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溢出路径,在促进国内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2007年~201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构建国际R&D溢出模型的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能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这种积极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金融体系、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局面和较强的技术吸收、研发和再创新能力,其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还受人力资本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影响程度也存在地区差异。
简介:建立非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人均收入、单位土地面积、竣工造价、城镇人口、年末贷款总额占GDP比重与房价的关系,对“京津冀”房价数据进行普通面板分析,用来计算京津冀地区房价偏离率,同时对房价数据进行门限面板回归,将城镇人口因素纳入门限变量,研究城镇人口增长导致的房价的加速增长,并计算房价偏离率,用来度量房价偏离基本面的程度。然后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分析房价偏离率的核心城市和源头城市及溢出路径;发现北京市是京津冀地区房价偏离率波动的源头城市,且天津市和石家庄市是京津冀地区房价偏离率波动的核心城市,廊坊市受到波动的影响最大,越往边缘城市受到北京市房价偏离率波动的影响越小。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显著改善。在经济发展方面,总量上我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1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也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8年的近16.0%。在区域发展方面,各地区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式发展成为主要趋势。目前已逐步形成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合肥智能语音集群、西安航空产业集群、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经济集聚效应不断凸显。同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国经历了从粗放式发展到可持续发展,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到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控制主要污染物总量到改善生态环境,基本建立了适应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环境战略政策体系,生态环境也逐步得到明显改善。据官方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维持全球森林覆盖面积基本平衡的主要贡献者。2019年我国优良天数比率达82%,重污染天气影响得到明显缓解。在地表水评估部分,劣V类水质已降到3.4%,约占2018年的一半;全国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保持稳定,充分表明我国生态环境正逐步得到明显改善。本文从区域经济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方向着手,探讨经济集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
简介:对外直接投资(OFDI)作为一种技术外溢路径能有效提升国内技术水平,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向前迈进。在L-P模型的基础上,针对1985—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水平衡量指标系统可以探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技术进步效应及影响因素。结论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产生明显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也即对外直接投资每上升1%将提高国内全要素生产率0.0163%,但影响效果不及外商投资、进口贸易和国内研发;此外,逆向技术溢出作用程度受到国内研发强度、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以及技术差距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自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事权不断向地方政府下移、财权不断上收中央,导致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出现失衡,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缺乏必要资金,仅仅依靠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难以弥补地方加速发展的巨额资金缺口。2014年,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等十个省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减轻中央政府财政压力、弥补地方发展过程中的财政缺口。此后,国家对《预算法》进行了修订,2015年实施的《预算法》修正案明确表明地方政府可以发行债券。但是,地方政府在发行债券缓解资金缺口的过程中也累积了一系列的风险,因此加快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溢出及其影响的测度分析,对地方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地方债务风险溢出效应及其影响的测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简介:自从熊彼特于1911年首次提出企业家的创业行为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以后,经济学界逐渐将创业和创新行为纳入到主流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下,在总结当前企业家精神影响经济增长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了一个考虑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简约经济增长模型。在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区域经济增长率受创业行为报酬、技术及企业家精神增长率所影响,运用1999-2012年期间31个中国省份数据进行动态空间面板回归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发现,风险企业家精神在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中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在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并指出本文的研究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