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在人的培养过程中,教育是关键。人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部分构成。家庭教育为教育之源,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指导人生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亦是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家庭教育现状,家庭教育的实施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了家庭教育。
简介:摘要父母是孩子生命的源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灯塔。有了父母的导航,孩子成长的途中不会迷方向;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的生活不会孤单,孩子的心灵不会寂寞。每一个孩子天天都在成长,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家庭教育。
简介:摘要:古语有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尤其在幼儿心理和行为发展养成的重要时期,父母的陪伴对幼儿成长来说是尤为重要的。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发展下,作为幼儿父母更应注重给幼儿高质量陪伴,以此让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就父母陪伴给幼儿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展开了论述,并进一步提出了高质量陪伴幼儿的建议,以期让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新时代未成年人更需要父母陪伴,不仅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自身需求而且是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时代需求;父母陪伴孩子健康成长,不仅只是家庭之事而且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本文将从新时代的未成年人更需要父母陪伴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少年强则国强”,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之际,探讨本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期望能给予大家提供借鉴与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父母对复苏陪伴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改善患儿及家属在复苏过程的体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方便抽样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住院的危重症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属版复苏陪伴利弊评估量表(FPDR-BRS)对危重症患儿父母对复苏陪伴的态度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有效回收率为94.5%。结果189名危重症患儿父母FPDR-BRS总分为(74.75±22.5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危重症患儿父母FPDR-BRS总分在与患儿的关系、父母职业、文化水平、有无复苏经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患儿的关系、父母职业和文化水平是复苏陪伴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危重症患儿父母对复苏陪伴的认同度处于中等水平,与患儿的关系、父母职业和文化水平是影响复苏陪伴态度的因素,医护人员应根据复苏陪伴态度的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儿及家属在复苏过程中的体验。
简介: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假设,探讨父母陪伴与儿童自我价值感发展之间的关系。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436名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样本学生父母陪伴总体处于中上水平,父母陪伴的水平受子女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流动儿童等因素的影响;父母陪伴时间越多、父母陪伴质量越高,儿童自我价值感越强;父母陪伴对流动儿童自我价值感的预测作用大于本地城市儿童;母亲学习陪伴、父亲情感陪伴依次显著正向预测城市儿童的自我价值感水平,而母亲养育陪伴、母亲情感陪伴依次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自我价值感水平。基于上述结果,认为父母陪伴有助于提升儿童的自我价值感,且父母陪伴对于流动儿童而言是更为重要的社会资本。
简介:为了探讨父母陪伴对儿童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以及此关系是否在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间存在差异,对北京市436名4—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陪伴总体处于中上水平,母亲陪伴水平显著高于父亲;(2)城市儿童的父母陪伴水平与自我价值感均显著高于流动儿童;(3)父母陪伴各维度均与儿童自我价值感呈显著正相关,母亲的养育陪伴和学习陪伴与儿童自我价值感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父亲;(4)无论是城市还是流动儿童,父亲、母亲陪伴均可显著预测儿童自我价值感,两组儿童的父母陪伴对自我价值感的总体作用无差异,只是城市儿童的母亲陪伴对其自我价值感的路径系数显著高于父亲,而流动儿童的父亲陪伴对其自我价值感的路径系数高于城市儿童较多。父母陪伴与儿童自我价值感发展密切相关,母亲陪伴的作用总体高于父亲,且这种作用在城市儿童身上更加突出,父亲陪伴对于流动儿童可能比城市儿童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