产生多种并发症。糖尿病性大疱病是其皮肤病变中相对发病率较低的一种病变,文献报道不多。糖尿病性大疱发病多突然,无明显诱因及临床症状,不易发现,泡壁菲薄透明,张力高,内含透明浆液,无炎性红晕,好发于趾、指远端,手背、足背,其次发生于胸部腹部,大小及形态各异,可常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同时发生1,一般经过数周可以自愈,但在皮上遗留有色素沉着,不易与烫伤鉴别。它的发生和糖尿病的皮肤神经营养障碍密切相关2。这种大疱病往往发生在糖尿病病程长、全身状况差且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身上,所以患者的预后差,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前列腺素E1联合氧气治疗Ⅱ型糖尿病大疱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住院Ⅱ型糖尿病大疱病患者16例30处大疱随机分成对照组8例12处,治疗组8例18处,两组均在糖尿病正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疱内渗液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1+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普通胰岛素4u局部湿敷2次/日;治疗组抽吸疱内渗液后,创面局部吹医用氧3-4升/分,20分钟/次,随即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ml+前列腺素E130mg局部湿敷,2次/日。结果Ⅱ型糖尿病大疱病愈合大疱数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大疱愈合天数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前列腺素E1联合氧气治疗Ⅱ型糖尿病大疱病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大疱病(BD)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断明确的76例BD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治疗20 d患者的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大疱部位及大小等,检测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采用χ²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再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76例BD患者纳入研究,男67例、女9例,年龄(62.2±13.3)岁,糖尿病病程(11.2±7.2)年。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无明显诱因,在正常皮肤上可见张力性大疱。大疱部位位于下肢68例、上肢8例,面积(14.9±11.7)cm2,63例(82.9%)大疱合并感染。治疗20 d,预后良好组42例,预后不良组34例。预后不良组的年龄≥60岁、大疱病史≥10 d、大疱面积≥20 cm2、大疱感染程度重、HbA1c≥9%、白细胞计数≥9.5×109/L、C反应蛋白≥10 mg/L、ALB<35 g/L、周围血管病变程度重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疱面积大、大疱感染程度重、HbA1c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BD多发于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大疱面积、继发感染、血糖控制不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患儿男,生后10 d,因皮肤红斑、水疱6 d就诊入院。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散在或融合分布红斑,在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可见大小不等的紧张性水疱,部分水疱破溃、糜烂;口腔黏膜可见血疱、红色糜烂面。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水疱,疱内可见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沿基底膜带有均质型线状IgA和颗粒状C3沉积,IgG阴性。诊断:新生儿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给予营养支持、防感染等综合治疗后,皮肤红斑、水疱消退,黏膜损害减轻出院。患儿出院后16个月电话随访,一般情况良好,皮肤黏膜皮损消退、愈合,无新发皮疹,生长发育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