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6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TIA发作中止,14d内无复发;4例14d内仍有TIA反复发作,但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仅2例出现皮下注射部位紫癜,停用后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过相应的治疗及护理,不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解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广大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达到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短暂脑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46例短暂缺血发作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短暂脑缺血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对侧单瘫或轻度偏瘫15例、对侧意识不清晰或感觉障碍14例、视力障碍或失语16例,颈内动脉系统TIA共有21例,占45.7%,椎底动脉系统TIA共有25例,占54.3%。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结论偏瘫、失语及视力下降等均为短暂缺血的临床表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评价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0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90例TIA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46例与44例。A组给予人性化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疾病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与治疗依从。结果A组的疾病发作持续时间与发作频率均少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治疗依从良好率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TIA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发病情况,并能提高其治疗依从,值得推广。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人性化护理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脑缺血发作急性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3例急性期短暂脑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总结其护理干预方法。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本组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干预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急性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患者猝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急性期 护理干预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并发眩晕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发病率、诱发因素等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分析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和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临床资料。结果在60例TIA患者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发病率为75%,远高于颈内动脉系统发病率;在60例患者中,并发眩晕症状的患者45例,占75%;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合并眩晕患者占91.1%。结论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并发眩晕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中常受年龄、血压、血糖、血脂以及冠心病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影像学多表现为腔隙梗死特征。主要病因是由于长期的颈椎病或脑动脉硬化导致脑供血不足,最终导致短暂脑缺血发作。

  • 标签: 短暂性脑血发作 颈椎病 并发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频发TIA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治疗组氯吡格雷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低分子肝素钙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对肢体抖动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从近来的临床调查中可以看出肢体抖动短暂脑缺血发作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类型,在临床中特别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局灶运动癫痫发作。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应该更加积极的对该病进行研究及探讨。分析致病原因,找出解决办法,避免患者脑功能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肢体抖动性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命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接诊的无短暂脑缺乏发作疾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的改变情况以及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40例患者中有35例显示频谱图像异常,发生率为87.5%,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50%,对照组为32.50%,对比差异显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于检查短暂脑缺血发作就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根据检测结果给予治疗干预,可降低患者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短暂脑缺血发作抢救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对比两组在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后的MESS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短暂脑缺血发作抢救中实施舒适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满意度。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舒适护理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血栓通联合天麻素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76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8例,单用复方丹参治疗,疗程14天;治疗组38例,给予血栓通、天麻素治疗,疗程14天,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血栓通联合天麻素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好,安全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药 血栓通 天麻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疗法在治疗短暂脑缺血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80例短暂脑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40例。观察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2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观察组中无1例发生脑梗死,对照组中7例发生脑梗死。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短暂脑缺血患者可改善其预后,降低其脑梗死危险度。

  • 标签: 中医辨证 短暂性脑缺血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实施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8例TIA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脑血管介入灌注疗法。结果观察组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利用脑血管介入灌注疗法治疗TIA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考虑应用。

  • 标签: 脑血管 介入灌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眩晕宁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眩晕患者11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眩晕宁片联合阿司匹林,n=57)与对照组(阿司匹林,n=56),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宁片联合阿司匹林可显著改善短暂脑缺血发作眩晕患者脑部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眩晕宁片 阿司匹林 短暂性脑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短暂脑缺血发作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路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路径组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日常各项护理工作,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日常各项护理工作,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路径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促进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康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伴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均等的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生活习惯的干预加上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之后,血压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在各项血脂和凝血指标方面,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的治疗措施,效果更加显著,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血脂和凝血指标。

  • 标签: 高血压 短暂性脑缺血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发作频度对后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首次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5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按照脑梗死前是否预先发生同侧的TIA分为无TIA组和TIA组,其中TIA组120例,无TIA组438例;TIA组根据发作频度分为1次组、2~3次组和>3次组3个亚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评分标准,于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于病程3周时对各组进行ADL评分,比较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TIA不同发作频度及其他影响因素与后继脑梗死的相关。结果有TIA发作组在神经功能轻度缺损及Ⅰ级预后中所占比例高于无TIA组,在中度神经功能缺损及Ⅱ级预后中所占比例低于无TI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对后继脑梗死有保护作用,且其具有一定的缺血耐受条件。对于缺血耐受的产生机制及相关的基因、蛋白等的一系列调控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后继脑梗死 频度 缺血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奥扎格雷钠对短暂脑出血(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医院收治的短暂脑缺血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0%)明显优于对照组(72.0%);两组治疗后的PT、APTT均得到了延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PTT和PT的延长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对短暂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奥扎格雷钠 短暂性脑缺血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在短暂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53例为病例组,同期另选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行MRI常规扫描(T_1WI、T_2WI、T2-FLAIR)、DWI、3D-TOFMRA和3D-ASL扫描。根据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3例入选者DWI序列均未见高信号显示,3D-TOFMRA、3D-ASL及两者联合诊断TIA准确分别为63.4%、71.1%、88.0%;敏感性分别为49.1%、58.5%、83.0%;特异性分别为90.0%、93.3%、96.7%。3D-TOFMRA与3D-ASL联合检查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两者单独检查(P〈0.05)。病例组中,3D-TOFMRA阳性+ASL阳性的患者13例(24.5%);3D-TOFMRA阳性+3D-ASL阴性患者13例(24.5%);MRA阴性+ASL阳性的患者18例(34.0%);3D-TOFMRA阴性+3D-ASL阴性的患者9例(17.0%)。结论3D-ASL、3D-TOFMRA和DWI检查方法各具优缺点,可从不同方面反映脑的特征,将三者联合应用可更好确诊TIA,追踪病情改变,应该作为TIA诊断的常规扫描序列。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