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从宋朝文与可提出"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后,人们常把它借到写作中来强调构思、打腹稿的重要性。到了清代,郑板桥还把它作为绘画和写作中的"定则"。同时,郑板桥又提出了"胸无成竹"的主张。这"胸无成竹"的主张是什么意思呢?它与"胸有成竹"的要求是否矛盾?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简介:三项实验通过部件识别法探讨了知觉经验对字形知觉整体性的影响。实验一要求三组不同发展水平的被试命名单独呈现的部件字,结果证实了本实验所用的各组部件字之间的识别难度均等和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字识别技能明显不如小学六年级和大学学生。实验二使大学生在三种字度和两种字频条件下,分别进行单、双部件的命名,主要得到非字中的部件命名反应时快于假字,后者又快于真字的“字劣效应”以及在真、假字组中的“左>右”或“上>下”的“部位效应”,但未发现字频对部件命名的效应。实验三比较了三组不同年级被试的部件命名作业,发现小六和小三学生在真、假字中的部件命名反应时无明显差异,而大学生较明显,说明前者受字形整体知觉的影响比后者小。这些结果支持了字形知觉整体性随字的知觉经验增长而加强的假设,并在一个基于联结主义框架的字词识别模型中得到了较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