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AP具有起病快、病情变化复杂、并发症多等特点,通过早期液体复苏支持治疗,AP患者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可得到有效缓解,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AP液体复苏的必要性、复苏时机、复苏液体选择等做一综述。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液体复苏 微循环
  • 简介:现代战争为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武器装备趋向于高性能高精度发展,常规武器的命中率,致伤因子和杀伤面积均增加,参战人员受伤因素和受伤比例均与以往战争有明显不同。这在近年来历次战争中均有具体体现。

  • 标签: 液体复苏 火器伤 致伤因子 杀伤 受伤 现代战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分析创伤性休克早期中,即刻液体复苏与延迟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创伤性休克早期患者,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9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即刻液体复苏,观察组则为延迟液体复苏,分析不同方案之间的差异性。 结果: 从 改善 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延长时间上人数少于对照组,此外,在红细胞压积( HCT )上两组对比上,治疗后观察组为( 22.75±2.16 ) % ,对照组则为( 16.99±2.15 ) % 。随后,在并发症发生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4.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5.6%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延迟液体复苏模式有利于改善脏器组织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对凝血功能加强保护,从而提升抢救的成功率,具有临床探索价值。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刻液体复苏 延迟液体复苏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在感染性休克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6月的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策略,根据患者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等指标进行补液;实验组采用新的液体复苏策略,结合患者心脏指数、每搏量变异度等指标进行个体化补液。观察指标为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生存率,统计数据用SPSS22.0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3±0.1)低于对照组(10.0±0.5),患者生存率实验组为100.0±0.0,高于对照组92.0±0.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的液体复苏策略在感染性休克护理中具有更好的效果,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策略 比较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关键重要性,全面探讨了液体复苏策略的优化方法。本研究旨在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策略的优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

  • 标签: 创伤失血性休克 早期液体复苏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早期液体复苏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基石,液体复苏的终点需多途径、多角度评估与把握。SAP早期液体复苏需要综合临床指标、压力指标、容量指标、微循环及组织氧代谢指标等各个监测参数,动态评估容量反应性与耐受性,监测大循环及微循环的灌注状态,把握复苏的阶段性,及时调整液体的晶胶比、速度等,防止过度补液导致肺水肿、腹腔高压等并发症,以不断提高SAP早期液体复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急性循环衰竭 液体复苏 血流动力学监测 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患者入院一小时内液体复苏与创伤性休克的量效关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0名患者中有33名患者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82.5%,其中有2名患者复苏成功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占总数的5.0%;另外7名患者由于创伤严重病死,病死率为17.5%。创伤性休克患者在入院一小时内复苏过程中输液量超过1.5L的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明显高于入院一小时内复苏过程中输液量低于1L的患者(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必须以血液动力学稳定为基础,并要注意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纠正氧代谢紊乱,并对患者的低氧血症进行纠正,对组织利用及供氧进行改善。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急诊热射病的抢救策略液体复苏方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集中于评估热射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标准、急救处理方法以及液体复苏方案的选择和实施。研究结果显示,多模态评估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诊断和治疗热射病至关重要。液体复苏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复苏液体和调整输液速率,对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显示出显著效果。此外,本研究还强调了有效的并发症管理对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性。这些发现提供了关于热射病治疗的重要见解,对急诊医学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热射病,液体复苏,急诊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急诊热射病的抢救策略液体复苏方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集中于评估热射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标准、急救处理方法以及液体复苏方案的选择和实施。研究结果显示,多模态评估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诊断和治疗热射病至关重要。液体复苏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复苏液体和调整输液速率,对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显示出显著效果。此外,本研究还强调了有效的并发症管理对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性。这些发现提供了关于热射病治疗的重要见解,对急诊医学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热射病,液体复苏,急诊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病人液体复苏时输注加温液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病人设为对照组,2014年10月─2015年9月的60例病人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液体复苏全程输入常温液体,试验组液体复苏全程输入加温至36℃的液体,比较两组病人复苏前后核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尿量、氧合指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复苏过程中,所有病人均出现核体温下降伴凝血功能障碍,但试验组核体温高于对照组,四项凝血指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病人实施液体复苏目标治疗后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复苏过程中输注加温液体可能会改善病人的核体温及凝血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输液加温 核体温 凝血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时,选择不同液体是否会影响治疗成效。方法:将本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2月收治的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早期复苏液体给予的差异分为观察、对照两组,用于复苏治疗的液体分别为0.9%的氯化钠溶液+60%的羟乙基淀粉溶液以及单一0.9%的氯化钠溶液。比对两组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的指数(治疗24小时后的晶体含量、24小时胶体含量、72小时液体总量)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三项早期液体复苏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②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34.62%,P值<0.05。结论:采用早期液体复苏方式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时,0.9%的氯化钠溶液+60%的羟乙基淀粉溶液的液体选择方案的治疗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早期液体复苏 液体选择 重症急性胰腺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早期液体复苏(fluid resuscitation,FR)中使用不同液体的效果。方法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的SAP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双盲法分为A组(50例,0.9%氯化钠溶液复苏)和B组(50例,6%羟乙基淀粉溶液),对比两组复苏效果。结果 B组复苏后临床指标(IAP、PVPI、GEDVI、EVLWI、PaO2 /FiO2)、优于A组(P<0.05);复苏后48h液体总量B组低于A组(P<0.05)。结论  在早期FR中予以SAP患者6%羟乙基淀粉溶液复苏,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扩容和维持血浆渗透压效果更佳。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液体复苏 羟乙基淀粉溶液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方案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2003年1月至2005年7月我院收治的4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平衡盐溶液。对比两组患者液体输入量,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30min心率、血压及呼吸频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液体输入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后30min心率、脉压差及尿量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为6.4%;对照组患者死亡8例,病死率17.8%。两组比较P〈0.05。结论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进行液体复苏,可减少液体输入量,有效改善休克症状,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液体复苏 创伤急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的液体复苏策略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液体复苏策略对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液体复苏治疗,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并结合患者家属的意愿,将患者分为PiCCO指导的液体复苏组〔PiCCO组,维持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在850~1 000 mL/m2〕和EGDT指导的液体复苏组〔EGDT组,维持中心静脉压(CVP)在8~12 mmHg(1 mmHg=0.133 kPa),机械通气(MV)患者CVP≤15 mmHg〕。观察两组患者液体复苏6、24、48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CVP、血乳酸(Lac)、液体平衡量、尿量及血肌酐(SCr)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肾脏替代治疗(RRT)情况、MV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①最终共纳入94例患者,其中EGDT组51例,PiCCO组4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入ICU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降钙素原(PCT)、HR、MAP、CVP、Lac和S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液体平衡量、尿量及SCr均随复苏时间延长逐渐改善,且各时间点HR、MAP和L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PiCCO组复苏24 h和48 h时CVP较EGDT组明显降低(mmHg:24 h为9.1±0.9比12.0±1.3,48 h为8.0±1.0比10.2±1.3),液体平衡量较EGDT组明显减少(mL:24 h为2 929.8±936.3比3 898.4±923.5,48 h为3 143.5±1 325.4比4 843.8±1 326.7),且尿量和SCr均明显优于EGDT组〔尿量(mL·kg-1·h-1):24 h为1.02±0.21比0.79±0.14,48 h为1.28±0.18比0.94±0.22;SCr(μmol/L):24 h为145.7±37.6比164.3±46.4,48 h为128.4±33.6比143.5±3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与EGDT组比较,PiCCO组RRT比例明显降低〔11.6%(5/43)比17.6%(9/51)〕,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MV时间(d):4.64±1.31比6.50±2.19,ICU住院时间(d):10.35±3.50比14.50±5.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PiCCO组与EGDT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0%(6/43)比15.7%(8/51),P>0.05〕。结论采用PiCCO指导脓毒性休克AKI患者的液体复苏策略,可以减少液体负荷量,有助于改善肾功能,缩短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 液体复苏 脓毒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起病凶险,致残率、病死率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是一种涉及多个学科,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治疗理念,并且对疾病不同阶段的认识也不同。但在其非手术治疗手段中,有效的液体复苏与脏器保护对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重症医学的角度,归纳总结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液体复苏治疗及器官保护治疗的最新理念及治疗进展。以及对目前的治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器官保存 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烧伤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监护及护理对策,为临床护理及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3年来我科50例大面积烧伤休克患儿液体复苏情况,分析其临床监护及护理对策。结果50例患儿全部平稳渡过休克期,治愈出院。结论正规、有效、及时补液及严密的临床病情观察可以降低小儿大面积烧伤并发症及死亡率。

  • 标签: 小儿烧伤 休克 液体复苏 监护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