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外科ERAS术容量管理中GD-FT(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胃肠外科ERAS术患者取样37例,皆为我院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接诊,术中皆应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法,通过监测SVV(每搏量变异度)、SV(每搏量)、CI(心脏指数)、CO(心输出量)指标指导液体治疗,观察术中不同时间段患者SVV、SV、CI、CO、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变化,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中液体平衡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SVV在T3时达到峰值,与T1、T2、T4、T5时相比差异明显,P<0.05。SV在T2至T4期间呈上升趋势,T2与T4对比差异明显,P<0.05。CI无明显变化,CO在T2至T5阶段明显升高,P<0.05。HR在T1至T2阶段降低,在T3至T4阶段升高,P>0.05。MAP在T1至T5阶段升高,T1与T5时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ERAS术容量管理中应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取得理想术中容量管理效果,促进术后恢复,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下腔静脉直径(IVCD)及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指导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发生严重产后出血患者液体治疗时对容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分娩或转诊分娩且出现严重产后出血(出血量≥1 000 mL)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补液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补液组和目标补液组(给予目标导向补液治疗),记录患者切皮前、胎儿娩出后、产后出血和术毕时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及补液总量、尿量、预后、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①血流动力学:两组心率(HR)均于产后出血时达峰值,但两组间各时间点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产后出血时达谷值,但目标补液组产后出血时MAP明显高于常规补液组〔mmHg(1 mmHg=0.133 kPa):75.6±10.7比69.2±8.9,P<0.05〕。目标补液组中心静脉压(CVP)在胎儿娩出时稍升高后趋于平稳,常规补液组CVP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产后出血时达峰值;产后出血时目标补液组CVP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cmH2O(1 cmH2O=0.098 kPa):9.5±3.9比11.4±3.4,P<0.05〕。②血气分析:两组术毕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产后出血时升高,但目标补液组术毕时PaO2与常规补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Hg:189.3±100.5比240.2±126.3,P>0.05),而目标补液组PaCO2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mmHg:34.6±4.6比36.8±4.1,P<0.05)。目标补液组术毕时血乳酸(Lac)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mmol/L:2.2±0.6比2.6±1.1,P<0.05)。③液体出入量:目标补液组总输液量、晶体液输注量、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补液组〔总输液量(mL):3 385.9±1 144.1比4 448.3±1 194.4,晶体液输注量(mL):2 635.6±789.7比3 160.0±860.3,悬浮红细胞输入量(mL):695.6±366.2比911.1±284.7,均P<0.05〕,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13.3%(4/30)比60.0%(18/30),P<0.05〕,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常规补液组(mL:1 451.7±373.8比1 725.9±372.8,P<0.05),但目标补液组与常规补液组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L:369.0±262.7比485.0±286.8,P>0.05)。④凝血功能:目标补液组术毕时凝血酶原时间(PT)较常规补液组明显缩短(s:10.9±0.6比11.2±0.6),纤维蛋白原(Fib)较常规补液组明显升高(g/L:3.7±0.5比2.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预后指标:与常规补液组比较,目标补液组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比例明显减少〔16.7%(5/30)比66.7%(20/30),P<0.05〕,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h:0(0,24)比24(0,24),P<0.05〕;但目标补液组与常规补液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IC发生率:0%(0/30)比6.7%(2/30),AKI发生率:0%(0/30)比3.3%(1/30),子宫切除率:10.0%(3/30)比26.7%(8/30),均P>0.05〕。结论IVC-CI导向液体复苏可有效减少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的输血与输液量和出血量,改善其凝血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超声指导间歇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IVVH)治疗心力衰竭(HF)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容量管理。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收治的216例行IVVH治疗的HF合并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指导组(107例)和超声指导组(109例)。根据肾功能恢复情况拟每日12 h或隔日12 h行日间IVVH,常规指导组选择常规方法制定IVVH处方,超声指导组在常规指导组基础上加用重症超声技术调整IVVH治疗参数。分别于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开始3、6、9 h应用超声记录下腔静脉(IVC)呼吸变异度(RVI)、右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比值、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瓣环速度峰值比值(E/E')、主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心排血量(CO)、双肺B线范围、双肾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根据综合结果实时调整净脱水速率。监测两组患者IVVH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3、7、10 d的尿量、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B型脑钠肽(BNP)、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 C)水平,记录两组患者肾功能恢复及临床预后指标。结果IVVH开始时超声指导组脱水速率较慢,6 h后开始逐渐增加,总体脱水速率明显慢于常规指导组。超声指导组应用重症超声扫查显示,RVI逐渐增大,右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比值逐渐减小,E/E'比值逐渐下降,双肺B线范围逐渐缩小,双肾叶间动脉RI明显下降。两组患者首次IVVH开始后3、7、10 d的肾功能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超声指导组β2-MG和Cys C在早期(3 d)的下降速度即快于常规指导组〔β2-MG(mg/L):3.69±1.31比3.99±1.45,Cys C(mg/L):2.91±0.95比3.14±0.96,均P<0.05〕,7 d时尿量、SCr和eGFR也较常规指导组明显改善〔24 h尿量(mL):1 128.23±153.92比1 015.01±114.18,SCr(μmol/L):145.86±32.25比155.64±28.42,eGFR(mL/min):50.26±11.24比46.51±10.61,均P<0.05〕。超声指导组SCr恢复时间、达多尿期时间、IVVH总治疗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C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指导组,低血压发生率、需长期RRT率、28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28 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指导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超声指导组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指导组(Log-Rank检验:χ2=3.903,P=0.048)。结论重症超声指导IVVH治疗HF合并AKI策略具有独特优势。
简介:目的探讨每搏变异度(SVV)在肝叶切除术中指导容量管理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行肝叶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CVP维持在0~5cmH2O,SVV维持在10%±2%),对照组(CVP维持在0~5cmH2O)。记录两组病人各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麻醉后30min(T1)、肝叶切除结束时刻(T2)、手术结束即刻(T3)。记录两组病人术前一天(A),肝叶切除结束后(B)和术后第一天(C)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记录两组病人的手术切肝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肝功能分级上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段T1、T2、T3的血流动力学比较,观察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有创血压(ABP)和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心输出量(CO)、心率(HR)T2、T3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化验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比较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和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除尿量变化不大,其切肝时间、出血量、术中补液、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叶切除术中应用SVV动态指导容量管理,有利于术中控制出血量及减少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进行优化、个体化补液。
简介:前不久,笔者参观了岳阳市邮电局。他们的目标管理,把档案工作渗透到每一个职能科室,每一道工作环节,每一项工程项目。五年三大步,档案室建设共投入资金37万元,达国家一级标准后,还规划“九五”期间投入40万元,建立以档案管理为主的综合信息中心,实现档案管理、企业管理、专业管理、经济情报管理相结合的微机化管理网络。恩格斯曾经指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集,516页)。目标管理能使预期目的与个体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有效地调适个体行为,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故而目标管理的创始人,美国管理专家彼得·杜拉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