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获得性反应性穿通胶原病(ARPC)是一种罕见的穿通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ARPC临床上比较罕见,容易漏诊或误诊。目前ARPC的诊疗无相关参考指南,因此在治疗上均以抗组胺、止痒等对症治疗。由于该病常常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应积极治疗或控制原发病的同时治疗本病,可使本病迅速得到控制。本文报道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8月收治的1例ARPC。

  • 标签: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皮肤病 穿通性毛囊炎 匐行性穿通性弹性纤维病
  • 简介:获得性反应性穿通胶原病属于穿通疾病中的穿通胶原病,其临床表现为中心出现脐凹的丘疹,覆以不易剥脱的痂皮,组织病理学可见表皮局部缺损,痂皮内可见变性的胶原纤维,真皮乳头可见胶原束穿出。本文报道3例获得性反应性穿通胶原病并对其临床诊断、病理学改变及鉴别诊断进行归纳。

  • 标签: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穿通性疾病
  • 简介:穿通疾病(Perforatingdiseases)是一组丘疹结节性皮肤疾病,是指一类真皮物质:角质栓或痂皮,通过表皮穿出到皮肤表面的一类疾病。排出的物质包括胶原、弹性纤维组织或坏死的结缔组织,穿出皮肤后形成角质栓的丘疹和结节。

  • 标签: 皮肤疾病 穿通性 糖尿病 识别 皮肤表面 结缔组织
  • 简介:摘要反应性穿通胶原病(reactive perforating collagenosis,RPC)是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的皮肤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变性胶原经表皮排出,伴明显瘙痒。RPC较少见,病因不明,成人发病多伴有系统性疾病,称获得性RPC(acquired RPC,ARPC),主要见于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者。本文报道1例血液透析合并ARPC的病例,患者为老年女性,皮肤表现为变性胶原经皮排出形成皮疹,皮损病理见穿通皮肤的胶原纤维,经沙利度胺+抗组胺药+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该病例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RPC的认识,同时为血液透析伴发RPC的患者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肾功能不全,慢性 肾透析 胶原病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 简介:近年来由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拓起,在工业建设、交通业、建筑业飞速发展,相应的眼外伤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在临床上外伤性前房出血是眼球挫伤的常见病发症,分为原发性出血和继发性出血,并可见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还有虹膜根部断裂,外伤性葡萄膜炎,白内障,视网膜视神经损伤,网脱等。严重影响视力和预后,严重的眼外伤也是致残致肓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外伤性前房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 穿通性 外伤性葡萄膜炎 继发性青光眼 继发性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禤国维教授应用皮肤解毒汤辨治反应性穿通胶原病验案进行分析,认为本病病因包括湿邪外袭、郁阻脾运、邪热内生、燔灼津血、瘀血留滞、缠绵不愈,病机为"湿毒、热毒、瘀毒"困阻肌肤,拟方皮肤解毒汤进行临床辨治,兼顾利湿、解毒、化瘀,佐以滋阴和阳,收效颇佳。

  • 标签: 胶原病 反应性 穿通性 皮肤疾病 禤国维 名医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穿通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眼科2012年8月~2014年3月进行手术的穿通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将其分为Ⅰ期组和Ⅱ期组,其中I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伤后2d内Ⅰ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Ⅱ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并记录Ⅰ期白内障和Ⅱ期白内障摘除不同干预下的视力、眼压、术后反应等,比较两者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伤眼视力>0.6的比例均明显上升(Ⅰ期组治疗前、后为5.0%、37.5%,Ⅱ期组治疗前、后为7.5%、42.5%),伤眼视力<0.3的比例均明显下降(Ⅰ期组治疗前、后为67.5%、30.0%,Ⅱ期组治疗前、后为67.5%、22.5%),眼压改善也较为明显Ⅰ期组治疗前、后为(32.9±3.4)、(25.7±3.1)mmHg,Ⅱ期组治疗前、后为(33.7±2.9)、(21.5±1.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继发性青光眼(10.0%)、脉络膜脱离(7.5%)、角膜及虹膜炎性反应(12.5%)、后囊混浊(42.5%)、睫状体脱离(22.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期组(37.5%、17.5%、25.0%、42.5%、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患者较Ⅰ期组患者前房深度增加(3.40±0.20)比(1.75±0.11)mm,泪膜破裂时间(BUT)评分升高(8.77±0.23)比(5.92±0.17)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降低(0.76±0.04)比(1.98±0.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通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均能有效提高视力、预防眼压升高(继发于外伤的青光眼);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即Ⅱ期行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更能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内压,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较伤后2d内行白内障摘除(即Ⅰ期手术)远期效果好。

  • 标签: 穿通性眼外伤 外伤性白内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穿通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观察对其实施Ⅰ期手术以及Ⅱ期手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4年收治的穿通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160例(160眼)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展开分组。对对照组(Ⅰ期)的80例(80眼)穿通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选择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配合选择术后2天内Ⅰ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Ⅱ期)的80例(80眼)穿通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选择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配合选择术后1个月-2个月Ⅱ期白内障摘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以及术后反应等存在的差异。结果在出现继发性青光眼以及后囊混浊等系列的概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远期疗效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穿通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P<0.05)。结论对于穿通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临床选择Ⅰ期白内障手术以及Ⅱ期白内障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均可以将患者的视力提高,防止出现眼压升高的现象。综合分析对患者选择Ⅱ期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将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有效降低,将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显著提高。

  • 标签: 穿通性眼外伤 外伤性白内障 Ⅰ期白内障手术 Ⅱ期白内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穿通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眼科2012年8月~2014年3月进行手术的穿通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Ⅰ期组和Ⅱ期组,其中I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伤后2d内Ⅰ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Ⅱ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并记录Ⅰ期白内障和Ⅱ期白内障摘除不同干预下的视力、眼压、术后反应等,比较两者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伤眼视力>0.6的比例均明显上升(Ⅰ期组治疗前、后为5.0%、37.5%,Ⅱ期组治疗前、后为7.5%、42.5%),伤眼视力<0.3的比例均明显下降(Ⅰ期组治疗前、后为67.5%、30.0%,Ⅱ期组治疗前、后为67.5%、22.5%),眼压改善也较为明显Ⅰ期组治疗前、后为(32.9±3.4)、(25.7±3.1)mmHg,Ⅱ期组治疗前、后为(33.7±2.9)、(21.5±1.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继发性青光眼(10.0%)、脉络膜脱离(7.5%)、角膜及虹膜炎性反应(12.5%)、后囊混浊(42.5%)、睫状体脱离(22.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期组(37.5%、17.5%、25.0%、42.5%、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患者较Ⅰ期组患者前房深度增加(3.40±0.20)比(1.75±0.11)mm,泪膜破裂时间(BUT)评分升高(8.77±0.23)比(5.92±0.17)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降低(0.76±0.04)比(1.98±0.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通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均能有效提高视力、预防眼压升高(继发于外伤的青光眼);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即Ⅱ期行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更能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内压,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较伤后2d内行白内障摘除(即Ⅰ期手术)远期效果好。

  • 标签: 穿通性眼外伤 外伤性白内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穿通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眼科2015年8月~2017年3月进行手术的穿通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Ⅰ期组和Ⅱ期组,其中I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伤后2d内Ⅰ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Ⅱ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并记录Ⅰ期白内障和Ⅱ期白内障摘除不同干预下的视力、眼压、术后反应等,比较两者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伤眼视力>0.6的比例均明显上升(Ⅰ期组治疗前、后为5.0%、37.5%,Ⅱ期组治疗前、后为7.5%、42.5%),伤眼视力<0.3的比例均明显下降(Ⅰ期组治疗前、后为67.5%、30.0%,Ⅱ期组治疗前、后为67.5%、22.5%),眼压改善也较为明显Ⅰ期组治疗前、后为(32.9±3.4)、(25.7±3.1)mmHg,Ⅱ期组治疗前、后为(33.7±2.9)、(21.5±1.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继发性青光眼(10.0%)、脉络膜脱离(7.5%)、角膜及虹膜炎性反应(12.5%)、后囊混浊(42.5%)、睫状体脱离(22.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期组(37.5%、17.5%、25.0%、42.5%、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患者较Ⅰ期组患者前房深度增加(3.40±0.20)比(1.75±0.11)mm,泪膜破裂时间(BUT)评分升高(8.77±0.23)比(5.92±0.17)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降低(0.76±0.04)比(1.98±0.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通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均能有效提高视力、预防眼压升高(继发于外伤的青光眼);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即Ⅱ期行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更能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内压,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较伤后2d内行白内障摘除(即Ⅰ期手术)远期效果好。

  • 标签: 穿通性眼外伤 外伤性白内障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分析眼球穿通伤的临床疗效。对本院近几年来收治的12例眼球穿通伤,经笔者进行手术修复和治疗,并跟踪随访1年以上。10例保住眼球,并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恢复,1例转上级医院手术摘除眼球,1例眼球萎缩,无一例交感性眼炎发生。眼球穿通伤病情急、来势猛、致盲率高,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但经及早清创、适时手术、积极抗炎治疗,仍然能为患者保存眼球并恢复一定视力。

  • 标签: 眼球穿通伤 诊治 临床疗效 修复术 手术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眼球穿通伤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患者经护理后情绪稳定,

  • 标签: 眼球穿通伤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结合下穿通道排水实例,在满足设计规范的条件下,采用埋地式排水泵站,因地制宜,并在营运期中得到非常好的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通道排水 集水容积 泵房 排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