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神经酰胺作为结构骨架可构成各种复杂鞘脂,是脂毒性发挥作用的核心鞘脂代谢物。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肠源神经酰胺在多种代谢性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激活不同组织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应激、内质网稳态失调及炎性反应机制等影响疾病进程。肠组织能够直接感知肠道微环境变化(如饮食结构变化、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改变等),响应多种不同的信号刺激(如胆汁酸、低氧和炎性反应信号等),激活包括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等信号调节通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调控神经酰胺代谢。因此,深入探究肠源神经酰胺对不同代谢性疾病发展过程的影响,将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血液中神经酰胺水平与偏头痛及其严重程度相关性,验证神经酰胺用于偏头痛诊断的可靠性。 方法 采集临床确诊偏头痛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 30 例的血液样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HPLC-MS/MS检测不同组别样本血液中长链神经酰胺的含量,并且对偏头痛患者分别在发作期及发作间期采集血样进行分析,评估神经酰胺对偏头痛诊断的临床意义。 结果 偏头痛患者组中神经酰胺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 );偏头痛组患者发作期神经酰胺水平略高于发作间期( P>0.05)。 结论 神经酰胺水平与偏头痛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可能成为诊断偏头痛的生物标志物。
简介:目的:分离、鉴定海地瓜中的一脂类化合物,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对海地瓜干粉用氯仿-甲醇-水体系(体积比4:4:1)萃取,经连续正反相柱层析分离得到1种脂类化合物。采用IR、ESI—MS、NMR、GC—MS等分析手段对该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并用MTT法检测其对S-18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活性脂质为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系列物.主要由2-氨基-1,3~二羟基-15-甲基-4-十七烯长链碱和5种饱和及单不饱和的脂肪酸构成。MTT试验表明其对S-180小鼠肉瘤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好抑制活性,表现出显著的时间一剂量依赖效应,72h时的IG50值为172.45μg/mL。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尿素神经酰胺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源低分化结肠癌细胞系RKO细胞(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经过5(低剂量组)、10(中剂量组)、20 μmol/L(高剂量组)不同浓度的6尿素神经酰胺分别诱导处理RKO细胞24、48、72 h,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分别利用噻唑蓝(MTT)、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相对生存率、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PSS 23.0软件中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和药物作用时间延长,RKO细胞相对生存率[空白组为100%、100%、100%;低剂量组为(85.35±12.52)%、(72.95±10.11)%、(53.55±8.56)%;中剂量组为(70.75±10.74)%、(56.33±7.05)%、(40.05±10.11)%;高剂量组为(50.55±7.42)%、(35.58±5.75)%、(20.98±7.11)%]显著降低(F=23.803,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F=18.28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细胞在相应条件下培养24 h后总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93,P>0.05),但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磷酸化Akt、磷酸化GSK3β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量显著降低(F=6.8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尿素神经酰胺可以通过抑制Akt磷酸化,从而抑制GSK3β磷酸化,减少β-catenin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
简介:目的:研究外源性C2-神经酰胺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活力的抑制作用以及早期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C2-神经酰胺对C6细胞活力的影响;倒置荧光显微系统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Ⅴ/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对细胞早期凋亡进行定量分析.结果:C2-神经酰胺可显著抑制C6细胞的活力,IC50为2.2×10-5mol·L-1;荧光染色可见核浓染等细胞凋亡特征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C2-神经酰胺可诱导C6细胞发生早期凋亡作用,且凋亡百分率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C2-神经酰胺2×10-5mol·L-1处理24h后平均早期凋亡率高达49.3%.结论:C2-神经酰胺主要通过诱导早期细胞凋亡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提高神经酰胺水平有望成为肿瘤化疗的新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石墨烯氧化物纳米颗粒负载NBDC6-神经酰胺(NPP/C)对乳腺癌细胞(Luminal A型)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制备NPP/C为实验组,以荧光标记的神经酰胺(NBDC6-Ceramide)为对照组,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荧光显微镜观察转运效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平板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移动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凋亡蛋白,裸鼠皮下成瘤测量肿瘤增殖能力。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NPP/C转运释放的神经酰胺效能明显高于NBD C6-Ceramide。CCK-8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在不同时间吸光度(A)值分别为0.20±0.03比0.17±0.04(t=1.039,P>0.05),0.41±0.05比0.26±0.02(t=4.335,P<0.05),0.52±0.04比0.38±0.03(t=4.363,P<0.01)和1.25±0.06比0.59±0.07(t=8.128,P<0.01)。细胞克隆平板结果示两组细胞数分别为(577.3±41.0)个和(962.7±74.5)个(t=-7.850,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提示实验组细胞移动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流式细胞学检测两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9.29±8.44)%和(20.51±17.35)%(t=5.284,P<0.01)。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裸鼠体内验证,两组皮下移植瘤体积分别为(942±73) mm3和(1 472±109) mm3(t=8.265,P<0.01);实验组移植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PP/C纳米颗粒可抑制乳腺癌细胞(luminalA型)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肥胖患者在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治疗后1个月时血清神经酰胺(CER)及其亚型(CERs)的变化并评估其与糖脂代谢和炎症介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外科接受LSG的34例肥胖患者作为肥胖组[年龄(29.0±8.9)岁,女性30例(88.2%),男性4例(11.8%)],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4.8±3.8)岁,女性18例(58.1%),男性13例(41.9%)]。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收集肥胖患者临床资料并做自身前后对照分析。使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使用Exion UPLC-QTRAP 6500 PLUS(Sciex)液质联用仪,以电喷雾电离模式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SNK-q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CER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结果34例肥胖患者在接受LSG后1个月血清Cer d18∶1/22∶0[手术前后分别为0.99(0.83,1.25)、0.55(0.45,0.77)pmol/L,Z=4.59,P<0.01]、Cer d18∶1/24∶0[手术前后分别为2.66(2.22,3.45)、1.46(0.99,2.22)pmol/L,Z=5.10,P<0.01]均降低,且与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OMA-IR、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呈显著正相关(r=0.26~0.59,均P<0.01)。结论Cer d18∶1/22∶0、Cer d18∶1/24∶0可能和肥胖患者接受LSG治疗后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减轻和心血管风险的下降有关。
简介:目的:观察含活性钙离子及神经酰胺3纳米化脂质体的护肤品缓解面部皮肤敏感症状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治疗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筛选127例面部皮肤敏感症状患者入组,受试期间面部单用皮肤屏障修护霜2周,期间避免外用及口服药物,收集患者的临床照片及症状评分表,比较患者在使用前、使用后1周及2周的主观症状(干燥、灼热、瘙痒)和客观症状(脱屑、红斑)评分,并计算有效率和显效率。结果:与使用前相比,面部皮肤敏感症状患者使用皮肤屏障修护霜1周后,干燥、瘙痒、灼热、脱屑、红斑五大皮肤敏感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脱屑症状评分由(2.31±1.82)分减少为(0.83±1.09)分;红斑评分由(4.62±1.89)分减少至(3.01±1.81)分,主观症状干燥、瘙痒、灼热感的症状评分分别由(5.84±2.50)、(3.70±2.71)、(3.00±2.64)分减少为(3.67±2.16)、(2.05±2.24)、(1.50±2.11)分;持续使用2周后,脱屑、红斑、干燥、瘙痒、灼热等症状的评分继续降低至(0.55±0.93)、(2.13±1.83)、(2.67±2.16)、(1.52±2.01)、(0.93±1.70)分,与使用前、使用1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缓解脱屑、红斑、干燥、瘙痒、灼热的有效率加显效率在1周时分别为82.1%、66.9%、68.7%、72.2%、75.8%,2周时分别为90.6%、85.6%、87.8%、84.2%、83.9%。结论:皮肤屏障修护霜对缓解干燥、灼热、瘙痒、脱屑、红斑等多种面部皮肤敏感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