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参同契》中''的概念,与中国哲学的天、阴阳、性命、气等重要概念相关联。试析''概念,可以展现其空间、时间义和古人的天地崇拜、风崇拜观念,研究其契合大易、黄老和炉火的哲学意蕴,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古人以隐喻为主的认知方式和以矛盾论、系统论、分总论为特质的思维模式。

  • 标签: 周易参同契 橐龠 空间 认知 隐喻
  • 简介:一天,孔子遇到一个聪明的小孩子叫项,便想出一串问题来为难项:“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吗?”

  • 标签: 孔子 项橐 课外阅读 语文读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三字经》上有"昔仲尼,师项(tu(?)),古圣贤,尚勤学"的记载。在今天的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函南部有一座山,春秋时期叫西崮山,山脚下有一个叫项家罗(现在叫魏家庄)的小村庄,一代神童项就出生在这里。他出生后很健康,且聪明过人,刚会说话就问东问西,常把大人们问得张口结舌,无言以答。

  • 标签: 孔子 老师 项集 子贡 西固 故事
  • 简介:”之广意,历来众说纷纭.其中解释为乐器当最为普遍,除此之外,还有管、册、钥等意思。本文仅从乐器的含义上进行探究,且时间限定为先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先秦时的“”其形制相对而言最为原始。对于先秦“”,近人持单管说者、编管说者及混合说法的各自成派且皆有理可据。单管论者又有三孔六孔之分,编管论者又有有簧无簧之别。

  • 标签: 先秦 乐器 时间限定 说者 单管
  • 简介:”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一件关乎音律音阶的起源乃至华夏礼乐文明源头的神秘吹管乐器。其形制,据汉代以降的历代文献记载,是一种如笛、似笛的“单管”乐器,是中国“笛”类乐器的先祖,其形制及吹法并未真正的失传,至今仍生生不息地活在民间。但在当代的辞书史著中,“”却被完全错误地定说为状若排箫的“编管”乐器。我们应当重新检点故籍、尊重历史的成说及当代客观科学的考证,对“”的错误定说予以全面的拨谬返正,还“如笛”“似笛”的古历史之真实。

  • 标签: 龠如笛 龠象排箫 单管 编管 形训
  • 简介:目的:研究侧茎吾(Ligulariapleurocau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侧茎吾根与根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eremophilane型倍半萜成分,分别鉴定为:3α-hydroxy-8-oxo-eremophila-6,9-dien-12-oicacid(1)、furannoligularenone(2)、3-oxo-eremophila-1,7(11)-dien-12,8β-olide(3)、3-oxo-8α-hydroxy-10αH-eremophila-1,7(11)-dien-12,8β-olide(4)、3-oxo-8α-methoxy-10αH-eremophila-1,7(11)-dien-12,8α-olide(5)、7α,8α-epoxy-eremophila-12β,8β(15β,6α)-diolide(6)、8β-ethoxy-eremophila-7(11)-en-12,8α(15β,6α)-diolide(7)、8β-hydroxy-7,11-eremophila-12,8α-olide(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6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标签: 侧茎橐吾 倍半萜类 化学成分 植物药 鉴定 分离
  • 简介:目的:研究宽舌吾(Ligulariaplatyglossa(Fr.)Hand.-Mazz.)的化学成分,寻找生物活性物质,为吾属化学分类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LH-20柱和RP-C18柱层析法分离、重结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标准品薄层对照、波谱数据和单晶X-ray衍射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宽舌吾的地下部分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8-Dihydroxy-eremophil-7(11),9(10)-dien-12,8-olide(1);1-Oxo-8-hydroxy-10H-eremophil-7(11)-en-12,8-olide(2);9β,9′β-Bis-1,8-dihydroligularenolid(3);9β,9′α-Bis-1,8-dihydroligularenolid(4);羽扇豆醇(lupeol)(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吾属中分得,化合物5为首次从宽舌吾中分得.

  • 标签: 菊科 橐吾属 宽舌橐吾 化学成分
  • 简介:应用3种药品在高寒牧区对草地黄帚吾(Ligulariavirgaurea)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从经济、防效、安全的角度考虑,清1号用药量1800ml/hm2处理区,防治效果达到89.5%,对大部分优良牧草安全。

  • 标签: 黄帚橐吾 防除 药效 筛选试验
  • 简介:目的 对吾属药用植物干崖子吾ligulariakanaitzensis(Franch)HandMazz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多次柱层析和重结晶分离纯化,并运用IR,EIMs,13CNMR,1HNMR等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2个倍半萜成分:11hydroperoxy6,9eremophiladien8one(1),6αhydroxy7(11)eremopholen12,8βolide(2)和4个三萜成分:齐敦果酸(3),β香树脂醇(4),β香树脂醇乙酸酯(5),羽伞豆醇(6)。结论 上述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干崖子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一过氧化物,其碳谱数据系首次报道。

  • 标签: 干崖子橐吾 倍半萜 过氧化物 三萜
  • 简介:通过应用两种混合药剂在高寒牧区对草地毒草黄帚吾(Ligulariavirgaurea)进行了防除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施药当年平均防效达到了80%以上,对禾本科牧草、莎草科牧草安全,对地上生物量、物种数和盖度均无明显影响,施药当年效果较理想.

  • 标签: 高寒牧区 防除 黄帚橐吾 防控效果
  • 简介:本试验采用苯磺隆+2.4-D丁酯混合试剂对试验地块黄帚吾进行喷施。2.4-D丁酯作为辅助试剂参与此次试验。通过此次试验表明,苯磺隆+2.4-D丁酯混合试剂在用药剂量为2100ml+150g时防后30d的防除效果最佳,达到85%。

  • 标签: 苯磺隆 2.4-D丁酯 黄帚橐吾 药效试验
  • 简介:贾湖遗址,是位于我国淮河上游河南省境内的一处新石器时期中原古人类的聚居地。早在距今8000--9000年前,居住在这里的贾湖先民们就已经创造出了极其灿烂的“贾湖文化”,骨——一种形状像笛、并被误称为“骨笛”的多音孔骨质斜吹管乐器,便是这“贾湖文化”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

  • 标签: 贾湖遗址 吹奏 出土文物 新石器时期 吹管乐器 聚居地
  • 简介:表示“袋子”义的名词,先秦两汉主要有“”和“囊”两个。从传世文献的考察来看,先秦多用“”少用“囊”,西汉“囊”赶超“”,并在汉末“囊”替换了“”;但从简帛文献来看,两汉以前多用“囊”少用“”,两汉则“”多于“囊”,它并未被“囊”所取代。“”与“囊”并无大小之别,而是无底与有底之分。可见,要研究先秦两汉常用词的演变,应当结合传世和出土文献进行综合考察、相互印证,只有这样才能使结论更加接近语言演变的事实。

  • 标签: 先秦两汉 “橐” “囊” 历时演变
  • 简介:应用200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在高寒牧区对草地黄帚吾(Ligulariavirgaurea)进行防除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用药量1800mL/hm^2处理区,防治效果达到83%,对大部分优良牧草安全。

  • 标签: 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 黄帚橐吾 防除 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