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40例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分组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每组均为20例。结果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70.0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更高,(X2=4.3290,P=0.0374)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观察组中,成功20例(成功率为100.00%),失败0例(失败率为0.00%);对照组中,成功率14例(成功率为70.00%),失败6例(失败率为30.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更高,(X2=7.0588,P=0.0078),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结论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予以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临床上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治疗中正畸联合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8月收治的 92 例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有 46 例。对照组患者 采取单纯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 实施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牙齿整齐与牙齿咬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 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6.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牙齿整齐以及牙齿咬合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应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牙齿整齐度及牙齿咬合关系,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锁托槽正畸术在治疗青少年牙颌畸形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牙颌畸形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A组采用自锁托槽正畸,B组采用传统托槽正畸,治疗90d、180d后观察两组的正畸效果,评价自锁托槽正畸术的正畸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体时间、治疗期间复查次数和溃疡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明显高于B组,舒适满意度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锁托槽正畸术治疗牙颌畸形患者,能大幅度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查次数,降低溃疡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且在改善牙周指数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正畸治疗错颌畸形伴牙周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抽取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错颌畸形伴牙周病患者 38 例作为观察样本,依照单双号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中的患者有 19 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牙周治疗的方式,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正畸治疗的方式,进行比较的是两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 BOP 、 GI 、 PLI 、 PD 行比较,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正畸治疗错颌畸形伴牙周病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恢复牙颌正常关系和牙齿美观度,提升咀嚼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成人牙齿错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成人牙齿错颌患者88例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选择不做假牙,使用拔牙矫正关闭缺牙间隙;研究组患者选择不采取拔牙的措施,采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成人牙齿错颌的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因素,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 1425 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将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对比。结果:术后感染发生率 4.28% ( 61/1425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 60 岁比重、多切口比重、全麻比重、住院时间≥ 15d 比重、手术时间≥ 3h 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 岁、住院时间≥ 15d 、手术时间≥ 3h 成为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较多,院内多见呼吸道感染,与高龄、住院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有关。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感染;因素分析 口腔颌面外科是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学科,与整形外科学、显微外科学等学科存在交叉和渗透,手术内容丰富、治疗方式多样化。因解剖结构较特殊,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治疗与控制。为防治术后感染,本次研究试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因素。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 2010 年 1 月~ 2014 年 12 月,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有详细的随访资料;③术前未发生感染。共纳入患者 1425 例,其中男 791 例,女 634 例,年龄 3 个月~ 88 岁、平均( 55.4±14.8 )岁。病谱:唇腭裂 164 例,肿瘤 871 例,外伤 231 例,其它 199 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将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调取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谱、体重指数,治疗情况如麻醉方式、住院天数,生理与病理相关指标。医院感染诊断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 。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 SPSS18.0 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计数资料以 n (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P <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共发生术后感染 61 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 19 例、上呼吸道感染 17 例、手术切口感染 15 例、胃肠道感染 7 例、皮肤与软组织感染 2 例、泌尿道感染 1 例。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 60 岁比重、多切口比重、全麻比重、住院时间≥ 15d 比重、手术时间≥ 3h 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