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夫妻间肾移植术后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0月至2018年12月实施的夫妻间肾移植(夫妻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完成的父母与子女间(父母组)以及直系兄弟姐妹间(兄妹组)肾移植进行比较,分析三组活体肾移植受者的移植效果。结果夫妻间肾移植3年及5年移植肾存活率为94.1%及83.7%,与另外两组活体肾移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0);在术后3年内各时间点血肌酐比较上,夫妻间肾移植与其他类型活体肾移植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年及5年的血肌酐比较上,夫妻间肾移植与直系兄妹间肾移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比父母子女间肾移植的血肌酐值更低(P=0.014、0.038);夫妻间肾移植术后1年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5%,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亲属肾移植(P=0.029);供者年龄,受者性别,供、受者体型匹配及术后1年内AR的发生与活体肾移植术后1年血肌酐具有独立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048、-26.03、-15.95及10.23;P=0.003、P<0.001、P<0.021及P<0.013)。结论夫妻间肾移植相比于其他类型亲属肾移植具有同样可靠的临床效果,可以成为供肾来源的有效途径,值得大力推广,但相比其他类型活体肾移植应更加警惕排斥反应的发生以获得更佳的肾移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供肾活体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肾移植科18例供者年龄超过70岁的活体肾移植供、受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根据单侧供肾肾小球滤过率(GFR)是否低于40 ml/(min·1.73 m2)分为低供肾GFR组(8例)和正常供肾GFR组(10例),分别对两组血肌酐和移植肾存活率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回顾性分析术后并发症等随访结果。结果18例供、受者均手术顺利,未发生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和二次手术;受者术后未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围手术期出现急性排斥反应1例(5.6%),术后第3天平均血肌酐(155.7±63.5)μmol/L,出院时血肌酐(97.6±28.7)μmol/L;随访时间37.5个月(27~48个月),18例供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期间健康状况良好,未发生蛋白尿、供肾手术相关住院或死亡,出院血肌酐(86.8±18.3)μmol/L,末次随访血肌酐(84.4±15.0)μmol/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0);18例受者随访期间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均为100%,随访第12个月、第24个月和末次随访血肌酐分别为(92.1±18.3)μmol/L、(95.5±21.9)μmol/L和(100.1±21.2)μmol/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7);18例受者发生蛋白尿3例(16.7%),移植肾功能均稳定;18例供肾中有8例(44.4%)肾小球滤过率低于40 ml/(min·1.73m2),该8例供肾的移植受者术后第3天、出院时以及各随访点血肌酐水平与其他10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岁以上老年供肾活体肾移植短、中期疗效良好,供、受者经严格评估后可以手术,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简介:摘要肾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优方法。由于尸体供肾受到诸多限制,活体供肾得到广泛开展,活体肾移植(livi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 LKT)术后受体的生存率大幅提升。但目前对活体肾移植供者(living kidney donors, LKDs)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其生理方面而忽视了围手术期的精神健康。文章主要阐述了LKDs围手术期焦虑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危害性,并介绍了围手术期焦虑的评估方法及缓解围手术期焦虑方法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改善LKDs围手术期精神健康,确保将LKDs围手术期生理及心理伤害降至最低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中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恢复的供者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进行的327对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数据资料,比较供者相关因素对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供者行后腹腔镜左侧供肾切取术263例,右侧供肾切取术64例,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淋巴漏百分比及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恢复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侧供肾切取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右侧供肾切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供肾动脉血管变异对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恢复没有影响(P>0.05),供者年龄、供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及供、受者体重指数(BMI)差值与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恢复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6、0.002及<0.001)。多因素分析后,供肾GFR及供、受者BMI差值与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恢复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7及<0.001)。结论供者GFR及供、受者BMI差值是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活体肾移植与尸体肾移植术后早期两组受者间BK病毒感染状况,并评价他克莫司谷浓度对两组受者BK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并且术后24个月内规律监测BK病毒的535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来源分为活体肾移植99例和尸体肾移植436例,对术后早期两组受者间BK病毒尿症、持续BK病毒尿症、BK病毒血症、BK病毒肾病、急性排斥反应和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的累积发生率以及移植肾功能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两组受者的他克莫司谷浓度对BK病毒感染的影响。结果随访24个月,尸体肾移植受者术后尿液中BK病毒DNA>107拷贝数/ml的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活体肾移植组,而两组间BK病毒尿症、BK病毒血症、持续BK病毒尿症、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的累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BK病毒尿症的他克莫司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BK病毒阴性组受者升高(P<0.05),而在术后3、6、9、12、15、18、21、24个月时,三组间他克莫司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术后1个月时的他克莫司谷浓度是BK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活体肾移植和尸体肾移植的BK病毒尿症、持续BK病毒尿症、尿液中BK病毒DNA>107拷贝数/ml以及BK病毒血症受者的血清肌酐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与BK病毒阴性组比较,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尸体肾移植受者术后尿液中BK病毒DNA>107拷贝数/ml的2年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活体肾移植组,两组间BK病毒尿症、BK病毒血症、持续BK病毒尿症、急性排斥反应以及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的累积发生率相近。尿中BK病毒持续状态和高BK病毒复制以及BK病毒血症并不影响术后的移植肾功能。术后1个月时的他克莫司谷浓度是BK病毒尿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留存肾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对供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并发症及长期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0月19日至2018年12月31日512例活体肾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供者左、右肾GFR,根据供者术前留存肾GFR结果,将供者分为GFR<45 ml/min组111例(其中12例供者留存肾GFR为35~40 ml/min),45 ml/min≤GFR<50 ml/min组91例和GFR≥50 ml/min组147例。评价供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并发症及长期健康情况。结果根据随访情况,512例供者中163例因资料不完整排除,349例供者纳入本研究,供者随访时间为1.0~20.0年,中位随访时间为8.3年。所有随访供者均健康存活,术后无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ESRD)发生。三组供者术后高血压及尿蛋白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留存肾GFR<45 ml/min组相比,留存肾GFR≥50 ml/min组的血清肌酐水平在术后3d、1周、3个月、1年、3年、5年、10年均略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高,术后3d、1周、3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年、5年、10年以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存肾GFR<45 ml/min组与留存肾45 ml/min≤GFR<50 ml/mi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供者术后10年以上的GFR(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长期安全性良好。对于术前总GFR≥80 ml/min的供者,留存肾GFR影响供者早期肾功能水平,留存肾GFR高的供者术后早期(3个月内)血肌酐水平较低、eGFR水平较高,但留存肾GFR水平不影响供者术后远期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65岁以上的老年供肾肾移植的中期生存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实施的接受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供者供肾移植的受者(老年供肾组,43例),采用数字随机法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接受供者年龄在18~49岁且受者年龄、性别匹配的标准供者肾移植受者作为标准供肾组(43例)。术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受者/移植肾存活率,移植肾功能状况,以及移植肾功能延迟(DGF)、急性排斥反应、蛋白尿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老年供肾组和对照组受者3年存活率均为95.3%,删失死亡的移植肾3年存活率分别为92.7%与97.6%,两组间受者/移植肾3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者术后1周至3年各随访时点的血肌酐水平,老年供肾组高于标准供肾组(P<0.05);术后1周至3年各随访时点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老年供肾组低于标准供肾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GF发生率,老年供肾组20.9%(9/43),标准供肾组18.6%(8/43);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老年供肾组4.7%,标准供肾组2.3%;蛋白尿发生率,老年供肾组27.9%,标准供肾组14.0%;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5岁以上老年供肾移植的移植肾功能虽然不及标准供肾移植,但是中期存活效果良好,并发症的发生率接近标准供肾组,经评估后能够用于边缘供肾移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活体肾移植的安全性及早期预后,绘制掌握该术式的学习曲线。方法本研究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完成的30例机器人辅助活体肾移植病例资料。随访时间为3个月。采用累积总和法绘制学习曲线。根据学习曲线将30例受者分为练习期(前17例)与熟练期(后13例)两组,比较其手术各阶段时间及早期预后。术后比较两组受者肾功能,围手术期并发症,评估机器人辅助活体肾移植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30例机器人辅助活体肾移植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1.4±36.1)min。围手术期未发生肠梗阻、移植肾功能延迟、漏尿及切口感染。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1.9±0.2)d。在随访中,2例受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后均好转。由学习曲线发现静脉吻合、动脉吻合、热缺血时间、输尿管吻合分别需要10例、12例、12例、17例手术操作以达到熟练水平;整个手术过程平均需要15例操作以达到熟练水平。根据所有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以17例为分界将受者分为练习期及熟练期,发现两组受者手术时间[(235.5±31.6)min比(203±34.3)min,P=0.012]及热缺血时间[(63.7±24.9)min比(47.0±11.3)min,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在部分时间点熟练组肌酐低于练习组,如术后第7天[(192.7±135.2)μmol/L比(107.8±27.9)μmol/L,P=0.022],术后30 d[(147.8±46.3)μmol/L比(112.3±28.0)μmol/L,P=0.021],但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56.1±34.1)ml/(min·1.73m2)比(72.0±18.5)ml/(min·1.73m2),P=0.14],术后第30天[(56.2±18.9)ml/(min·1.73m2)比(68.7±15.3)ml/(min·1.73m2),P=0.14]。结论机器人辅助活体肾移植是安全可行的,学习曲线大约需要17例达到熟练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Remuzzi评分高的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给成人受者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了移植前活检Remuzzi评分4分及以上心死亡器官捐献供者供肾移植的受者31例,分为双肾移植组(DKT组,14例)和单肾移植组(SKT组,17例)。Remuzzi平均评分为DKT组左肾5.05/右肾5.26,SKT组左肾4.92/右肾4.58。双供肾植入受者同侧髂窝。统计术后1年内的受者/肾存活情况、肾功能状况及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DGF)和蛋白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DKT组和SKT组的受者男性占比分别为92.9%比52.9%,体重指数分别为(23.93±2.56)kg/m2比(21.09±2.85)kg/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T组1例术后11个月移植肾功能丧失,移植肾1年存活率92.9%,受者存活率100%,SKT组受者/移植肾1年存活率均为100% 。术后12个月的血肌酐(SCr),DKT组为(164±37.7)μmol/L, SKT组(154.92±96.2)μmol/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术后12个月时DKT组为(41.84±9.01)ml/(min·1.73m2),SKT组(44.8±18.16)ml/(min·1.73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未见严重外科并发症,各有1例急性排斥反应,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逆转;两组的DGF发生率(DKT组42.9%比SKT组41.2%)和蛋白尿发生率(DKT组57.1%比SKT组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前活检Remuzzi≥4分的高评分供肾,通过分配施行双肾移植或者基于供、受者匹配的单肾移植,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受者/移植肾存活效果,长期效果待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