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将眼表组织及其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多个层面的复杂成分融合为一个整体,统称为眼表微环境,其稳态对于维持眼表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干眼的发生往往起始于眼表微环境成分改变,导致眼表稳态失衡。本文基于眼表微环境对干眼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临床正确诊断和精准治疗干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中药雾化熏眼应用于干眼症治疗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本院中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所有干眼症患者纳入研究中进行样本分析,根据实验标准抽取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拈纸团的方式进行分组,奇数为实验组,偶数为对照组,每组均纳入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人工泪液点眼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雾化熏眼方式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评价两组患者的BUT、FL数据,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干眼状况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状况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BUT、FL评分较对照组来说更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干眼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中药雾化熏蒸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助于控制患者眼部干涩状况,使患者的眼功能恢复正常,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膜移植眼表重建的可行性及其疗效评价及护理。方法选择27例(27只眼)患者,其中,翼状胬肉患者9例,角膜溃疡患者10例,眼角膜外伤5例,青光眼3例羊膜移植,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无一例出现排斥反应及严重并发症,患者均很满意。结论用羊膜移植眼表重建是可行的,经过科学护理疗效也是很好的。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使用滴眼剂对眼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1月 -2018年 11月诊断为药物毒性角膜病变患者 46例 60眼,观察统计患者发病时局部用药的情况,包括用药总数、用药频率、用药时间以及角膜病变的临床表现作分类统计,对明确诊断者,停用原有滴眼药物,使用低角膜毒性药物及无防腐剂的滴眼液,治疗后统计不同类型角膜病变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且使用时间较长,药物毒性角膜病变有点状角膜上皮混浊、丝状角膜炎、弥漫性角膜上皮混浊、假树枝样角膜病变。患者 60眼的平均用药种类为 3.0±1.0,平均用药频率 10.2±2.4 次 /d,平均用药时间 21. 5±8. 4d。经治疗后,总治愈率为 92.9%。结论:角膜的毒性损害与药物种类、药物使用时间和频率有明显的关系,药物种类越多、使用时间越长、频率越高,眼表的毒性损害越严重。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红霉素眼膏联合3M透明膜和维生素A眼用凝胶联合3M透明膜在头颈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眼表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6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头颈部手术的患者120例,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46±1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红霉素眼膏联合3M透明膜组(简称红霉素眼,n=60)和维生素A眼用凝胶联合3M透明膜组(简称维A眼,n=60)。红霉素眼滴入红霉素眼膏,之后使用3M透明膜粘贴;维A眼滴入维生素A眼用凝胶,之后也使用3M透明膜粘贴;两组患者的对照眼均单纯使用3M透明膜粘贴。对每例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麻醉恢复室(PACU)内以及术后1 d进行3次手持裂隙灯检查。主要观察指标为各眼别角膜荧光素钠染色(CFS)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干眼症状评估(SANDE)调查问卷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红霉素眼和维A眼在PACU内的CFS评分分别为(0.62±0.16)、(0.13±0.01)分,与诱导前基线指标相比均升高(均P<0.05);且红霉素眼在PACU时的CFS评分高于维A眼(P=0.007)。与诱导前相比,红霉素眼在PACU时的SIt明显增加[(16.0±1.3)比(11.4±4.9)mm,P=0.017],维A眼在PACU时的SIt明显下降[(10.2±3.6)比(12.4±5.5)mm,P=0.046];红霉素眼在PACU时的SIt高于维A眼(P=0.013)。红霉素眼和维A眼在PACU时BUT分别为(6.4±2.5)、(6.8±2.1)s,均低于诱导前(均P<0.05);红霉素眼和维A眼间BUT和SAND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红霉素眼在PACU时不良反应包括黏滞感(66.7%,40/60)、结膜充血(21.7%,13/60)、刺痛(8.3%,5/60)、视物模糊(58.3%,35/60),发生率均高于维A眼的30.0%(18/60)、5.0%(3/60)、0、6.7%(4/60)(均P<0.05)。结论对于全身麻醉下头颈部手术患者,与联合使用红霉素眼膏和3M透明膜相比,术中联合使用维A眼用凝胶和3M透明膜能更好地预防术后眼表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保存人羊膜移植治疗眼烧伤等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计12例入组对象,均为本院接受保存人羊膜移植治疗的眼表疾病患者,纳入对象收集年限为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检查分析评估近视未矫正儿童的眼表异常。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眼科体检且首次发现近视的30例(60眼)儿童患者为观察组,裸眼视力正常儿童30例(60眼)为对照组,通过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评估2组间的眼表和睑板腺功能状况差异。使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评估观察组眼表参数间的相关性,使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2组间年龄、性别组成和泪液分泌试验(SⅠ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睑板腺开口状况(Z=-4.08,P<0.001)及分泌物性状评分(Z=-2.99,P=0.003)、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Z=-2.65,P=0.008)、泪膜破裂时间(BUT) (Z=-7.0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BUT值与睑板腺开口形态、分泌性状评分及Marx线位置评分呈负相关性(rs=-0.501,P<0.001;rs=-0.400,P=0.002;rs=-0.557,P<0.001),而FL评分与睑板腺分泌性状评分、Marx线位置评分无相关性,与睑板腺开口形态评分呈弱正相关性(rs=0.332,P=0.012)。结论:近视未矫正儿童可能是睑板腺功能异常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睑板腺功能障碍发病的危险群体。
简介:摘要黏蛋白是泪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功能可分为分泌型黏蛋白和跨膜型黏蛋白。分泌型黏蛋白主要由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功能包括维持泪膜稳定性、清除及抗菌作用、保护眼表;跨膜型黏蛋白主要由眼表上皮细胞表达,承担泪膜稳定性的维持、屏障及信号转导功能。黏蛋白质和量的异常都会引起泪膜稳定性下降,进而导致干眼的发生,而干眼可导致眼表上皮完整性破坏,进而加重黏蛋白的异常。黏蛋白的检测手法包括泪液蕨样变检查法、眼表染色法、印迹细胞学检测、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泪膜破裂模式检查及黏蛋白定量测定。临床上改善黏蛋白分泌的药物有P2Y2受体激动剂和黏蛋白分泌激动剂两类。眼科临床医生应了解眼表组织中黏蛋白的基本特征及功能,关注目前眼科黏蛋白的临床检测方法及其与干眼的关系,跟踪或参与黏蛋白相关研究和黏蛋白异常型干眼的精准诊疗研究,并更好地对混合型干眼、中重度干眼或免疫相关干眼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