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承接软件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 2

中国承接软件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蔡茂森顾丽琼

在各国快速发展软件产业的进程中,既有美国这种以强大的软件研发能力,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产品的发达国家,也有印度这种以软件服务、软件出口为主,通过低成本、高质量成为世界软件加工基地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同样高度重视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如何增强软件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中国软件外包服务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软件外包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起步时间较晚,但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从简单的软件技术服务转向价值链高端,近几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2008年对于软件外包产业来说是比较艰难的一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全球外包订单有所减少、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对中国软件外包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金融危机给中国的软件外包业带来危机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转机。中国软件外包的发包商主要来自日本,而且所从事的服务业比较分散,中国对日软件外包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在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等方面也仍具优势,中国软件外包受到的冲击有限。而印度软件产业收入中美国占据约60%,且大约三分之一来自金融业,受到的冲击较大。并且,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表现出较大的弹性,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仍具吸引力。此外,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导致外包业务利润降低,软件外包企业会关注并大力开拓国内外包业务,以提高抗风险能力。

2008年虽然全球经济都有所下滑,但我国软件产业整体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572.9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高8.3个百分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规模达到1567.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为41.2%。2009年1-6月,我国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4270.2亿元,同比增长22.7%。1-6月我国软件出口83.4亿美元,同比增长47.4%,其中软件服务外包出口9亿美元,同比增长64.5%,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服务外包回升加快。

越来越多的国际发包商开始关注和投入中国市场,同时,不同于印度的软件业主要以出口导向型为主,中国软件市场的特点决定了中国软件的内需市场极具发展潜力,这也是中国软件业可以大力拓展的领域。这些都显示出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软件外包技术溢出的表现途径

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可能会带来正的技术溢出效应,具体表现在:

(一)技术示范效应

示范效应是指,由于东道国不断模仿和学习跨国公司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管理技术,其技术水平逐渐接近跨国公司的先进水平。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附属离岸研发机构,将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带入东道国,通过技术示范效应,提升东道国的整体技术水平。Reddy在1997年对位于印度的32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43.8%的外资研发机构执行较高层次的研发活动,使印度的软件外企技术受益非浅。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印度企业开展的软件业务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如今在一些大的应用系统上甚至具备了和美国IBM等公司正面竞争的能力,积累了自己的软件和应用技术。

UNTCAD2004年对中国的一项企业调查表明,目前开展本土研发投资的受访企业达到30%多,2005-2009年间计划开展本土研发投资的受访企业超过60%,这一数据比美国还要高。在中国,跨国软件公司的技术研发层级也在不断提升,使本土软件研发技术人员有机会接触到全球领先的软件技术。以微软公司为例,1998年11月5日,微软公司投巨资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培养了一批本土的高级软件人才。并有多项技术成功转移到微软公司的核心产品当中,如OfficeXP、OfficeSystem2003、WindowsXP。这一战略投资显示了微软公司对中国及整个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巨大信心,对中国的信息产业发展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人力资本流动效应

人力资本流动是技术溢出效应外溢的重要途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软件外包项目,甚至设立研发机构进行软件开发和设计,需要我国优秀的人才一起合作研发。跨国公司不仅将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输入中国,还给本土企业员工提供学习机会,为了使他们更有效的完成外包项目,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先进技术和产品。

在跨国公司工作的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离开跨国公司进入我国企业后,将他们掌握的一流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入企业。在跨国公司进入的初期,可能有些本土优秀人才进入跨国公司工作,产生本土人才流失的现象,但是长远来看,会有效提升本土企业的科研能力。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外籍技术人员向我国企业流动,也让我国企业更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和标准。例如,北京软件外包的最大市场是日本,有一百多家公司承接日本的软件外包。NEC在北京有三家软件公司,每年15%的人才向中方企业流动,150名以上优秀员工跑到本土公司形成骨干。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SCDMA技术的诞生,开创了无线通信领域“中国创造”的先河,而信威公司的创始人陈卫和徐广涵是两位海外学子,研究团队也有多名海外归国人员,很多都是在跨国软件企业工作过的企业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

(三)产业集聚效应

承接国际软件外包还可以通过产业集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在产业园区内,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供政策扶持,具备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产业环境。由于相关产业企业集聚,园区内相关产品齐全,各类产品搜索成本较低;大量的企业集聚不仅容易吸引风险投资关注,也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在软件技术园区内,大量优秀人才形成人才库,人员在园区内流动,为人才搜索节约成本。

UNCTAD的研究发现,印度的软件外包大多是在少数城市的软件技术园区实现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区,现在是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和世界十大硅谷之一,是软件外包产业发展最成功的地方。中国同样拥有十大基础设施完善的最佳服务外包园区,仅大连软件园入园企业数量超过500家,是国内软件出口额最大、外资企业比例最高的软件园区。全国前十大软件出口企业全部在大连市设立了分支机构;东软、华信、海辉三家本地企业连续几年排名全国软件出口前三位。2008年,上海浦东软件园的园区企业软件营业收入145亿元、软件出口7亿美元以上,单位面积产出在国内同类园区中名列前茅。园区内入驻200多家软件企业,从业人员达1.1万人,包括花旗软件、财汇信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园区。这些园区基础环境(硬环境)、服务环境(软环境)、产业环境、人才环境和成本环境等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基地的引领、示范、集聚与辐射效应已经展现出来。

(四)产业关联效应

从后向关联产业看,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为了确保软件承接商能够达到跨国公司的技术标准,势必通过提供产品相关信息和技术指导、提供培训等方式,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中国软件企业由此获得了向跨国公司学习、模仿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机会,从而促进自身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的提高。而且,当这些软件企业向其他国内生产商提供相关产品时,便间接将先进技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扩散。

从前向关联产业来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关注中国市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向当地企业提供高品质的中间产品及优质服务,将先进的软件应用到中国客户的商务运作中,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沿着产业链纵向扩散。例如,惠普2002年在上海成立了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目前,惠普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业务基本上分四类:第一类是软件研发业务;第二类是业务流程的服务外包;第三类是IT基础设施服务外包;第四类是企业IT支撑服务中心,惠普在大连和重庆分别设置了一个全球呼叫中心,它为惠普的客户提供售前和售后的全球技术支持服务。

三、中国软件外包发展的相关建议

第一,强化财政支持。印度十分注重通过财政支持促进软件业发展,其企业在国内没有营业税、所得税,企业唯一需要负担的是员工的个人所得税,可以说极小的税收负担给企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在税收方面,我国应对承接软件服务外包的企业提供更大程度的优惠。目前一些优惠和补贴政策较复杂,只有大企业符合条件可以申请,应该给予小型企业更多优惠鼓励政策。尤其要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比如外贸发展资金、外贸专项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申请使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

第二,推进软件园区建设。软件园区的产业集聚化是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中国已有十大软件园区,园区内的基础设施条件一流,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要继续加强软件园区建设,将国家和各地区推动软件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发挥软件园区的集群化优势,鼓励和引导软件企业集群化发展,使软件园区成为推动国家软件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三,搞好知识产权保护。在法律、法规方面,相关知识产权保护虽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目前的力度仍不够大,盗版现象严重,使国外发包商对我国软件产业存在疑虑,影响了我国软件企业在国际上的外包竞争力。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中国民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加大力度打击盗版以减少盗版的发生,为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四,提升企业竞争力。CMM/CMMI评估用于评估软件机构的发展能力,深具权威性,这是中国软件企业产品能获得国际公认的有效途径。我国通过认证的软件企业还比较少,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进行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认证。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核心技术的建立,要提高自身软件开发流程管理能力,尤其是大型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控制和交付能力保证。只有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竞争力,才会有更多企业获得国际认证的机会。

第五,加快人才培养与储备。软件开发的成本中70%是人力资源,人才对软件业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我国的软件人才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不符合产业需求的是“金字塔型”结构。从软件人才质量的需求角度看,针对不同级别的人才需求采取不同的对策。高端人才是在先进企业中干出来的,而不是现有的院校中培养出来的。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特别是吸引许多直接留在海外跨国公司就职的优秀人才,是一个主要途径。同时,我们要加快培养软件中级人才使其成长为高级人才,增加软件人才的储备,这也是软件企业应认识到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