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肩周炎患者给予实施中医手法推拿松解肩胛下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分组对比的方式,精选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均分两组,组别设置为:给予常规物理治疗的60例肩周炎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中医手法推拿松解肩胛下肌治疗的60例肩周炎患者设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骨关节指数(WOMAC)评分、视觉疼痛评分等指标以及肩关节活动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给予实施常规物理治疗+中医手法推拿松解肩胛下肌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VAS、WOM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内收及伸展度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肩周炎患者治疗开展中,在常规物理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手法推拿松解肩胛下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患者降低疼痛程度以及WOMAC评分,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也实现很大的改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手法推拿松解肩胛下肌治疗对肩周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肩周炎患者86例,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手法推拿松解肩胛下肌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中医手法推拿松解肩胛下肌治疗应用于肩周炎患者可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缓解炎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等离子刀松解臀肌挛缩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臀肌挛缩松解的病人,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者19例进行总结分析。手术采取侧卧位,两侧依次手术。在股骨大粗隆最隆起处后缘、其后上方约5cm处分别做切口,切口长约0.8cm。用关节镜钝性穿刺头沿深筋膜浅层向大粗隆前方穿刺,分离皮下组织,形成关节镜工作腔隙,插入关节镜及器械,在关节镜监视下用低温等离子刀松解。第一步从大粗隆后方斜向前方切断髂筋束,第二步切断臀大肌止点的上半部,然后屈伸髋关节检查松解效果,若仍不满意,进行第三步松解,沿臀大肌纤维向近端剥离,找到肌肉纤维内的疤痕挛缩带,松解切断,直至阳性体征消失。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参照刘国辉提出的臀肌挛缩术后功能综合评价标准,优15例,良4例,中0例,差0例。术后三个月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2例,满意15例,一般2例,不满意0例。结论关节镜下松解臀肌挛缩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是治疗臀肌挛缩的有效微创手术方式。
简介:背景:在肩袖损伤中,肩胛下肌损伤者较肩袖上部结构损伤者少见。本文的目的是报告单纯肩胛下肌损伤的治疗结果。方法:本文复习手术修复84肩肩胛下肌腱的手术记录,手术时平均年龄53.2岁,发病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2.5个月。创伤性断裂57肩,退变性断裂27肩。肩胛下肌上1/3断裂23肩,上2/3断裂41肩,完全断裂20肩。伴肱二头肌腱长头脱位或半脱位54肩,肱二头肌腱长头断裂10肩。同时行肩胛下肌腱修复和肱二头肌腱长头固定术48肩,同时行肱二头肌腱长头切断术13肩,同时行肱二头肌腱长头复位4肩。术后平均45个月(范围,24-132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平均Constant评分由术前55.0分,提高至术后79.5分,75例患者的疗效满意或非常满意。术前伴有轻度的孟肱关节炎4肩:术后有盂肱关节炎27肩,其中轻度25肩,中度2肩。不管肱二头肌腱术前有无病变,在修肩胛下肌的同时均行肱二头肌腱切除或固定术,以提高主观和客观的效果。结论:选择核实的病例行单纯的肩胛下肌断裂修复可较满意地改善肩关节功能。此外,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在修复肩胛下肌的同时常规进行肱二头肌腱长头的切除和固定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肩胛下肌入路治疗Ideberg Ⅰa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前方经肩胛下肌入路治疗的16例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患者资料。术后2周、6~8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并拍摄X线片,术后6~8周行CT检查,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结果16例患者术后获9~101个月(平均41.2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顺利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6.8周。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为85~100分,体侧内旋评分平均8.3分(6~10分),即手背可触及T12棘突水平。VAS评分均为0分。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效、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前方经肩胛下肌入路治疗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术与单纯的游走罐对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对比,找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60例患有腰背肌筋膜炎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和对照组(单纯游走罐),每组30例,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分别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结果两个疗程后,实验组治愈率96.7%(29/30)高于对照组治愈率83.3%(25/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术和单纯的游走罐对肌筋膜炎患者均具有一定疗效,但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术优于单纯的游走罐。
简介:摘要探讨观察肩胛下肌腱关节囊重叠缝合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采用肩胛下肌腱关节囊重叠缝合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37~45岁,4例均为右侧前脱位。术后观察肩关节脱位复发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至1年均得到随访,肩关节均未发生再脱位,肩部无疼痛,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外旋活动轻微受限。结论采用肩胛下肌腱关节囊重叠缝合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具有操作简单,早期可进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横肌松解术(TAR)在巨大腹壁疝修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72例巨大腹壁疝病人临床资料;男47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56岁,年龄范围为29~79岁。病人选择TAR行腹壁缺损修补,同时使用聚丙烯补片行腹膜前-肌后间隙加强修补。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采取门诊及电话方式随访,于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各随访1次,了解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72例巨大腹壁疝病人均施行TAR顺利完成腹壁缺损修补,同时使用聚丙烯补片行腹膜前-肌后间隙加强修补。72例病人手术时间为(105±46)min,术中出血量为(55±15)mL,补片大小为(680±225)cm2。(2)术后并发症情况:72例病人术后随访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术后1周7例病人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发生血清肿,大小为(460±130)mm2,予以随诊观察;术后6个月上述病人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血清肿全部吸收。72例病人中,2例术后发生肠梗阻,考虑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于术后2周好转。随访期间72例病人均无手术部位感染、肠瘘及疝复发。(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72例病人术前、术后12个月疝相关生命质量调查评分分别为(40±12)分、(73±17)分,病人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27,P<0.05)。结论TAR应用于巨大腹壁疝修补术中安全、有效,能够改善病人疝相关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肛裂临床治疗中应用 肛裂切除松解术联合生肌散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6 月间我院肛肠科曾曾接收的肛裂患者 120 例,将这些患者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表示,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保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以 肛裂切除松解术联合生肌散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 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照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5.0% ,对照组中患者的有效率为 75.0% ;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中患者有 5 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中仅 1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差异较明显。 结论 :在临床上以 肛裂切除松解术联合生肌散对肛裂进行治疗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可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比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PMR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的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治疗,观察患者疼痛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时点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经皮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治疗肩周炎可明显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关节镜下射频松解与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臀肌挛缩症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15例)及参照组(1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关节镜下射频松解治疗,参照组患者给予开放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手术效果进行评定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离床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同时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参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优良率均较高,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臀肌挛缩症患者开展关节镜下射频松解术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能够有效减小手术切口,降低手术创伤,且治疗效果与开放手术相较无显著差异,临床诊疗中值得开展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臂丛阻滞下手法松解联合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沭阳铭和康复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肩周炎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联合射频组(n=20)采用超声引导臂丛阻滞下手法松解联合单次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手法松解组(n=22)采用超声引导臂丛阻滞下手法松解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1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治疗有效率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后1个月时VAS评分,手法松解组为(1.6±0.5)分和联合射频组的(0.8±0.4)分均较同组治疗前的(4.6±0.8)分、(4.3±0.6)分降低(P均<0.001);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手法松解组为(79.5±11.8)分、联合射频组为(91.8±5.5)分,较同组治疗前的(42.1±4.1)分和(40.8±4.2)分均升高(P均<0.001)。治疗后1个月时联合射频组有效率为100%(20/20例),优于手法松解组的81.8%(18/2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引导臂丛阻滞下手法松解联合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明确,可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降低肩周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下针刀松解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76例肩周炎患者进行动态下针刀松解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共治愈59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3例。结论动态下针刀松解治疗肩周炎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起效快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