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桥
(连云港市中医院检验科,江苏连云港222001)
【摘要】目的:探讨恒牙龋齿发生与口腔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7月~2014年12月,选取108例就诊患者根据是否患龋齿分为龋齿组和非龋齿组,以患者菌斑标本为模板,采用PCR检测方法,检测龋齿患者口腔菌斑中的HP,比较两组的HP感染差异。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龋齿组的HP阳性率为75.8%,龋齿组为5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P=0.015),且深龋齿患者口腔HP阳性率高于中、浅龋齿患者。结论:发生恒牙龋齿与口腔HP感染有显著相关性,口腔HP可能直接致龋或是加强了其它因素的致龋作用。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龋齿发生;恒牙;相关性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permanentteethcariesoccurwithhelicobacterpyloriintheoralcavityinfection.Methods:inJuly2010toDecember2014,selected108casesofhospitalizedpatientsaccordingtowhethersufferingfromdentalcariesispidedintodentalcariesanddentalcariesgroup,inpatientswithplaquespecimensoftemplate,byPCRdetectionmethods,detectionofcariesdentalplaqueofpatientswithHP,comparingtwogroupsofHPinfection.Results:statisticalanalysisresultsshowthatthecariesgroupHPpositiverateof75.8%,cariesgroupwas53.3%,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X2=5.90,P=5.90),anddeepcaries,shallowcavitiesinoralHPpositiverateishigherthaninpatients.Conclusion:inpermanentteethcarieshassignificantcorrelationwithoralHPinfection,oralHPmaydirectlycausecariesorstrengthenedthecausecarieseffectofotherfactors.
【keywords】helicobacterpylori;Dentalcaries;Permanentteeth.Thecorrelation
目前已经证实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多种胃肠道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自1989年Krajden等[1]成功从牙菌斑里分离出HP以来,口腔HP口腔多种疾病的相关性得到医学科研者的重视。恒牙龋齿是口腔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病因十分复杂,除宿主、食物及时间等因素外,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及某些乳杆菌等细菌的存在是龋的齿主要致病原因[2]。然而,口腔HP与恒牙龋齿的相关性鲜有报道,本文旨在观察恒牙龋齿发生与口腔HP感染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108例患者,男58例,女50例,平均43岁(22~62岁),其中恒牙龋齿62例,非龋齿4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成年患者,②无慢性胃炎病史及明显消化道症状,③无系统性疾病和全身性疾病,④两周内未服用抗生素、类固醇药物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⑤无中重度牙周病。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HP检测
分别收集患者不同牙位上下牙龈共8份牙菌斑进行检测,并对样品做好标记。尿素酶检测试剂由上海伟业生物科技公司提供。在离心管中加入0.5ml的酶反应基质,同时加入0.4ml的复发酚红溶液,对其进行摇匀溶解。同时采用无菌刮勺将菌斑置入试管中,如果反应溶液为红色则表示为HP阳性,如试管颜色没有变化则为HP阴性。每个患者8份样品中只要有一份为阳性则最终结果为阳性。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统计学比较应用X2检验,以频数和%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龋齿组中口腔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75.8%,明显高于非龋齿组的口腔幽门螺杆菌检出率53.3%,见表1。龋齿组中,浅、中、深龋齿HP检出率分别为:53.33%、
73.68%、89.2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作为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龋齿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复合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表现为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等硬组织无机质脱矿、有机质分解。龋齿从最初的牙釉质表面脱钙、色泽改变到实质性病损牙本质龋洞形成的演变过程里,其进程缓慢,患者一般情况下无不适感觉,龋洞累及到牙本质后,患牙才会对冷、热、酸、甜等刺激过敏,但患者龋洞累及牙髓继发牙髓炎和(或)根尖周炎后才会受到患者的重视。然而龋齿可以给人身造成很大的危害,当病变向牙体深部如牙髓发展后,不但可以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而且还有可能引起牙槽骨、颌骨等炎症,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还可导致或加重心骨膜炎、关节炎、慢性肾炎、败血症或菌血症等全身系统性疾病,以致严重影响全身健康。
有资料表明[2,3],城市恒牙患龋率平均为63.65%,农村患龋率为55.67%。恒牙龋病的病因十分复杂,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是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等四联因素学说:蔗糖、精制碳水化合物等致龋性食物残渣紧紧贴附于牙面与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及某些乳杆菌等细菌形成菌斑后,细菌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蚀牙齿使之脱钙,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目前认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及某些乳杆菌等细菌的存在是龋齿的主要致病原因。
HP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胃肠道致病菌,目前已经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主要致病因素,并与多种消化道疾病相关。自1989年Krajden等成功从牙菌斑分离出幽门螺杆菌以来,众多学者在牙菌斑、唾液和牙周袋都有检出HP[3],认为口腔是HP的除胃肠道外的另一个重要贮存地[4]。近年来口腔幽门螺杆菌口腔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有研究证明,口腔幽门螺杆菌与口臭、舌炎、复发性口疮性口炎、牙周炎、口腔复发性阿复它溃疡、口腔扁平苔藓等口腔多种疾病具有相关性[5,6],但关系还不是十分明确,目前尚未见到口腔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确切因果关系的报道。
PC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能选择性大量扩增目的基因106倍,是一种快速、精确、简便、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的HP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检测我院口腔门诊就诊的108例患者的恒牙牙菌斑,总HP阳性率为66.4%,其中,龋齿组患者HP阳性率为75.8%,明显高于非龋齿组的53.3%,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0,P=0.015),且龋洞越深,HP阳性率越高(浅、中、深龋HP阳性率分别为53.33%、73.68%、89.29%),说明口腔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更易患龋齿。我们据此推测,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除变性链球菌、放线菌属及某些乳酸杆菌外的另一个重要的致龋菌,与某些学者观点一致。
口腔HP对龋齿的作用目前尚不十分明了,可能其本身具有致龋作用,HP在牙菌斑产生的粘附素、脂多糖、尿毒酶、空泡毒素等多种毒素代谢产物刺激牙周粘膜产生炎症并破坏牙周组织,促进龋齿的形成,或者其代谢产物对牙本质直接造成慢性损伤进而形成龋齿,也有可能口腔HP感染后打破了原有的口腔微生态平衡,与变性链球菌、放线菌属及某些乳酸杆菌等致龋菌相互作用,为其他致龋菌提供了合适的致龋环境,加速龋齿的形成。综上所述,目前研究表明口腔HP与龋齿发生有显著性相关性,但口腔HP致龋齿的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KrajdenS,FuksaM,AndersonJ,etal.Examinationofhumanstomachbiopsies,salivaanddentalplaqueforCampylobacterpylori.JClinMicrobial,20099,31:1397-1398.
2张志愿主编.口腔医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8-49.
3祝磊,毛兰萍,王静,等.口腔与胃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1,24(5):561-563.
4陈发明,孙海花,贾保军,等.牙菌斑和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联合治疗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影响[J].牙体牙髓牙周病杂志,2009,ll(5):336-338.
5李潇,李靖,姜广水,等.龋病及牙周炎患者唾液中HP检测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2,47(2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