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探讨偏头痛风火候患者的自发神经元活动特征.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30例偏头痛风火候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其行静息态fMRI扫描.数据处理方法:①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寻找差异脑区;②功能连接分析,选择ReHo分析所得的差异脑区为种子点,进行种子点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分析.结果:①偏头痛组和对照组ReHo值差异脑区为左侧小脑、左侧额叶直回、右侧上外额叶、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左侧边缘叶.②与对照组相比,各ROI与全脑功能连接情况为偏头痛风火候患者左侧小脑与左侧颞上回、左侧顶下小叶、右侧岛叶功能连接减弱(均P〈0.05);左侧眶叶直回与右侧梭状回功能连接减弱(均P〈0.05);右侧上外额叶与右侧小脑山坡、左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左侧额眶皮质、右侧运动前区功能连接增强(均P〈0.05);右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左侧中央前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右侧颞下回、右侧下脚后区功能连接增强(均P〈0.05).左侧边缘叶与全脑功能连接无差异.结论:偏头痛风火候患者头痛发作间期脑功能异常有助于理解风火候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对络活喜运用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对其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重点筛选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86例,展开随机均等分组,参照组(n=43,常规治疗)及研究组(n=43,络活喜+常规治疗),对两组的疗效、收缩压等指标进行客观对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明显比参照组86.05%(37/43)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都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给予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络活喜治疗,具有较高总有效率,而且改善其血压,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在心电监护拔牙过程中心肌耗氧量及舒张压的监测结果。方法随机纳入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有高血压的门诊拔牙患者150例为观察组,纳入同期血压正常的拔牙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拔牙过程中的舒张压、心率以及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率动脉收缩压乘积进行监测,对比分析拔牙各个阶段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注射即刻、拔牙后即刻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和RPP均较麻醉前10分钟显著增高(P<0.05),在拔牙后5分钟基本恢复,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的增高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拔牙过程中对心肌耗氧量及舒张压进行监测,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手段对心肌耗氧量与血压进行控制,以减少拔牙手术的风险。
简介: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偏头痛风火候患者脑功能情况,分析静息状态下偏头痛风火候患者fMRI局部一致性(ReHo)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校大学生60例,其中偏头痛风火候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年龄、性别匹配,均在静息态下行fMRI.将扫描图像预处理后行ReHo分析,记录患者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4个领域的得分情况,将ReHo改变的脑区与生存质量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偏头痛风火候患者生存质量计分低于对照组.各活跃脑区ReHo值与WHOQOL-BREF量表总分及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活跃脑区中仅左侧边缘叶ReHo值与WHOQOL-BREF生理领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偏头痛风火候患者普遍生存质量偏低,偏头痛引起的患者生理领域生存质量的下降可能与边缘系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持续负压引流的护理。 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 2016 年 8 月 -2017 年 2 月收治的 81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 36 例)和观察组( 45 例)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病情稳定时间、并发症(褥疮、肌肉萎缩)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36.92±4.51 ) d 、平均病情稳定时间( 48.64±0.58 ) h ,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48.63±5.78 ) d 、平均病情稳定时间( 52.8±3.42 ) h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褥疮发生率 0 、肌肉萎缩发生率 2.22% ,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褥疮发生率 16.67% 、肌肉萎缩发生率 19.44% ,其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护理干预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持续负压引流患者的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的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抑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对高血压及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FMD)。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2月 -2017年 2月 36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 32例高血压患者设定为高血压组, 30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设定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正常组不予以药物治疗,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采用采用药物治疗,对比 3组治疗前血清 TC、 TG、 LDL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 FMD改变情况。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 TC、 TG、 LDL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FMD对比差异显著( P<0.05);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前后 FMD差异明显( P<0.05);治疗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 FMD低于正常组、高血压组,差异明显( 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内皮功能损伤程度重于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可使得高血压及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高。
简介:目的通过B超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brachialflowmediateddilatation,FMD),观察单纯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及高血压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对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否有叠加作用及哪种病变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为严重;了解临床上常用的"标准化药物"治疗有无改善内皮功能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163例,分为正常组:未服用药物治疗;单纯高血压组:单药治疗半年,给予缬沙坦80mg/d;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联合药物治疗半年,予拜阿司匹林0.1g/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d、缬沙坦80mg/d、阿托伐他汀20mg/晚治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半年测定肱动脉FMD,比较单纯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并冠心病组单药治疗与联合药物治疗后FMD的变化。结果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服药后FM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MD变化幅度方面,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患者服药后FMD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患者服药后FMD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比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损伤更为严重;单纯高血压患者经单药治疗及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经联合药物治疗后均能使内皮功能改善,提高肱动脉F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