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7 个结果
  • 简介:长篇小说《科尔旗草原》(以下简称《草原》),是端木蕻良一九三三年创作的作品,也是这位有六十多年创作经历的老作家的代表作。但是,《草原》自一九三九年问世以来,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如今所有国内的现代文学史都没有给它以应有的地位。这是不公道的,就其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来说,这部作品都有很高的价值,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中应该占有较为突出的位置。因此,本文拟对这部作品作初步的探索和分析。

  • 标签: 《科尔沁旗草原》 现代文学史 端木蕻良 作品 长篇小说 作家
  • 简介:<正>2003年1月2日,这是80万科尔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到内蒙古考察工作,将第一站选在了自治区东部新崛起的塞外新城——通辽市科尔区。几天来,记者沿着总书记走过的路,采访了这里的人们,所到之处,都深深感受到总书记送来的温暖和关怀。总书记的到来,像阵阵春风温暖了科尔区所有干部群众的心。

  • 标签: 自治区东部 天来 下岗职工 欠发达地区 区域发展 这一天
  • 简介:科尔草原牧地辽阔,土地肥沃。自古以来,这里的人民主要从事牧业,清代以来逐渐发展起农业,人口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科尔草原上的歌,除了属于仪式歌之类的宴歌、婚礼歌、安代舞的歌词之外,则以叙事歌为其主流。宴歌、婚礼歌、安代舞等属于仪式歌这类的歌,在科尔草原上相当多,而且大多是成套的,形成了套曲。尤其“安代”,是舞蹈、诗歌、音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其歌词丰富多彩。叙事歌,又叫故事歌,通常称为民间叙事诗。尤其是把叙事歌中属于文学部分的歌词记录下来,供阅读用,便只可称作民间叙事诗了。在科尔草原上,民间叙事诗十分发达,可以说形成了一个丰富灿烂的民间叙事诗群。那些民间叙事诗中的宏篇巨作自不必说,即便短歌也大多是有故事有情节的,纯粹的抒情之作比较少见。稍作考察便可发现,许多短歌是长篇叙事诗在流传过程中被人们遗忘而残留下来的片断,有的则是在流传过程中分离出来的段落又得到发展而形成的。正由于科尔的歌重在叙事,所以在演唱上几乎不见长调,更无丰富优美的装饰音。科尔民间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形式完美而独特。而民间叙事诗则是吸收了各种类别的歌的长处,在广阔的...

  • 标签: 民间叙事诗 略论科尔沁 科尔沁民间
  • 简介:柴达木位于阿鲁科尔旗天山镇东南约六十余公里。周围为平坦广袤的草场,由于风沙剥蚀,将正北三华里一座石券墓暴露出来,1985年4月被当地牧民发现,并将墓顶大部揭去,墓室已为沙土填满。乡政府及时通知旗文化馆派人调查。内蒙古文物工作队派笔者前往,在旗文化馆马俊山同志协助下,于6月7至8日对该墓进行了清理。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阿鲁科尔沁旗 达木 座石 三华 墓葬形制 棺床
  • 简介:近日,内蒙古大草原的科尔牛肉终于打入香港最大的超市一百佳超市。此次登陆香港百佳超市是科尔牛肉挺进香港市场的重要标志。

  • 标签: 科尔沁牛肉 香港市场 百佳超市 发展策略
  • 简介:1982年年底,一场罕见的冒烟雪袭卷了吉林省西部的科尔大草原。风借雪势,雪助风威,仿佛要把整个世界吞噬掉。然而,草原深处一座低矮的土坯房里却温暖如春。油灯下,温桂侠正喜滋滋地为一只绵羊助产。她记着林场宋场长的话:“你为林场放羊,林场不能亏了你。羊群的母羊下一只

  • 标签: 科尔沁草原 温桂侠 爱心 家庭生活
  • 简介:一九八四年秋天,由赤峰市文物工作站和阿鲁科尔旗文化馆马俊山、七十六、董剑英、赵国冻、王建国同志组成的文物普查小组,在阿旗境内发现一座因水土流失而暴露出的古墓。占墓首先造由当地牧民发现的,并得到苏木(蒙语,同汉语“乡政府”)

  • 标签: 阿鲁科尔沁旗 乌兰哈达 文物普查 董剑 七十六 在阿
  • 简介:<正>东蒙古科尔部和四卫拉特之和硕特部都是以成吉思汗之弟哈撒儿后裔为领主的两大部落集团。北元时期,这两大集团分布于蒙古地区的东西两端,不论在四卫拉特史上或者在整个北元历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东蒙古,以哈撒儿后裔为首领的“阿巴(?)科尔”部虽然始终没属于蒙古左右翼六万户之内,但是它参加达延汗的统一战争,对于统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据《蒙古源流》,科尔部的苏儿洮海雅王和摩罗寨将军都曾建言要消除右翼割据势力。

  • 标签: 哈撒儿 科尔沁部 阿鲁台 四卫拉特 和硕特部 蒙古
  • 简介:蒙古博,是蒙古民族最早信奉的一种原始多神教。研究者们则称为“萨满”教。“萨满”(亦作“珊蛮”)源于通古斯———满语的汉译音,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而蒙古人自己则称之为“博”、“孛格”、“孛格斯”(复数),或者叫“孛额”,所以便有蒙古“孛额教”、“博信仰”之说。《蒙古秘史》中对蒙古萨满的记载,亦是以“博”的名称出现的。按照德国学者海西希的意见,“孛格”这个词就是古老的蒙古尊称“别乞”,这里也仅备一说吧。在我们对近代科尔博的调查中,他们都是自称为“博”的,相当多数的人根本不知对他们还有“萨满”这一称呼。应当提及的是,科尔草原对“女博”有一专用称呼———“渥都干”。据《蒙鞑备录》载:“君等须知其信仰如下所云:彼等有神名称‘纳赤该’,谓是地神,而佑其子女牲畜田麦者,大受礼敬。各置一神于家,用毡同布制做神像,并制神妻、神子之像,位神妻于神左。神子之像全与神同。食时取肥肉涂于神及神妻、神子之口,已而取肉羹散之家门外,谓神及神之家庭由是得食。”值得研究的是,在《普兰·迦尔宾行纪》中称“额托嘎”。《元史》称地神作“额客额秃格捏”。据蒙古国学者车·达赖说,蒙语“额都”这个词根的...

  • 标签: 博能够 科尔沁博 能够存在
  • 简介:清代是近几个世纪以来科尔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一个转折点.文章通过复原清代科尔垦殖的出现及其扩展过程,总结出该时期科尔农耕发展的时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耕发展的自然和人文诸影响因子.研究还表明:通过清代近200年的农耕,科尔从纯游牧地区演变成农牧并存区,但清代的垦殖并未造成大规模的土地沙漠化.

  • 标签: 科尔沁草原 垦殖 支持因子 清代
  • 简介:科尔旗草原》是端木蕻良的长篇处女作,也是成名作,写成于1933年。据端木蕻良《我的创作经验》透露:是鲁迅先生激励他拿起了描绘草原的笔。这部作品于1939年初版至今,引起海内外许多文艺评论家的关注,并给予高度评价。

  • 标签: 《科尔沁旗草原》 端木蕻良 文艺评论家 长篇 情节 鲁迅
  • 简介:<正>中国境内的蒙古语分为内蒙古、卫拉特和巴尔虎——布里亚特三个方言。内蒙古方言又分为六个土语。其中科尔土语是使用人口最多的一个土语,分布于内蒙哲里木盟、兴安盟,黑龙江省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和吉林省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土语内部的话基本一致,但不同地方也有些小的差别。本文对科尔土语的语音分析和描写,主要根据哲盟地区的话,遇到其他地方的话与此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时,稍作一些说明。在写到科尔土语最显著的特点时,也和标准音地区(察哈尔土语)的话作一些简单

  • 标签: 科尔沁土语 复辅音 弱化元音 元音和谐 蒙古语 自成音节
  • 简介:在辽阔的科尔草原上,勤劳勇敢、豁达质朴的蒙古族劳动人民世代生息,不仅创造了自己的历史,而且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其中,民间器乐曲就是那绚丽多彩的草原艺苑中的一朵鲜花。它具有独特而鲜明的蒙古风格,典型而突出的草原特色,完美而多样艺术形式。它之所以久奏不衰、久传不息,是因为它在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酿就了自己的个性特征。科尔蒙古族民间器乐曲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拉弦乐器大、中、小四胡、潮尔和弹拨乐器三弦、扬琴等。演奏形式主要是独奏,还有相同乐器或不同乐器的即兴性合奏。第一,曲目来源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对音乐来说也不例外。回看科尔草原的历史,自清朝末年开始,生产方式已由单一的牧业转向了以牧为主,或以农为主的半农半牧。生活方式则由“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改变为定居生活,形成了蒙古民族聚居的村落。而与毗邻的汉族交往之后,又出现了蒙汉杂居的局面以及通婚现象。在这种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风貌以及历史发展状况的制约下,决定着科尔蒙古族民间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当然也决定着蒙古族民间器乐曲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当我们欣赏和分析各类或各首民间器乐曲时,都应该与科尔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 标签: 器乐曲管窥 民间器乐曲 科尔沁蒙古族
  • 简介:在历史上蒙古科尔部同满族的关系较密切.科尔土语中存在一些满语借词,这与历史上满蒙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及语言接触有直接的关系.本文在较丰富的田野调查材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并联系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对蒙古语科尔土语中的满语借词进行了考证.

  • 标签: 蒙古语 科尔沁土语 满语借词 文化交流 语言接触
  • 简介:<正>沙漠,意味着贫困和落后。然而,沙漠也意味着效益和财富。20年前的一天,一位穿绿色军装的科学家在西北某导弹基地,望着附近沙漠间一丛一丛的梭梭树和一片一片的骆驼刺曾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否让这些特殊环境下的生物资源,为人类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科学家的眼里,一些极普通的可能是极珍贵的。

  • 标签: 科尔沁沙地 沙产业 赤峰市 沙漠 饮料厂 浑善达克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