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云梦睡虎地秦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1975年12月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为竹简形制,竹简计1155枚,另有残片80余枚,简长23.1~27.8厘米,宽为0.5~0.8厘米。每枚竹简均为一行字迹,有的简反面亦有墨书文字,大部分书于蔑黄上,按顺序编组成册,近4万字,为早期隶书墨迹。湖北省博物馆藏。《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秦简,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法典。此简书法样式和谐统一,字形正方、长方、扁方不拘;笔画肥、瘦、刚、柔并举,纵横奔放,浑厚凝重,跌宕多姿;横平竖直的笔法基本形成,折笔法开始普遍使用。对比同时期的小篆,小篆结体圆、正,均衡;秦简结体欹、侧,倾斜;小篆有转无折,秦简转折兼施;小篆线条均匀不强求节奏,秦简用笔提按顿挫明显;小篆笔画横竖一样,秦简出现了横细竖粗;小篆无波挑,秦简开始出现波挑与掠笔……这一切让人们看到了由篆到隶变化的新面貌,为后来日臻成熟的汉隶开了先河。《云梦睡虎地秦简》是迄今唯一能见到的秦人墨迹。
简介:<正>秦简文字是战国晚期秦人的墨迹,其字体介於篆隸之间,又稱古隸或秦隸,从總方面看,是不难辨認的,秦简整理小组已为全部简文窵了釋文,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特别是一些形体比较特殊的字,也得到了确切的隸釋,如1040号简有两例结体相同的字,写作(?)、(?),整理小组釋为“叕”,读为“(食叕)”。按之简文文意,这两个字釋为“叕”,是很确切的,但在近3.8萬字釋文中,難免有些字隸釋有误,有些字解释得不太准确,在81年版《雲夢睡虎地秦墓》一书误釋或没有确釋的字中,有的字在90年版《睡虎地秦墓竹简》一书中已改正过来,如872背面简的(?)字,原釋为“蔦”,误“女”为“(?)”,新版已改釋为“(?)”;813背面简的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日本研究秦汉史的著名学者大庭脩先生所写的《秦汉法制史研究》一书中,在分析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时,认为这些简有五项最值得注意的特点,其中第一项特点是“存在商鞅六律以外的律名及其律文,即《田律》、《厩苑律》、《仓律》以下计二十七种。”而他提出的第五项特点是:“秦‘令’不包括在内。”在接下来的详细解说中,大庭脩又说道:“可以认为,在云梦秦简的特点的第一项中提到的二十七种律,是秦对商鞅六律的补充法,在秦代也有把补充法称之为律的可能性。这一点与在第五项中提到的不存在秦令的文字这一特点有关。秦‘令’的文字之所以不存在,大概是由于本来作为补充法的‘令’,把补充法称为‘令’的称呼制度在秦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