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病理诊断中与应用病理技术HR染色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集100例病理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纳入50例。观察组进行HE染色处理。对两组病理组织标本在病理诊断检出率以及诊断准确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脂肪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86.00%(43/50),胆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38.00%(19/50),骨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90.00%(45/50),胃肠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94.00%(47/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理诊断准确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改进HE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发挥的效果确切,可实现对患者病理类型的准确诊断,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1月接受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3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15例,对照组采用X线拍摄方式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病理检查方式——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病理学检查技术可以弥补影像学技术的缺陷,二者结合诊断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查准确率,从而起到互为弥补的作用。选用合理的病理学技术方法,有助于病理医生观察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明确病因提供重要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评价与病理评价之间存在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前,均采用核芯针进行穿刺活检,在患者结束化疗后,对患者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并对患者治疗后的状况进行疗效评价,分别应用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同时应用MP分级系统对患者进行病理评价,记录两种评价方式的结果。结果采用临床体检结果评价结果为治愈患者26例,缓解患者41例,稳定患者19例,病情进展患者14例。而病理分析结果显示1级患者5例,2级患者16例,3级患者48例,4级患者15例,5级患者16例,其差异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结果的病理评价和临床评价之间存在一定的统计学相关性,其差异具有相应的病理学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伴有大片粘液湖形成的粘液腺癌和导管内癌可能是导致临床评价较实际状况更低的原因之一。而残存癌表现为脉管瘤栓是临床评价高估治疗效果的原因。所以在对乳腺癌新辅助患者化疗后进行评价时,应当采用病理学评价方案,才能对患者的治疗状况有详细的了解,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中乳腺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的效果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病理学差异的基础分析。 方法:选择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在我院采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的 68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才实施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均进行经皮核芯针穿刺活检;患者在实施治疗的一个月采用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记录患者在实施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医学影像检查结果资料;对患者治疗效果的病理及临床结果进行评价,并分析评价结果存在差异性的病理学基础。 结果: 68 例患者在实施新辅助化疗后临床评价结果显示, 10 例患者为完全缓解为、 41 例患者为部分缓解、 3 例患者为疾病进展、 14 例患者为疾病稳定,根据验证显示,评价的结果具有统计学的相关性( P <0.05 ); 29 例行乳腺 X 线检查的患者化疗后临床及病理评价结果显示, 3 例患者为完全缓解为、 15 例患者为部分缓解、 0 例患者为疾病进展、 11 例患者为疾病稳定,评价的结果具有统计学的相关性( P <0.05 )。 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及病理评价具有统计学的相关性,并且差异的表现能够显现出病理学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病理检查对防治产褥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疾病的早发现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方法以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0例产妇研究对象,然后对其进行胎盘病理检查,并对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胎盘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有100例患者出现炎症反应,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0.0%;在整个住院过程中,上述患者发生产褥感染人数为40例,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8.0%,其主要表现为宫内窘迫和胎膜早破。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发生炎症反应的100例患者中,其中发生产褥感染的患者有40例,占产褥感染患者人数的百分比80%,且产褥感染与胎盘反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对于产妇进行胎盘检查,对于产褥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旦出现严重反应,则应该采取防治措施,避免产褥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翻转课堂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总论整合课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级临床医学8年制的172名学生为观察组,采用传统课堂结合翻转课堂教学;2014级临床医学8年制的14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仅采用传统课堂教学。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通过重新设计教学内容、课前提供相关知识点、小组讨论和课内展示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和创新性。教学评价包括两组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期末考试成绩。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观察组学生对翻转课堂满意度较高,认为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但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06)。结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学习和创新性,但单纯以期末理论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教学效果尚不能体现翻转课堂的优越性,有待更多的评价指标考核其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癌术前诊刮病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选取时间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患者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结果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过术前诊刮病理诊断后,肿瘤组织学分型检出率为86.00%,其中I型子宫内膜癌检出率为96.00%,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检出率为50.00%,其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术前诊刮病理和术后病理组织学类型不一致,患者诊刮病理是子宫内膜样腺癌、而术后病理分别诊断为混合型腺癌、透明细胞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患者经诊刮病理是浆液性乳头状腺癌、而术后病理诊断则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由此提示,术后病理诊断和术前诊刮病理诊断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术前诊刮病理诊断,对肿瘤组织学检出率较高,特别是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病理标本采集过程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需进行病理标本采集的130例住院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理标本采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标本错误、凝血/溶血、试管错误、量不符合要求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病理标本采集过程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在乳腺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在 58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应用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方法,分析其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大小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对照术后石蜡病理诊断结果,在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中,组织学分级Ⅰ级、组织学分级Ⅱ级和组织学分级Ⅲ的符合率分别为 68.75% 、 88.00% 以及 76.47% ,而对于肿瘤组织大小(> 2cm 或≤ 2cm )的诊断符合率为 89.66% 。 结论 :经过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后,能够准确反映出肿瘤组织特征,便于判断疾病类型,能够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后石蜡病理诊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说明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有待提升,需要对操作过程进行相应的改进。
简介:摘要:目的 对进行病理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及PBL教学法的效果情况进行对比,以此评价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分析教学应用的价值情况。方法 在本校开展病理学教学的学生中,抽取70例进行对比研究,随机设定为观察、对照两组。两组学生人数一样的情况下,对照组常规使用传统的授课讲解方法,而观察组则采取PBL教学法,对两组学生分别开展教学之后的教学满意度评分、病理学成绩情况进行收集对比,以此来评定此类教学方法应用之后的效果和价值。结果 在分别开展教学之后的结果方面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学满意度评分都要更高(P<0.05),取得了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结论在病理教学的过程中,使用PBL教学法之后,学生的满意程度相对更高,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带来了更加积极的影响作用,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提升教学的总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