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探究热激对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表达的影响,对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的植株进行39℃热激5min后提取其RNA,应用RT-PCR技术对热激因子AtHsfA1a的RNA进行逆转录和扩增,并对其进行电泳检测.结果表明: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的AtHsfA1a在热激和常温下表达量均比野生型高;而且野生型拟南芥和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的AtHsfA1a在39℃热激下的表达量比25℃常温下的高,说明AtHsfA1a的表达受热激诱导,结果可为研究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以pErl30a为载体构建的表达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la的大肠杆菌EcoliM15(pET30a/His6一AtHsfAla)为实验材料,以IPTG诱导6XHis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经过Ni2+柱分离纯化AtHsfAla,再通过SDS—PAGE鉴定表达蛋白和纯化蛋白.结果显示,AtHsfAla蛋白在在PET原核表达系统中能够有效表达,并能通过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AtHsfAla蛋白.研究结果为揭示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la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简介:以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la植株(HT)与野生型植株(WT)为材料,测定两种幼苗在渗透胁迫中的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显示,在渗透胁迫中过量表达拟南芥AtHsfAla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比野生型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高,说明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对渗透胁迫中的APX,CAT,SOD有影响,表明AtHsfAla植株在渗透胁迫中能通过提高其内源抗氧化酶活性来抗衡逆境胁迫.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类型有子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阴道癌和外阴癌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认识不断加深,妇科恶性肿瘤与多种因子表达的关系也逐渐明确,不仅能够为基础研究提供条件,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全新的靶点。热休克因子1(HSF1)具有蛋白翻译,激活肿瘤发生的信号通路,促进转移的作用,是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机制研究的热点,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述妇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综述HSF1表达的影响因素及对恶性肿瘤的影响,并重点探讨HSF1对此类疾病发生和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介绍现阶段HSF1分子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简介:环境胁迫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热激转录因子(heatshockfactor8,HSF)是一类在热应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主要功能是在热休克基因的表达过程中与相应热激元件结合,启动基因的转录过程,最终促进热休克蛋白(HSP)基因的表达。本文将热激转录因子8(hsf8)基因构建在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中,以大豆子叶节作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hsf8基因导入品质性状优良的两个高产大豆新品系哈交5337和哈交5489中,最后获得转基因植株。在开展大豆遗传转化过程中,探讨了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转化体系的影响因素,优化了转化条件。在共培养后,采用延迟筛选的方法来提高选择效率。并确定草胺磷筛选浓度为3.5mg/L。获得转化质粒pCAMBIA3300-HSF8的转基因植株,其中T1代PCR阳性植株17株。采用Real—timePCR的方法对T1代抗性植株进行hC8基因的转录水平的相对定量分析,确定9株较非转基因植株哈交5337表达量明显提高。有1株明显低于哈交5489的凤届基因表达量。
简介:摘要日本斑点热是由日本立克次体感染、经蜱虫叮咬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例患者表现为发热、皮疹、头痛、焦痂溃疡,病程中出现血小板急剧下降、凝血功能异常、低血压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肝肾功能损伤、意识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检出日本立克次体,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诊断为日本斑点热,经多西环素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