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氟保护漆预防儿童龋齿的有效性 。 方法: 选取 201 6 年 8 月到 201 8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112 例 龋齿 患儿,依据不同的研究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 n=56 )与试验组( n=56 ), 龋齿 分别为 60 颗, 对照组 施以 窝沟封闭术预防龋齿,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 施以 氟保护漆预防 ,随访 1 年后 观察两组患儿的龋齿数、邻面龋数、新发患龋率、新发龋齿均数情况。 结果: 两组患儿的龋齿数、邻面龋数无显著差异( P>0.05 );试验组的新发患龋率、新发龋齿均数明显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氟保护漆预防儿童龋齿 具有较大的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儿童氟斑牙发生风险与骨代谢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抽样选取适龄儿童纳入本次研究,总计例数为200名,研究对象收集起止时间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之间。200名入组对象中,发生氟斑牙总计16例。空腹状态下采集200名儿童晨起血液及尿液样本,接受实验室检查,并对比发生及未发生氟斑牙实验室指标差异,进而评价氟斑牙发生风险和骨代谢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儿童在性别、身高、体重、年龄上无明显差异(P>0.05),和未发生氟斑牙儿童相比,发生儿童尿氟指标更高(P<0.05)。两组儿童在磷和股钙素上对比差异显著,发生组均低于未发生组(P<0.05)。结论 儿童氟斑牙情况和骨代谢指标有着密切的关联,特别是骨钙素影响较大,临床需要特别关注此项指标,值得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氟离子导入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选取家长同意参与研究的学龄前幼儿1000例进行研究,通过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单数)实施常规口腔保健,观察组(双数)联合氟离子导入,两组儿童均随访2年,比较研究期间的儿童龋齿发生率。结果:干预半年,两组儿童的龋齿发生率均为0.00%,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1年、干预2年,观察组儿童的龋齿发生率为1.40%、2.40%,对照组儿童的龋齿发生率为4.00%、7.60%,观察组龋齿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离子导入可有效预防儿童龋齿,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了解江门市区学龄前儿背地里头发中锌、铁、、钙、锰、铅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集江门市区0-7岁健康儿童3255名的头发,用混合酸消化至无色透明,蒸发近干后定容,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各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幼儿期的发锌含量最低(P<0.05),学龄前期的发钙含量最高(P<0.05),铁缺乏(P<0.05)的流行率则以学龄前期儿童较高,铜缺乏及铅中毒的流行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发铅与发锌呈负相关(P<0.01),发铅与发铜,发钙,性别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年龄的增长学龄前儿童的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微量元素之间也有一定相关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水氟含量与儿童氟斑牙和龋齿患病关系。方法2014-2019年,选择陕西省渭南市的大荔县和合阳县、咸阳市的礼泉县、榆林市的府谷县、宝鸡市的陈仓区、西安市的阎良区共计5个市的6个县(区)作为调查点,选择不同水氟含量的村作为调查村。每个调查村采集3份末梢水,检测水氟含量。对调查村所有在校8~12周岁儿童进行氟斑牙和龋齿检查,同时采集儿童即时尿样,检测尿氟含量。结果共检测水样48份,水氟含量范围为0.23~3.70 mg/L;调查8~12周岁儿童1 021名,检出氟斑牙患者372例,检出率为36.43%;检出龋齿患者198例,检出率为19.39%;检测儿童尿样868份,尿氟均值为1.47 mg/L。二次拟合曲线和相关关系方程显示,儿童龋齿检出率随着水氟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F=14.470,P < 0.05),水氟在1.2~< 2.0 mg/L时龋齿检出率最低。儿童氟斑牙检出率随着水氟的升高而升高(F=52.215,P < 0.05),水氟为1.0~< 1.2 mg/L时,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1.90%(37/116),基本达到国家控制线(30%)。结论水氟在1.0~< 1.2 mg/L时,既能降低龋齿检出率,又能控制氟斑牙的流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养育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儿童早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在上海16个区抽取187所幼儿园共22 509名新入园儿童,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育儿环境指数(ICCE)评估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采用人类早期能力指数了解儿童早期发展情况。根据ICCE分数在人群中的分布将被调查儿童分为4组,家庭养育环境最差组(≤10分)、中下组(11分)、中上组(12分)、最好组(13分)。分别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养育环境的相关因素以及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结果共22 067名儿童完成本次调查, 年龄(44±7)月龄, 男11 425名(51.8%),女10 642名(48.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孩、母亲教育程度高、家庭年收入高、独生子女、父母非离异及早期母乳喂养经历是新入园学龄前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保护因素[β=0.064、0.238、0.119、0.096、0.113、0.032,95%可信区间(CI): 0.020~0.108、0.175~0.302、0.058~0.180、0.046~0.146、-0.012~0.242、-0.051~0.116,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较于养育环境最好组,养育环境中上组、中下组和最差组早期发展高危风险均更高,OR值分别为1.543 (95%CI: 1.373~1.735, P<0.01),2.537 (95%CI: 2.254~2.856, P<0.01)和4.198 (95%CI: 3.757~4.690, P<0.01)。结论养育环境不仅与家庭结构及社会经济因素有关,且与早期母乳喂养经历显著相关。而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发展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压高低与儿童近视屈光度数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7年3─7月在河南安阳城区开展的"安阳儿童眼病研究"随访的小学六年级学生2 126例,年龄为(12.2±0.4)岁。采用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睫状肌麻痹后的屈光度并计算等效球镜度(SE),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IOP),非接触光学测量仪Lenstar LS900获得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等数据。将受检者的IOP按照三分位数,分为低[IOP<14 mmHg(1 mmHg=0.133 kPa)]、中(14 mmHg≤IOP≤16 mmHg)和高水平组(IOP>16 mmHg)。正视组的定义为-0.5 D≤SE≤0.5 D,远视组的定义为SE>0.5 D。近视组的定义为SE<-0.5 D,其中分为低度近视组(-0.5 D≤SE<-3.0 D)、中度近视组(-6.0 D≤SE<-3.0 D)和高度近视组(SE<-6.0 D)。统一纳入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IOP与屈光度的关系。结果:所有受检者的IOP为(15.06±3.40)mmHg,SE为(-1.36±2.08)D。低、中和高IOP水平组的近视屈光度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3,P=0.021)。低IOP水平组的SE为(-1.22±1.96)D,明显低于高IOP水平组[(-1.52±2.22)D](P=0.021)。不同屈光不正类别的IO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5,P=0.029)。远视组的IOP最低[(14.77±3.31)mmHg],高度近视组的IOP最高[(16.32±3.55)mmHg],2组的IOP相差1.55 mmHg(P=0.047)。以IOP为因变量,校正相关因素后的线性回归模型中,显示较高的IOP与较高的近视程度明显相关(β=-0.168,P=0.013)。结论:较高的眼压与较高的近视程度明显相关,眼压在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但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00例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症状的患儿,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患儿出现腹泻起加服复方嗜酸乳菌杆菌片(提供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25g,tid,碾碎药片,融于40℃以下水中饮服。对照组在患儿出现腹泻起加服思密达。观察患儿大便频数及形状。结果观察组50例,显效3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50例,显效25例,有效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为(3.48±1.03)d,对照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为(4.11±1.67)d。观察组大便性状改变时间为(3.41±1.72)d,对照组大便性状改变时间为(4.19±1.27)d。观察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和大便性状改变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确切。
简介:目的:研究新疆红花中微量元素与产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微波消解处理土壤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土壤样品中2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对方法学进行了考察,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对测定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微量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0.9975,精密度实验RSD<2.07%,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2%~106.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Fe、Al、Mg、Ti这四种微量元素的方差贡献率总和达84.1%,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新疆红花产地土壤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新疆不同红花产地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区域性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新疆不同红花中微量元素及有效成分的含量与其产地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具有相关性。结论:建立的方法灵敏度与准确度高,可同时测定多种微量元素,适用于红花产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监测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