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瘫儿童与非脑瘫儿童在接种乙肝疫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及甲肝减毒活疫苗后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发生率有无区别,脑瘫儿童是否可以接种这四种疫苗。方法将1694例脑瘫儿童与1510例非脑瘫儿童在接种上述四种疫苗后所产生的异常反应例数进行比较。结果脑瘫组与非脑瘫组在接种相同疫苗情况下所产生的异常反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瘫儿童在接种这四种疫苗后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决不比非脑瘫儿童发生率高,脑瘫儿童可以和非脑瘫儿童一样接种这四种疫苗

  • 标签: 脑瘫儿童 接种疫苗 异常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乙型脑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流行乙型脑炎患者进行及时降温,正确的使用脱水剂,保持患者呼吸通道顺畅,避免呼吸衰竭,并且在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治疗、饮食护理、安全护理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经过正确的护理方法,流行乙型脑炎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流行乙型脑炎经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少病残率和死亡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部位接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安全,临床适宜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对照调查法对不同部位接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后在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发生率及接种人员操作方便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腿前外侧接种法在接种局部红肿硬结、出血、淤血情况、区域淋巴结肿大、受种儿童异常哭闹情况方面优上臂三角肌接种法(P<0.05);接种人员认为大腿前外侧接种法接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操作方便,安全较高,受种儿童家长配合方便(P<0.05)。结论大腿前外侧接种法接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安全高,操作方便,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大腿前外侧接种法 接种安全性 临床适宜性
  • 简介:摘要流行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本病经蚊虫传播,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因此,在发病后极期的合理准确及时用药、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对疾病预后好坏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乙型脑炎昏迷期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护理要点为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为患儿清醒后进行康复训练打好基础。

  • 标签: 小儿 乙脑昏迷期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广安市2007-2012年流行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7-2012年广安市乙脑疫情资料和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年间共报告乙脑35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56/10万,死亡9例。发病主要集中在岳池县(115例)、广安区(93例)、武胜县(70例)。发病时间集中在6—10月份,其中以8月份发病最多,共报告255例,占病例总数的72.44%。男性发病198例,女性发病154例,男女性别比为1.29:1;病例主要分布于0—6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84.09%(296/352);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62.78%(221/352)。病例中有明确的乙脑疫苗接种史的仅占8.81%(31/352)。结论广安市乙脑发病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发病主要集中于6岁以下散居儿童,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防控工作。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60µ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用于无应答人群的免疫成功率和免疫效果。方法将经常规剂量和程序接种3剂乙肝疫苗后,查血无乙肝表面抗体产生的无应答人群病例13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应用深圳泰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60µ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采用一针接种;对照组再次按常规剂量和程序接种3剂乙肝疫苗,观察两组免疫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抗体阳转率(90.77%),明显高于对照组(63.08%),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60µ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安全良好,免疫成功率高,对于常规免疫无应答人群的免疫效果更好。

  • 标签: 60µ 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 无应答人群 免疫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丘北县1996~2005年乙脑发病情况,以便指导今后的乙脑防制工作。方法对丘北县近10年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0年来共报告乙脑病例126例,病例散发并呈明显的夏秋季流行高峰,93.65%病例为<15岁儿童,男多于女,以散居儿童、学生和农民为主。结论丘北县近10年乙脑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低有关。控制乙脑应采取以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

  • 标签: 脑炎 虫媒病毒 流行病学 数据收集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LgG)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是本研究找出解决方法的主要目的。方法基础免疫结束后进行抗体滴度检测结果,(LgG)抗体阴性41例,对受种时婴幼儿机体状态,进行调查统计,并对受种时婴幼儿机体状态,与(LgG)抗体阳性率的相关,进行分析。结果受种时婴幼儿机体状态,非适合期是影响(LgG)抗体阳性率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给药剂量不足,是造成接种阴性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抗脊灰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麻疹、脊灰、流脑、乙脑的抗体水平及儿童免疫状况。方法检测古楚区、黄河区和三棵树乡1-10岁儿童2785人,比较四种疫苗免疫效果。结果麻疹、脊灰、流脑、乙脑四类疫苗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82%、99.32%、96.23%、97.92%。结论阳性率均在95%以上,说明儿童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均能产生抗体。

  • 标签: 抗体水平 免疫效果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顺县流行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流行乙型脑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运用Excel2007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2004-2012年长顺县网络直报乙脑病例共38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为1.70/10万,年均死亡率0.09/10万,年均病死率5.26%,2006年发病率高,发病率为8.1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8月,占发病总数的86.84%;2-10岁年组均有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2-3岁2个年龄组,占42.11%;男性发病22例,占57.89%,女性发病16例,占42.11%,男女为1.38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3.16%),其次为学生(31.58%)。结论乙脑预防应采取防蚊、灭蚊及预防接种为的综合措施;重点防控时间放在7-8月,对象为散居儿童和学生。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总结流行腮腺炎脑炎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0例腮腺炎脑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腮腺炎脑炎病人护理有利于治疗和转归。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脑炎 临床观察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索联合免疫策略对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治疗疫苗L2E7E6和rAdE7E6的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用L2E7E6融合蛋白和重组腺病毒rAd5E7E6以不同的联合免疫程序分别免疫C57BL/6小鼠,通过检测其诱发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以及观察其在HPV16小鼠治疗模型中的抑瘤效果,比较分析联合免疫对小鼠免疫反应及治疗肿瘤效果的影响。结果:异源联合免疫组均可检测到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该2组针对E6、E7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反应与同源联合免疫2组相比明显提高,并在小鼠肿瘤治疗模型中能抑制肿瘤生长.结论:异源联合免疫策略可明显提高HPVl6L2E7E6及rAd5E7E6疫苗的T细胞免疫反应,且有效治疗HPV16相关肿瘤.为HPVl6L2E7E6及rAd5E7E6疫苗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免疫治疗 联合免疫
  • 简介:目的观察和监测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探讨多种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方法在深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通过电话回访及当面回访的方式收集不良反应信息,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007年4月—2012年4月共回访12570人次,32213剂次。不良反应总报告率为10.69%,全身反应及局部反应分别为5.64%及5.82%。女性不良反应总报告率及局部反应报告率均高于男性(χ2总不良反应=11.2018,χ2局部反应=42.2675,P〈0.01);40岁以下年龄组不良反应总报告率高于40岁以上年龄组,20岁以下年龄组全身反应低于20岁以上年龄组,0岁-、20岁-及40岁-3个年龄组受种者局部反应报告率随年龄增高依次降低(χ2=26.1940,P〈0.01);夏季全身反应报告率低于秋、冬季(χ2=10.7821,P〈0.05),夏季局部反应报告率高于冬季(χ2=10.8183,P〈0.05);接种疫苗数量(含口服疫苗)不同的受种者不良反应总报告率为1种〈2种〈3-7种(χ2=163.8970,P〈0.01),全身反应报告率为1-3种〈4种〈5-7种(χ2=91.3405,P〈0.01);注射针次(不含口服疫苗)不同者局部反应报告率为1针次〈2针次〈3-6针次(χ2=186.9116,P〈0.01)。结论本次研究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在预期发生范围,多种疫苗同时接种的安全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应作好预防接种的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确保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安全

  • 标签: 疫苗 联合接种 安全性 口岸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方法以我院接种该疫苗的24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进行考察。结果接种1月后,加速免疫程序和常规免疫程序患者均能获得较高的免疫保护率,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种1年后的随访评价结果显示,加速免疫程序组患者的免疫保护效果弱于常规免疫程序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率,且在0、1、6月常规免疫程序中的免疫效果更持久。

  • 标签: 重组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 临床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检查疫苗在人群中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出人群对一种疫苗的反应。方法调查对象为2—15岁的儿童,采取手指末梢血20微升,使用ELISA检测方法,酶标仪对标本进行测定,试剂与接种疫苗均合格。结果麻疹阳性率37.63℅,脊髓灰质炎阳性率73.12℅,A群流脑阳性率76.34℅,乙脑阳性率97.85℅.我区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共对279名儿童进行疫苗免疫监测工作,发现不同性别儿童之间各疫苗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不同疫苗抗体阳性率有明显区别,其中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抗体阳性率偏低,A群流脑、乙脑疫苗抗体阳性率较高。

  • 标签: 麻疹 脊髓灰质炎 抗体监测 强化
  • 简介:一、前言牛流行热是由杆状病毒(Rhabdovirus)所引起之急性发热性疾病,在牛之间并不会经由直接接触、体液或空气传染,须透过库蠓等吸血性节肢动物做为媒介来传播疾病,目前仅有一种血清型。以乳牛、黄牛、水牛为主要宿主,但亦曾在鹿及羚羊体内发现有牛流行热的抗体存在,目前没有感染人的病例报告。牛流行热病毒属单股RNA病毒,结构包括封套与五个结构蛋白(L、G、N、M1与M2),其中又以G蛋白最重要,因为此蛋白含病毒的专一及中和抗原部位,

  • 标签: 牛流行热病毒 活毒疫苗 结构性蛋白 研发 杆状病毒 RNA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