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DWI对急性脑梗死病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梗死组、中小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性梗死组;根据脑梗死数量分为单发性梗死组、多发性梗死组;根据脑梗死部位分为幕上梗死组、幕下梗死组、幕上幕下梗死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患者的疗效预后.结果:大面积梗死组的疗效显著低于中小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性梗死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中小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性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小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性梗死组的疗效、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发性梗死组的疗效显著低于单发性梗死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单发性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幕上幕下梗死组的疗效显著低于幕上梗死组和幕下梗死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幕上梗死组和幕下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幕上梗死组和幕下梗死组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预后与DWI的脑梗死面积、数量部位有关,DWI表现可指导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预后.

  • 标签: 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神经功能缺损 死亡率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脑钠肽评估儿童肺炎合并心衰病情预后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04月肺炎合并心衰患儿98例(肺炎心衰组),男55例,女43例;年龄2个月~3(1.35±0.61)岁。分别于心衰期和恢复期采集血液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脑钠肽的浓度。同时,选取同期无心衰的肺炎患儿62例(肺炎组),正常儿童30例(对照组)。比较肺炎心衰组心衰期、肺炎心衰组恢复期、肺炎组和对照组患儿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肺炎心衰组心衰期和恢复期的血清脑钠肽浓度和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P<0.05);肺炎心衰组心衰期的血清脑钠肽浓度和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肺炎心衰组恢复期(P<0.05)。肺炎组和对照组血清脑钠肽浓度和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钠肽可作为一种诊断儿童肺炎合并心衰客观指标,可有效评估儿童肺炎合并心衰病情预后

  • 标签: 脑钠肽 儿童 肺炎 心力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心肌酶、肌钙蛋白变化规律,分析其动态变化与病情评估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科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共73例,获取转入ICU时APACHEII,SOFA评分结果,以及心肌酶谱、肌钙蛋白(cTnI)数据,依据治疗5天后患者SOFA变化趋势分为评分上升组评分下降组两组,比较两组前述指标改变临床转归差异。结果 统计分析表明,SOFA评分上升组,其心肌酶、肌钙蛋白水平同步上升,而评分下降组,其心肌酶、肌钙蛋白水平亦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两组间病死率比较,评分上升组明显高于评分下降组(P<0.05)。结论 心肌酶、心损标志物的变化,与脓毒症总体病情转归相关性好,检测前述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是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脓毒症 APACHEII评分 SOFA评分 心肌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和支原体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外周血炎症指标动态变化对病情预后评估与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1例病毒和支原体CAP患者。分析比较不同病原体(病毒和支原体)组间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Ⅰ~Ⅱ级(≤70分)、Ⅲ级(71~90分)、Ⅳ~Ⅴ级(≥91分)〕组间入院1 d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分析比较不同病情转归(根据入院3 d PSI评分或胸部CT影像学表现分为好转组、稳定组、加重组)组间入院3 d SAA、hs-CRP及其变化值(Δ3 d=1 d-3 d)以及不同预后(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组间入院7 d SAA、hs-CRP及其变化值(Δ7 d=1 d-7 d)。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SAA对CAP患者病情预后评估与预测价值。结果入院1 d时,支原体组(43例)患者SAA水平明显高于病毒组(98例),两组间其他血清炎症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论是病毒CAP还是支原体CAP患者,病情越重SAA水平越高,两组其他炎症指标变化趋势与SAA基本一致。入院3 d时病毒组和支原体组病情加重者(12例、9例)SAA水平均明显高于好转者(57例、26例)和稳定者(29例、8例),且随入院时间延长,病情加重组SAA水平逐渐升高,好转组逐渐降低,稳定组略有升高,组间ΔSAA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PR与SAA变化趋势一致。死亡组患者入院7 d时的SAA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且随入院时间延长,死亡组SAA水平逐渐升高,存活组逐渐下降,组间ΔSAA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PR与SAA变化趋势一致。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1 d SAA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优于hs-CRP,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7〔95%可信区间(95%CI)为0.669~0.886〕和0.729(95%CI为0.628~0.830)。ΔSAA3 d对病情转归的预测价值优于3 d SAA,AUC分别为0.979(95%CI为0.921~1.000)和0.850(95%CI为0.660~1.000);但入院3 d hs-CRP和Δhs-CRP3 d均无预测价值。入院7 d SAA和ΔSAA7 d对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954(95%CI为0.898~0.993)和0.890(95%CI为0.689~1.000),且优于7 d hs-CRP;但Δhs-CRP7 d无预测价值。结论对于病毒和支原体CAP患者,SAA是一个敏感、有价值的指标;动态监测SAA可以评估患者病情、预测病情转归预后,协助诊治。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毒 支原体 血清淀粉样蛋白 动态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预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作用。方法424名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纳入该研究,其中存活390例,死亡34例。收集患儿PCIS评分系统的相关生理参数结局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PCIS评分系统对并发症和结局的分辨力。结果存活组患儿PCIS评分明显高于死亡组患儿(P〈0.01)。424名患儿中,通过PCIS评分进行病情评估发现危重型病例仅26名(6.1%)。PCIS评分分辨是否发生肺水肿、肺出血和死亡的AUC和95%可信区间分别是0.74(0.66,0.82)、0.82(0.74,0.90)和0.83(0.75,0.92)。结论PCIS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症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但根据现有评分体系不能充分反映重症手足口病病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并发症 预后 手足口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并研究其在病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DMN组)和正常健康人(CON组)为研究对象,检测胱抑素C、Scr、BUN和UMA并分析其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中胱抑素C水平的差异。结果DMN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Scr、BUN和UMA均显著高于CON组正常健康人(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胱抑素C与Scr、BUN和UMA均呈正相关(均rs>0,P<0.05)。本组DMN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预后中血清胱抑素C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肾功能衰竭死亡患者血清胱抑素C显著高于无肾功能衰竭存活患者。结论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显著升高,与Scr、BUN和UMA均呈正相关,在2型糖尿病肾病病情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肾病 胱抑素C 病情 预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胃肠损伤(AGI)评分对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AP数据库中719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MAP组(506例)、MSAP组(112例)和SAP组(101例),对3组AP患者进行AGI、APACHEⅡ、MCTSI和BISAP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比较上述4种评分系统对AP患者住院天数、病情严重程度、胰腺感染性坏死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MAP组无感染性胰腺坏死发生和患者死亡;MSAP组9例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2例死亡;SAP组19例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8例死亡。AGI评分与AP患者住院天数有较强的相关性(r=0.619)。AGI、APACHEⅡ、MCTSI、BISAP评分预测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MSAP+SAP)的AUC值分别为0.967(95% CI 0.951~0.982)、0.769(95% CI 0.729~0.899)、0.842(95% CI 0.809~0.875)、0.862(95% CI 0.832~0.893);预测感染性胰腺坏死的AUC值分别为0.803、0.677、0.692、0.724,95% CI分别为0.724~0.882、0.573~0.781、0.582~0.801、0.636~0.812;预测患者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915、0.597、0.659、0.812,95% CI分别为0.843~0.986、0.444~0.751、0.498~0.882、0.698~0.926。AGI评分的预测价值均最高,其次为BISAP评分,且这两项评分的相关性最高。AGI联合BISAP评分对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性胰腺坏死和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AUC值分别为0.988、0.837、0.942,95% CI分别为0.982~0.994、0.770~0.903、0.897~0.987)优于AGI、BISAP单项评分。结论AGI评分联合BISAP评分可以更有效地预测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或患者死亡。

  • 标签: 急性胃肠损伤 胰腺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及其动态变化在危重病患者病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196例危重患者,按血小板计数分为血小板减少症(TCP)组与非血小板减少症组(非TCP),按有无出血并发症分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动态观察所有患者第1、3、5、7、9天血小板的计数变化,对APACHEⅡ评分、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等进行前瞻性分析,分析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血小板动态变化。结果TCP的发生率为28.06%,TCP组比非TCP组具有更高APACHEⅡ评分,更高的死亡率、出血发生率以及MODS发生率,且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存活组血小板计数在经过入ICU3天短暂下降后第5~9天开始逐渐上升,死亡组血小板计数呈持续下降趋势。死亡组血小板计数在每个观察时相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减少及其动态改变能较正确、敏感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危重病患者 APACHEⅡ评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浆脑钠肽水平的检测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所发挥的积极价值。方法:分析选择90例确诊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设定为观察组,并在组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同期抽取30例健康体检者设定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初入院时血浆脑钠肽水平进行检测,测定观察组患者治疗2d、5d后的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观察组内各个分型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形态学检验对于缺铁性贫血病情进展预后评估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的6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血液细胞数量、血液形态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 Hb水平、RBC、MCV、MCH 均低于对照组,RDW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形态学检验能较好地发现缺铁性贫血,并能较好地预测其预后,而将其与血细胞计数检测相结合,其作用更为明显。

  • 标签: 血液形态学检验 缺铁性贫血 病情进展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评估病情严重度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呼吸、危重病科收治的102例老年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入院后即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PLT),同时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结果:SIRS组、非SIRS组比较,SIRS组PT、APTT较后者低,而FIB较后者高,两组PL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死亡组PT、APTT明显低于存活组,FIB高于存活组,而PLT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PT、APTT、FIB、PLT与APACHEⅡ评分直线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395、-0.499、0.509、0.434,且PT、APTT、FIB、D-dimer、PLT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APACHEⅡ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凝血功能出现显著异常,其中PT、APTT、D-dimer、PLT对病情严重度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 标签: 凝血功能 AECOPD APACHEⅡ评分 SIR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并与其他常规凝血指标比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30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人口学基本临床资料,入ICU首日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AT)、血小板计数(PLT)等常规凝血指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病情评分,并记录ICU住院期间脓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临床事件发生情况,观察28 d预后。分别根据是否发生脓毒性休克28 d预后分组,比较上述指标在不同组别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常规凝血指标与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常规凝血指标对脓毒性休克28 d死亡的预测效能,并进一步根据PT最佳截断值进行危险分层,比较不同危险分层下主要临床终点事件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危险分层下28 d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PT延长是否为脓毒性休克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02例患者中,120例发生脓毒性休克,182例未发生;28 d死亡75例,存活227例。脓毒性休克组与脓毒症组相比以及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均表现为PT、APTT、TT更长,D-二聚体、FDP更高,FIB、AT、PLT更低;相关分析显示,常规凝血指标中PT、PLT与SOFA评分相关性较好(r值分别为0.503、-0.524,均P<0.01),PT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较好(r=0.407,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T对脓毒性休克28 d死亡均有最佳预测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831(0.783~0.879)、0.739(0.674~0.80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6.8 s、16.3 s,敏感度分别为64.2%、72.0%,特异度分别为89.0%、70.9%;基于PT水平危险分层显示,与PT≤16.5 s组(n=199)相比,PT>16.5 s组(n=103)28 d病死率、脓毒性休克和DIC发生率、SOFAAPACHEⅡ评分均更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T>16.5 s组28 d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PT≤16.5 s组(52.43%比86.93%;Log-Rank检验:χ2=49.42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16.5 s为脓毒性休克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一(纳入SOFA评分):优势比(OR)95%CI分别为6.003(3.040~11.855)、4.842(2.114~11.089);模型二(纳入APACHEⅡ评分):OR95%CI分别为7.675(4.007~14.702)、5.160(2.258~11.793)〕。结论与其他常规凝血指标相比,PT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评估均具有潜在的最佳预测价值,入ICU首日PT>16.5 s的脓毒症患者进展为脓毒性休克短期死亡的风险更高。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重症监护病房 凝血酶原时间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25)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66例,其中脓毒症55例,脓毒症休克111例;存活150例,死亡16例。比较不同类别预后脓毒症患者相关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乳酸(Lac)、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C)、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量表(SOFA)评分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量表(APACHEⅡ)评分低于脓毒症休克者(P<0.05),脓毒症者血清microRNA-25水平高于脓毒症休克者(P<0.05)。存活者PCT、D-D、Lac、Cyst-C、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者(P<0.05),存活者血清microRNA-25水平高于死亡者(t=10.09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c、Cyst-C、microRNA-25、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86、9.152、0.135、4.359,P=0.034、0.044、0.040、0.004)。结论血清microRNA-25水平下降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可用于临床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

  • 标签: 微小核糖核酸 脓毒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BNP水平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预后评估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NYHA分级,并行血浆BNP、LVEDD、LVEF检查,比较上述指标与不同BNP水平的关系。结果血浆BNP与NYHA正相关,BNP上升,LVEDD上升、LVEF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患者所占比率上升(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预后评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浆BNP水平 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 病情及预后评估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碱酯酶、乳酸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ICU的8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86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62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4例);再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86例患者分为存活组(57例)和死亡组(29例)。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生命体征、呼吸机使用情况、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胆碱酯酶、乳酸、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28 d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胆碱酯酶、乳酸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价值。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胆碱酯酶水平[3 897.30(2 970.70,4 760.15)U/L vs. 2 718.05(2 080.25,3 182.05)U/L]显著高于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而乳酸水平[2.09(1.15,2.99)mmol/L vs. 3.00(2.10,7.00)mmol/L]、APACHEⅡ评分[9.00(6.00,15.00)分vs. 15.50(9.00,19.75)分]SOFA评分[4.00(2.00,7.50)分vs. 9.50(6.25,13.75)分]均显著低于脓毒性休克组患者(P均< 0.05)。存活组患者胆碱酯酶水平[(3 933 ± 1 484)U/L vs.(2 678 ± 756)U/L]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而乳酸水平[2.14(1.24,2.98)mmol/L vs. 4.55(1.72,12.13)mmol/L]、APACHEⅡ评分[9.00(6.00,14.50)分vs. 17.50(15.00,19.75)分]SOFA评分[5.00(2.50,8.50)分vs. 10.50(7.50,13.75)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P均< 0.05)。将胆碱酯酶、乳酸、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碱酯酶是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保护因素,而乳酸、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则是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胆碱酯酶、乳酸、胆碱酯酶联合乳酸、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对脓毒症病情的严重程度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均< 0.05)。结论胆碱酯酶和乳酸对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预后均具有预测价值,可协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快速的判断。

  • 标签: 胆碱酯酶 乳酸 脓毒症 严重程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脱落细胞RASSF1A基因甲基化在口腔鳞癌病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口腔鳞癌患者(鳞癌组)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组)口腔脱落细胞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并比较,分析口腔鳞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的差异。结果鳞癌组患者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健康人(P<0.001)。口腔鳞癌患者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在吸烟史、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和TNM分期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史、分化程度低、肿瘤最大径≥3cm和Ⅲ+Ⅳ患者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无吸烟史、中+高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3cm和Ⅰ+Ⅱ患者。结论RASSF1A基因甲基化可能与口腔鳞癌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在病情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口腔鳞癌 口腔脱落细胞 RASSF1A 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应用在脑梗死患者病情评估预后价值。方法:选择我科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起止时间为2019年5月--2021年5月,采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患者PCT水平和NIHSS评分关系以及预后关系。结果:(1)PCT和NIHSS评分之间关系中,大面积梗死组患者PCT水平高NIHSS评分高;中等面积梗死组患者PCT水平中等,NIHSS评分中等;小面积梗死组患者PCT水平低,NIHSS评分低。(P

  • 标签: PCT 脑梗死 NIHSS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净化患者病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血液净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通过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后,行血液净化患者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下降,饮食控制依从性、患者满意度上升。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行血液净化患者的病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血液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