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分子微管蛋白抑制剂IG-105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剂工艺。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小分子微管蛋白抑制剂IG-105脂肪乳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溶解性最佳的溶剂,对其稳定性进行基本的判断。然后再抽取10mg左右的IG-105脂肪乳,将其溶解在溶剂中,再选用25%的生理盐水将溶剂进行稀释,制备出IG-105脂肪乳注射液。1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小分子微管蛋白抑制剂IG-105在CremophorEL以及SolutleHS15中的溶解度最佳,分别达到了18mg/mL以及10mg/mL,体现出较好的溶解性。其他实验溶剂均未有明显的溶剂效果,与临床医学上所需的配药剂量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得出IG-105脂肪乳注射液的主要处方为IG-105脂肪乳15ml,将其溶入5ml的SolutleHS15与5mL无水乙醇混合溶剂中。结论小分子微管蛋白抑制剂IG-105脂肪乳注射液处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所应用的增溶剂含量符合相关的标准,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使其发展成为注射剂。该研究获国合专项(2012DFA30530)资助。
简介:目的:了解某医院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的使用现状。方法:以某三甲综合性医院2010年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对期间至少使用过1次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经简单随机抽样进行回顾性调查,评价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共调查病例1920例,仅9.9%(190/1920)的病例合理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用药指征不合理,占76.3%(1465/1920)。91.4%(1755/1920)的病例以预防性用药为主,而以预防应激性溃疡为目的的病例占50.3%(967/1920)。结论:应建立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用药指南,加强用药干预,以改善质子泵抑制剂的不合理使用现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的应用现状。方法: 依据《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合理性应用评价表,利用医院HIS系统抽取本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的371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针对应用过程中的用药指征、药物选择、用药疗程、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时机、特殊人群用药及存在相互作用八个方面进行综合点评分析。结果: 抽查的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病例中,应用不合理率为35.04%,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存在用药无指征、药物遴选及剂型选择不适宜、预防用药注射疗程偏长、高龄和/或肝功能异常患者调整剂量不及时等,所抽病例中,呼吸内科、普外科、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不合理病例及应用类型比较多。 结论: 本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存在应用不合理情况,需加强监管和干预,定期进行用药点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惠州市二家三甲规模级别医院住院病人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三七总皂苷注射制剂使用情况,对三七总皂苷注射制剂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统计二家医院住院病人三七总皂苷注射制剂使用情况,采用用药频度(DDDs)方法,对三七总皂苷注射制剂的品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显示二家医院应用情况差别不大,科室使用情况略有差别,但总的应用情况基本符合我国当前药品消耗总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注射质子泵抑制剂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方法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0月在我院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治疗的326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质子泵抑制剂使用不合理的情况。结果本次326例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治疗的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26例,占到7.98%,其中外科系统14例(9.03),内科系统12例(7.02%),不合理用药原因中有6例属于联合用药不合理(1.84%),8例属于药物使用过量(2.45%),3例属于用药疗程偏长(0.92%),9例属于用药指征不明确(2.76%)。结论我院住院患者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用药存在不合理情况,应针对不同科室用药情况制定严格规范的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标准,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药师对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出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并运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进行治疗的肿瘤病人150例为对象,按照药师干预情况将以上病人纳入实验组和参照组,各组75例,实验组病人用药接受药师干预;参照组病人仅遵医嘱用药,未接受药师干预。对照两组病人药物使用不合理及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实验组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使用不合理问题及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数均显著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药师干预对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起到显著促进作用,有助减少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及不良反应出现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使用上加强药师干预对合理应用药物的优化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患者共200例,归为对照组;于2015年1月开始加强药师干预,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选取200例,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中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在质子泵抑制剂的用法、用量、联用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不合理用药率更低(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5%,观察组发生率为8.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的临床使用上加强药师干预可明显提升用药合理性,降低因用药不当造成的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对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s,PPIs)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2014年度200名使用注射用PPIs的住院患者病历,对患者性别、年龄、住院科室、适应证、用药品种、剂量、用药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不合理用药实例进行评价。结果注射用PPIs临床使用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用药选择不合理、无明确用药指征和使用时间偏长等问题。结论医院应制定注射用PPIs临床使用规范,临床使用中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避免注射用PPIs不规范使用和过度使用,降低患者药品费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制剂皮下注射护理干预对风湿免疫病患者注射部位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风湿免疫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物制剂皮下注射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注射部位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风湿免疫病患者实施生物制剂皮下注射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注射部位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