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生理学角度看,运动中适宜的生理负荷是提高人体机能能力、有效地增强人的体质的重要条件。对一般人来说,用心率控制生理负荷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对适宜的心率标准目前尚无统一认识,这与人们对于运动过程中心率和量及输出变化关系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有很大关系。对运动过程中心率、量、输出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国内外曾有过研究,但由于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手段、方法、对象不同,所得结果也不一致,为此,我们采用超声心动图法测定了普通青年大学生在静息及连续运动过程中的心率、量、输出,以期进一步探讨三者间的变化关系,为运动生理学研究及以心率为标准的适宜生理负荷标准的确定提供参考。

  • 标签: 连续运动 心率 心搏量 心输出量
  • 简介:<正>82年底,我们对部份运动员做了输出测定,目的是为了探索气功对运动后心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消除运动疲劳的作用。现将测试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测试对象:九名运动员:男5名、女4名。年龄从13岁~19岁,平均16.6岁。从事专业运动训练1~3.5年,平均2.2年。运动员等级:1级1名,2级7名,3级1名。运动专业:举重5人、田径2人、划船2人。

  • 标签: 受试者 心输出量 运动员 测试者 消除疲劳 运动疲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出(CO)与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探寻具有肾保护作用的CO目标。方法前瞻性监测4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后24h内平均指数(CI)值,随访28天AKI发病率及病死率,评估CI与AKI发病的关系。结果42例患者中28天AKI发病率为38%,7天病死率为19%,28天病死率为40%。CI<3.0、3.0-4.0、4.0、5.0、>5.0L/min/m2各组28天AKI发病率分别为55%、15%、40%,45%,7天病死率分别为27%、23%、10%、13%,28天病死率则呈相反趋势,分别为27%、31%、40%、50%。结论CI3.0-4.0L/min/m2区间AKI发病率较低,过高或过低的CI可能均对肾脏有害。

  • 标签: 心输出量 急性肾损伤 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总结我院重症医学科29例危重患者应用脉搏指数持续输出监测(PICCO)的护理经验。29例入住重症医学科大于48小时并实施PICCO监测患者。其中17例患者好转,7例患者死亡,5例患者放弃治疗,PICCO监测技术的应用可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而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有效管路管理,严格无菌操作,严密护理观察,预防并发症,强化心理护理等是成功应用PICCO监测技术的关键因素。

  • 标签: 脉搏指数持续心输出量监测 护理 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脉搏指数连续输出血量监测对提升急性心力衰竭护理效果的干预作用。方法2017年1月—12月本院接诊且未应用脉搏指数连续输出监测法的急性心力衰竭病患47例为对照组,同时以2018年1月—6月本院接诊且应用脉搏指数连续输出监测法的急性心力衰竭病患45例为实验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胸腔内血容量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56%,比对照组的80.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胸腔内血容量和排血量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力衰竭病患应用脉搏指数连续输出监测法,可显著提升其护理效果,改善胸腔内血容量等指标。

  • 标签: 护理效果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 有效率 急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阻抗输出监测系统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分成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高血压,实验组采用NICAS阻抗输出监测系统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随访半年后,实验组血压水平及新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阻抗输出监测系统能够有效的治疗高血压,并且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阻抗心输出量监测系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适龄健康足月孕妇产程中心输出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住院的适龄健康足月临产孕妇208例,分别在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的宫缩期和宫缩间歇期以及产后1 h共7个时间点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主动脉根部内径、主动脉瓣瓣环的速度时间积分及心率,通过计算得到输出输出及心脏指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Wilcoxon检验。宫缩期及宫缩间歇期的相关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产程各时期输出相关指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结果(1)产程各时期宫缩间歇期与宫缩期比较:潜伏期中宫缩期心率、输出输出及心脏指数均高于宫缩间歇期[分别为79次/min(72~84次/min)与76次/min(70~85)次/min、(77.9±13.4)与(71.1±12.8)ml、(6.9±1.2)与(5.5±1.1)L/min、(3.5±0.7)与(3.1±0.6)L/(min·m2),Z或t值分别为-2.03、-13.98、-14.19及-14.29,P值均<0.05];活跃期、第二产程宫缩期也均高于宫缩间歇期(P值均<0.05)。(2)产程各期输出相关指标的比较:宫缩间歇期:随产程进展,心率、输出及心脏指数逐渐升高,在第二产程达高峰,在产后1 h下降(P值均<0.05);而输出总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366)。宫缩期:随产程进展,心率、输出及心脏指数逐渐升高,在第二产程达高峰,在产后1 h下降;而输出呈下降趋势,至第二产程降至最低(P值均<0.05)。结论适龄健康足月孕妇产程中心输出相关指标变化显著,尤其在第二产程。因此,正确监测和管理分娩期血流动力学,对分娩期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妊娠 分娩,产道 产程,第二 每搏输出量 心排血量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超声输出监测(USCOM)在休克早期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休克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予以积极的容量复苏,观察两组患者早期复苏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VP、MAP、ScvO2水平高于对照组,乳酸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14天死亡率比较,P<0.05.结论无创USCOM对休克患者的早期复苏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关键词无创超声;输出监测;休克;复苏TheguidingroleofnoninvasiveultrasoniccardiacoutputmonitoringduringearlyresuscitationofshockMengSuqiu1LiuJihua2(ShanxianCountyCentralHosGpital274300)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applicationvalueofnoninvasivecardiacoutputmonitoring(USCOM)inearlyresuscitationofshock.Methods50caGsesofICUshockwererandomlydividedinto2groups,25casesineachgroup,casesineachgroup.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withliquidrecovery,and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apositivevolumerecovery.ResultsThelevelsofScvO2,MAPandCVP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high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thelacticacidvalue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timeofvasoactivedrugs,mechanicalventilationtime,ICUtimewereshor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The14groupswerecomparedwiththetwodaymortality,P<0.05.ConclusionThenoninvasiveUSCOMhasimportantguidancefortheearKleyyrewcoorvdesryofshockpatients.Noninvasiveultrasound;cardiacoutputmonitoring;shock;resuscitation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76-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输出对血气分配系数不同的两种吸入麻醉药安氟醚,笑气摄取的影响。方法:应用吸入麻醉药计算机模型-吸入麻醉执行者,固定VT700ml/min,Vf10bpm,新鲜气体流量2L/min情况下,模拟1.6%安氟醚、50%笑气对年龄40岁、身高175cm,体重70kg的标准男子实施麻醉。1组模拟麻醉诱导期输出变化对摄取量的影响,记录不同心输出(正常输出输出分别下降或升高30%)状态下,吸入麻醉开始后1、3、5、10、15、20、45、75min环路气麻醉药浓度(Fi),呼气末麻醉药浓度(Fa);2组模拟正常输出下麻醉45min后,上述心输出改变对摄取的影响,记录输出改变后1、3、5、10、15、20、45、60、75min的Fa、Fi,并计算Fa/Fi、1-Fa/Fi。结果:随着输出增加,安氟醚和笑气的Fa/Fi与时间关系曲线均表现为下移,而1-Fa/Fi与时间关系曲线上移。与笑气比较,不同心输出情况下安氟醚各曲线间较为离散,而笑气各曲线相对集中。结论:输出对麻醉气体的摄取有直接的影响,输出增加,摄取增加,反之亦然,使用计算机模型模拟能直观地反映输出对麻醉药物摄取的影响。临床麻醉过程中,应注意麻醉药物对心肌的抑制和不同病理状态下输出的变化对吸入麻醉深度的影响。

  • 标签: 安氟醚 笑气 吸入麻醉药 心输出量 计算机模拟
  • 简介:摘要妊高征患者的总外周血管动力和平均动脉压与输出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妊高征患者输出与总外周血管阻力分型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首先说明妊高征患者血液动力学特点,阐述了相关指标计算方法,并对妊高征患者出现复杂血液动力学原因与指动脉血流参数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关联性进行探究。

  • 标签: 妊高征 总外周血管阻力 多普勒超声 指动脉
  • 简介:摘要 目的:对于基层医院ICU无法常规开展脉波指示剂连续排血量监测(PICCO)评估容量负荷,寻找简便易行、准确性高的替代指标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试图分析容量负荷试验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与输出的相关性,进而寻找可行的替代指标。方法:前瞻性随机选择2022年1月至6月于我院ICU患者共105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镇静管理。分别在容量负荷试验前30min和后30min由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师检测输出(CO),计算增量值⊿CO;同时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计算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舒张压、⊿MAP和⊿心率。结果:根据试验前CO值分为容量负荷正常组44例和异常组61例,异常组⊿CO、⊿收缩压、⊿舒张压、⊿MAP和⊿心率均显著大于正常组(P<0.05),而试验后CO、试验前后收缩压、舒张压、MAP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检验显示,⊿CO与⊿MAP和⊿心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P(OR=2.652,95%CI=2.001~3.325,P<0.001)和⊿心率(OR=1.758,95%CI=1.234~2.658,P<0.001)与容量负荷异常密切相关。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MAP和⊿心率诊断容量负荷异常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和0.806。结论:在基层ICU无法开展PICCO和超声检查的情况下,准确评估容量负荷试验前后MAP和心率的增量值可作为容量负荷评估的替代指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易获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基层医院 重症监护室 容量负荷 血压 心率 心输出量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无创超声输出监测仪对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的新生儿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探讨其与胎龄和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3~9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胎龄分为<29周组、29~33周组、34~36周组、≥37周组,按出生体重分为<1 000 g组、1 000~1 499 g组、1 500~2 499 g组、≥2 500 g组。通过无创超声输出监测仪测定新生儿心率(heart rate,HR)、输出(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输出(stroke volume,SV)、心肌收缩力(inotropy,INO)、校正血流时间(flow time corrected,FTC)、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应用单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胎龄或出生体重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20例,男69例,胎龄(34.2±3.8)周,出生体重(2 221±860)g。SV(r=0.489,P<0.001)、CO(r=0.681,P<0.001)、CI(r=0.348,P<0.001)、FTC(r=0.266,P=0.003)、INO(r=0.446,P<0.001)、HR(r=-0.322,P<0.001)与胎龄存在线性相关性,SVRI(r=-0.052,P=0.574)与胎龄不存在线性相关性。SV(r=0.603,P<0.001)、CO(r=0.852,P<0.001)、CI(r=-0.390,P<0.001)、INO(r=0.576,P<0.001)、HR(r=-0.440,P<0.001)与出生体重存在线性相关性,SVRI(r=-0.076,P=0.409)、FTC(r=0.090,P=0.329)与出生体重不存在线性相关性。结论无创超声输出监测仪可实时监测新生儿血流动力学参数,SV、CO、CI、INO、HR在不同胎龄或出生体重新生儿中明显不同,且与胎龄和体重成线性相关。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监测仪 血流动力学参数 婴儿,新生 出生体重 胎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轮廓输出(PiCCO)监测技术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33例严重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采用的监测方法,将患者分为PiCCO监测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43±13)岁]与常规监测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39±9)岁]。患者入院后均按照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公式进行补液,常规监测组通过监测患者尿量、血压等指标进行液体复苏;PiCCO监测组患者行PiCCO监测,在常规监测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综合患者情况及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不追求参数达到正常水平)指导液体复苏。统计2组患者伤后第1、2个24 h的胶体系数与电解质系数[同时将伤后第1个24 h胶体系数、电解质系数与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公式值0.75 mL·kg-1·%体表总面积(TBSA)-1比较]、总补液系数、尿量,入院时及入院后24、48 h乳酸、碱剩余水平及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病死比例;统计PiCCO监测组患者伤后24、48、72 h心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水平以及这些指标异常的病例数。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独立样本或单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结果PiCCO监测组患者伤后第1个24 h的胶体系数为(0.69±0.15)mL·kg-1·%TBSA-1,明显少于常规监测组的(0.85±0.16)mL·kg-1·%TBSA-1(t=-2.612,P<0.05);与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公式值比较,仅常规监测组患者伤后第1个24 h胶体系数明显增多(t=2.847,P<0.05)。2组患者伤后第2个24 h胶体系数及伤后第1、2个24 h电解质系数、总补液系数、尿量相近(t=0.579,-0.011、0.417,-1.321、-0.137,0.031、1.348,P>0.05)。2组患者入院时与入院后48 h乳酸水平、碱剩余水平、氧合指数及入院后24 h氧合指数相近(t=-1.837、0.620、0.292,-1.792、1.912、-0.167,1.695,P>0.05)。PiCCO监测组患者入院后24 h乳酸及碱剩余水平分别为(4.8±1.4)、(1.2±5.5)mmol/L,明显优于常规监测组的(7.0±1.5)、(-2.8±3.0)mmol/L(t=-3.904、2.562,P<0.05或P<0.01)。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相近(t=-0.699、-0.697,P>0.05),病死比例相近(P>0.05)。PiCCO监测组患者GEDVI和ITBVI在伤后24、48 h低于正常值低值,在伤后72 h处于正常值范围;心脏指数逐渐升高,于伤后48 h恢复正常;SVRI在伤后24 h显著升高后逐渐下降至正常;EVLWI均数在伤后各时间点均<10 mL/kg。伤后24 h,PiCCO监测组≥8/15的患者大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之后异常比例有所下降。结论在常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采用PiCCO监测技术结合患者综合情况,不以血流动力学参数正常为目标指导严重烧伤患者液体复苏,可减少胶体的使用量,更好地改善组织灌注,复苏效果优于常规监测。

  • 标签: 烧伤 休克 补液疗法 血流动力学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肺保护通气对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输出存在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式分析对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将120例老年患者平均分为3组,每组研究对象为40例,以A、B、C组展开研究。如A组,对其则采取常规通气模式,其潮气量为8mL/kg,PEEP0cmH2O(以1cmH2O=0.098KPa作为计算);B组则保持其潮气量为6mL/kg,PEEP5cmH2O;C组潮气量为为6mL/kg,PEEP8cmH2O,对3组患者血压及心率以及输出、动脉血气等展开比较。结果A、B、C3组患者平均的动脉压以及输出都较为稳定。而采取呼吸模式之后,发现B、C2组患者在中心静脉压上存在上升趋势,且气道平均压也出现升高情况。结论小潮气量联合5cmH2O及8cmH2OPEEP肺保护通气,能够对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在心输出方面产生较低的影响,且可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小潮气量 呼吸末正压 老年人 全身麻醉 心输出量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轮廓输出(PiCCO)监测技术指导特重度烧伤患者液体复苏对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9年3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2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iCCO监测补液组25例(男17例、女8例)和传统补液组27例(男20例、女7例),其年龄分别为(47±9)、(49±8)岁,患者入院后均按照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公式进行补液。传统补液组通过监测患者传统的休克指标尿量、中心静脉压等进行液体复苏;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行PiCCO监测,在传统补液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并结合PiCCO监测的其他相关指标指导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伤后第1、2个24 h补液系数、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同时与对应的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方案值(下称方案值)进行比较],伤后8 h内及第1、2个24 h补液总量,伤后第1、2个24 h每小时尿量,伤后1、2、3 d血液中肌酐、尿素氮、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伤后28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机械通气应用例数及机械通气时间。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Bonferroni校正、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伤后第2个24 h,传统补液组患者的补液系数较方案值明显升高(t=5.120,P<0.01)。伤后第1、2个24 h,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补液系数明显高于方案值(t=3.655、10.894,P<0.01)和传统补液组(t=3.172、2.363,P<0.05或P<0.01)。伤后8 h内,2组患者补液总量相近。伤后第1、2个24 h,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补液总量明显多于传统补液组(t=4.428、3.665,P<0.01)。伤后第1、2个24 h,与方案值比较,传统补液组患者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均明显升高(t=4.293、6.362,P<0.01),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均明显升高(t=6.461、8.234, P<0.01);伤后第2个24 h,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和每小时尿量均明显高于传统补液组(t=2.849、3.644,P<0.05或P<0.01)。伤后1、2、3 d,2组患者肌酐水平相近。伤后1、2、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尿素氮水平分别为(6.8±1.5)、(5.6±1.4)、(4.4±1.4)mmol/L,均明显低于传统补液组的(8.6±1.8)、(6.6±1.5)、(5.5±1.4) mmol/L(t=3.817、2.511、2.903,P<0.05或P<0.01)。伤后1、2、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传统补液组(t=2.516、4.540、3.130,P<0.05或P<0.01)。伤后2、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低于传统补液组(Z=-2.491、-2.903,P<0.05)。伤后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CK-MB水平为(35±10)U/L,明显低于传统补液组的(51±16)U/L(t=4.556,P<0.01)。伤后1、2、3 d,2组患者MAP水平相近。伤后28 d内,传统补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iCCO监测补液组(χ2=4.995,P<0.05),2组患者机械通气应用例数及通气时间相近。结论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特重度烧伤早期液体复苏有利于精准判断患者所需液体量,并能减轻因补液不当引起的脏器损伤。

  • 标签: 烧伤 心排血量 血尿素氮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 液体复苏 尿量 补液系数 肌酐 降钙素原
  • 简介: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研究发现,当HF急性发作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出现最早。因此,对HF的患者应立即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排量测量(PICCO)技术通过将经肺热稀释技术与脉搏轮廓波形分析技术相结合,能实时动态的评估输出情况,同时可监测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等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了解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容量负荷状态,对其病情早期判断、早期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PICCO监护指标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意义,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力衰竭患者 心输出量 预后判断 重症监护室 轮廓
  • 简介:2012年9月,改版后的PEP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材正式投入使用。改版后的PEP三年级英语教材,对话教学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话轮的大量减少,这个变化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但是又给教师的对话教学带来了新的研究内容,那就是如何在话轮减少的前提下,保证甚至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出呢?笔者采用了如下策略。一、以句带词“以句带词”,就是针对对话中出现的重难点单词,帮助学生通过在不同句型中的操练运用,实现语言知识的巩固,同时实现扩大学生语言输出的教学目标。例如在B00klUnit6ALet’stalk中,教师可以利用呈现生日礼物的图片,从而将相关的物品提供给学生的语言表达。

  • 标签: 学生语言 输出量 话轮 对话教学 英语教材 小学英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肺运动试验(CPET)参数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输出的性别差异性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了来自2010年5月至2016年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初次住院治疗的73例成年CTEPH患者(男32例,女41例),以是否发生临床恶化事件为标准进行亚组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PET及右导管检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输出降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女性CTEPH患者较男性患者年轻(P<0.05),其他一般资料与血流动力学参数在两性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较女性有较高的无氧域点氧脉搏、峰值分钟通气量和无氧域点呼气末氧分压、峰值氧脉搏和无氧域点分钟通气量以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点(P值均<0.05),而女性患者的摄氧效率平台较高(P<0.05)。在亚组分析中,男性患者的CPET参数在有恶化事件组和无恶化事件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峰值摄氧量在女性患者有恶化事件组中显著降低(P<0.05)。此外,与男性有恶化事件组比较,女性有恶化事件组的峰值摄氧量、无氧域点分钟通气量和峰值分钟通气量相对较低(P值均<0.05)。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点和峰值呼气末氧分压分别是预测男性和女性CTEPH患者输出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CPET参数评估男性和女性CTEPH患者输出的独立预测因子不同,提示将CPET的性别差异纳入CTEPH患者的临床评估中可使更多患者受益。

  • 标签: 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 心肺运动试验 性别差异 心输出量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脉搏指数连续输出(PICCO)监测仪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感感染性休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用PICCO 监测仪监测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干预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PICCO 监测仪联合综合护理的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感染性休克 PICCO监测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术后低输出综合征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积极进行输出监测,有利于早期识别及合理治疗。经肺热稀释(TPTD)及持续脉搏轮廓分析(PiCCO)是目前儿童常用的监测输出的方法。我们特制定此专家共识,目的在于规范TPTD及PiCCO在儿童CHD术后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师对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认识和分析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治疗,促进CHD术后患儿恢复。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心输出量 经肺热稀释 持续脉搏轮廓分析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