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运用PDSA对提高我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影响。方法:在2022.07-2023.06期间我院开展常规管理,选取此时院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300例分析并纳入参比组。在2023.07-2024.06期间我院开展PDSA管理,选取此时院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300例分析并纳入探析组。比较二组的管理工作质量、用药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结果:在管理后,探析组的管理工作质量高于参比组(P<0.05);探析组的用药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开展PDSA管理,可以使医院的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提升,同时,还可提高用药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多学科合作提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方法:对本院不同时间段的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率进行分析,分别对2022年1-12月(对照组),2023年1-12月(观察组)期间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观察组多学科合作方式和对照组常规管理方式的结果。结果:送检结果对比,对照组送检1696份,送检率为52.02%,观察组送检3644份,送检率为75.76%,两组统计学对比,X =488.9731 ,p=0.0001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学科合作方式能够提升住院对象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在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6月发生医院感染的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7月~2022年6月发生医院感染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态化管理,研究组纳入风险管理,对比两组医院感染患者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及病原菌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医院感染患者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及病原菌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管理增强临床医师与护士对住院过程中出现其余部位感染者病原学送检意识,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及时了解导致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可能导致感染传播的途径,对明确感染传播干预措施及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均具有重大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信息化应用PDCA循环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工作情况,将上述时间段根据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前、后为标准进行分组。2022年7月1日~2022年9月31日为对照组,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2022年8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为干预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71.91%(2242/3118),而干预组的送检率为82.98%(2242/3118),组间对比,差异突出(P<0.05;²=5.535)。结论:信息化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提高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值得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PDCA循环提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200例住院患者,其中2022年1月-2022年12月100例为对照组,未采取PDCA循环管理,2023年1月-2023年12月100例为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对比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限制级抗菌药物、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及特殊级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53.57%、32.00%、95.45%)较对照组(25.93%、15.09%、70.00%)高(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提升,确保用药合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水平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60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将2023年1-6月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未实施相关管理,将2023年7-12月3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重要耐药菌检出率。结果: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研究组96.67%比对照组73.33%高,P<0.05;重要耐药菌检出率,研究组CRAB比对照组低,P<0.05,其余指标比较,P>0.05。结论 抗菌药物治疗前积极采用综合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病原学送检水平,对用药安全有积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学科协作抗菌药物管理体系在医院应用的意义和积极性。方法:本研究在2022年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在2023年引入新型模式(多学科协作抗菌药物管理体系),前者作为对比组,后者作为试验组,探究并对比两年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探究新模式的干预意义和积极性。结果:比对比组,试验组的病原学送检率更高,其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均更低(P<0.05)。结论:引入新型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临床用药风险因素,也可有效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可以显著提高送检率,也可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和感染发生率,其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提高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有效方式,为持续改进肺结核病质控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PDCA循环理论,分析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统计结果,找出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低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逐一实施,持续改进。结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由2018年1月份38.1%升高至2019年12月份55.8%,2020年12月份升高至57.9%,2021年12月升至6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18年全年的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由42.9%升高至2019年全年52.4%,2020年和2021年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分别升至56.4%和6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的应用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有利于该部分患者的治疗和管控,以实现肺结核病防控的持续性改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儿腹泻的病原菌分布,流行趋势及细菌耐药等情况。方法对我院07年9月到09年9月期间住院及门诊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腹泻的466例儿童粪便标本作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466例小儿腹泻粪便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64株,总检出率为35.2%,以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最高,164株病原菌中,检出率最高的是婴儿期,其次是幼儿期。腹泻的病原菌可见于各个季节,但有明显的季节高峰期,夏季检出率最高为38.6%。本次肠道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药率高的有氨苄西林78.5%,还有哌拉西林54.1%,三四代头孢类药物敏感性高。结论条件致病菌目前是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头孢类药物可作为经验性治疗腹泻的首选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调查洪蓝街道卫生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标本送检现状,通过改善现状以提高我院临床医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法抽取2023年01-06月945份出院患者病历的进行医嘱、辅助检查等内容的查阅,以获得抗菌药物使用前的病原学标本送检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945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有426例,抗菌药物使用率45.08%,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25.82%,其中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36.36%,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24.94 %。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低,送检项目种类少且敏感性较低,临床医生送检意识及相关病原学送检的知识欠缺,经验性用药,未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