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万物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科技进步及其产业化应用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影响。那么,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思维认知和科学研究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会产生什么样的启迪或者说能引发哪些反思呢?技术的进步是否会促进人类自我认知的升华和观念的更新?本文意欲探讨如何借助新一波科技浪潮,转变人类的思维认知模式,改进数字世界中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实现数字化建模和数字实证等方法的创新,并尝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估分析,以期加快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化进程,深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本质。
简介:摘要: 为分析我国 31个省区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效率情况,以期为促进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提出建议。本文基于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活动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和 Malmquist指数分别评价科研静态和动态效率情况。研究结果显示:( 1) 2018年各省区市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效率平均值为 0.914,效率水平较高,北京等 13个省区市效率达到最优 。(2) 2015-2018年各省区市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降幅逐年收窄, 2017-2018年效率转为上升了 18.3%。技术进步降幅显著是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据此提出建议:进一步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合理调整科研规模。
简介:摘要: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生教育往往以传统讲授法为主。这种方式有其自身的结构性缺点。在全球范围内,各高水平高校往往用研讨会模式对此进行补充。研讨会模式的特征于社会科学研究生以上阶段教育的教育目的相吻合,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研讨会模式从侧面促进了教师的自我约束和发展,与我国现阶段高校社会科学教育内涵相一致,有利于相关专业教育的良好发展。
简介: 摘要:国家得以复兴的核心在于发展科学技术,怎样使学子们的科学素质得到提升是如今所有老师都需要面对的难题。基于此,笔者以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意识作为选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意识的策略,以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简介:[摘要 ]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主体以科学家为主,这种传播方式单向性比较强,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是多种渠道开展。科普场馆作为科学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其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通过传统的方式或者新媒介来向公众分享科技的趋势也越发不可阻挡。由于现今的科技活动的质量和受众的参与度效果甚微,所以,要真正实现科学文化得到发展必须要有创新,新时期科普场馆必须重新审视自身,从人才的培养、主题的选择、方法的评价与估计、以及最后的核心步骤等去进行创新,让科学文化传播通过科普场馆收获更为显著的效果,本文对此展开研究,希望对科普场馆作用的进一步挖掘有所帮助。
简介:【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以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培养为重点进行阐述,从新时代要求、新教材改革、新理念提升、新评价规范等四个方面对化学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概念、内容及培养方法进行阐释,旨在明确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是社会责任和终生发展的引导和培养,从而有效提升教育的效率和发展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