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骨巨细胞瘤是常见的交界性骨肿瘤,好发于东亚人群,通过规范的外科手术,很多患者可达到痊愈。对于特殊部位和难治性骨巨细胞瘤,连续选择性动脉栓塞、Denosumab和放疗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骨巨细胞瘤临床循证诊疗指南》,就诊断流程、不同部位的手术方式、连续选择性动脉栓塞、Denosumab和放疗等临床问题进行总结,依据文献证据等级给出相应的推荐等级,旨在为骨肿瘤医师的临床诊疗提供最佳的、有效的意见参考,从而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个体医疗情况而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86例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巨细胞瘤镜下主要表现为圆形、卵圆形、多角形的单核细胞以及均匀分布其间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基质细胞的核与巨细胞的核形态相似。结论骨巨细胞瘤诊断时需将临床、影像及病理结合,并注意与动脉瘤样骨囊肿、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软骨母细胞瘤等含有巨细胞的肿瘤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征象,总结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26例经病理证实的各种类型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平片简便易行,能提供病变部位整体信息。CT和MRI能够提供更详细信息。结论综合运用X线平片、CT及MRI方法,与临床表现、病人一般状况相结合将提高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简介:目的:探讨白体近端腓骨移植重建在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4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复发(CampanacciⅢ级)患者在行桡骨远端瘤段切除的同时,行自体近端腓骨移植重建手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7~50个月,疼痛症状消失,骨愈合时间5~9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6.5个月,无移植骨吸收和骨折,腕关节功能握持力为对侧手的55%(40~80%),背伸活动度可达对侧50%(10~80%),掌屈达40%(15~70%),无神经血管损伤症状,恢复正常工作劳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巨细胞瘤的复发及肺转移。结论: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经广泛切除后,用自体近端腓骨移植进行保肢治疗,可较好地保留腕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18F-FDGPETCT成像特征,提高骨巨细胞瘤的分子影像诊断水准。方法回顾分析误诊为乳腺癌骨转移的侵袭性骨巨细胞瘤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女患因左乳腺癌术后9年,左膝关节痛一个月,发现左腓骨肿物一周为主诉入院,行胫腓骨平片正侧位及18F-FDGPETCT检查。由于可见骨质破坏及FDG代谢增高改变,结合恶性肿瘤病史,误诊为乳腺癌术后单发骨转移。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左腓骨)富于破骨巨细胞肿瘤性病变,结合免疫组化,符合骨巨细胞瘤(侵袭性骨巨细胞瘤,易复发)。术后恢复良好并出院。结论骨巨细胞瘤可分三级,其中二级为侵袭性骨巨细胞瘤,具有一定侵袭性及代谢活性。特别当患者具有原发肿瘤病史时易误诊为骨转移瘤。在临床上及影像学上应注意与原发骨肿瘤及肿瘤样变的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GCT)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表现及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GCT合并ABC的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11例行CT检查,12例行MRI扫描,分析影像表现及病理。结果13例影像资料中,病灶位于肱骨8例,股骨4例,肩胛骨1例。X线及CT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密度不均匀,皮质变薄或中断。肿瘤实质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病灶内多伴囊变和液-液平面,病灶周围骨质水肿,增强扫描病灶大部分呈明显强化。结论GCT合并ABC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X线检查,有助于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