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肩胛治疗Ideberg Ⅰa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前方经肩胛治疗的16例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患者资料。术后2周、6~8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并拍摄X线片,术后6~8周行CT检查,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结果16例患者术后获9~101个月(平均41.2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顺利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6.8周。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为85~100分,体侧内旋评分平均8.3分(6~10分),即手背可触及T12棘突水平。VAS评分均为0分。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效、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前方经肩胛治疗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肩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疼痛测定 肩胛下肌入路 肩胛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肩胛骨外侧缘与标准Judet方式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6年3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外侧缘组39例和标准Judet组,分别采取肩胛骨外侧缘、标准标准Judet,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情况和肩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同标准Judet组相比,外侧缘组均要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缘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9%,标准Judet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9.5%,外侧缘组要明显高于标准Jud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中,选择肩胛骨外侧缘要比标准Judet组效果更好,更具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肩胛骨外侧缘入路 标准Judet入路 肩胛骨骨折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肩胛高位经胸行上胸椎减压内固定的显露效果.方法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6-55岁,平均37岁.病变范围胸3~胸5椎体,其中胸3,4结核3侧,胸3~胸5转移性肿瘤3例,胸4,5骨折2例.采用肩胛高位经胸显露胸1~胸5椎体,结核行病灶清除;肿瘤行病椎切除,骨水泥充填,Z-plate内固定;骨折行侧前方减压、植骨、Z-plate内固定.结果8例均良好地显露出胸1~胸5椎体,并完成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无1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伤口均一期愈合,仅1例发生胸导管损伤,经对症治疗1周后痊愈.结论肩胛高位经胸是显露上胸椎较理想的,便于行侧前方减压,并有充分的空间行内固定.

  • 标签: 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 上胸椎 侧前方减压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腋窝治疗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收治的12例肩胛盂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8例;年龄30~75岁,平均53.5岁。肩胛盂骨折按照Ideberg分型:Ⅰa型2例,Ⅱ型9例,Ⅴa型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腋窝治疗,2例合并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均于麻醉先行手法复位,2例IdebergⅠa型患者使用锚钉固定,余10例患者使用腋窝专用接骨板固定,3例合并大结节骨折患者均经肩外侧劈三角使用大结节专用接骨板固定。末次随访时分别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Hawkins分级分别对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疼痛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9~20个月(平均14.4个月)随访;手术时间为55~110 min,平均76.3 min;术中出血量为60~160 mL,平均103.8 mL;住院时间为8~14 d,平均11.1 d。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6个月肩胛盂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肩关节不稳、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159.2°±26.1°,外展156.7°±29.6°,外旋(中立位)48.3°±15.3°,内旋(中立位)73.3°±12.3°;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为(94.0±5.3)分。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及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10.8°±11.6°、7.5°±11.4°、5.8°±10.0°、42.5°±16.0°、(4.9±4.0)分]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0分11例,2分1例。结论经腋窝治疗肩胛盂骨折,手术创伤小,切口隐蔽美观,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肩关节 骨折固定术 疼痛测定 腋窝入路 肩胛盂
  • 简介:背景:肩胛骨骨折多见于高能量损伤。由于肩胛骨位置深在,周围有丰富肌肉、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包绕,手术显露、复位及内固定较为棘手。目的:探讨经改良肩后方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至2017年6月,采用改良肩后方治疗肩胛骨骨折患者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20~78岁,平均46.7岁。按照Hardegger肩胛骨骨折分型,肩胛颈累及肩胛冈或肩胛骨体部骨折17例,肩盂骨折7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采用Neer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术后随访8个月至5年,平均30.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20周,平均10.8周;术后合并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口服抗生素切口愈合;无深部感染、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失效及骨折不愈合。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优17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7.5%(21/24)。结论:经改良肩后方允许同时显露肩胛骨腋缘、肩胛颈、肩盂关节面、肩胛冈及肩胛骨脊柱缘,骨折显露充分、安全,复位、内固定方便,创伤小,患者功能恢复满意,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效果良好。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肩后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改良Judet手术治疗肩胛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改良Judet治疗并完整随访的25例肩胛盂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46岁(29~66岁);肩胛盂骨折根据Goss-Ideberg分型:Ⅱ型8例,Ⅳ型2例,Ⅴ型10例,Ⅵ型5例。应用Mimics 16.0软件进行CT三维重建,确定骨折诊断及分型,测量并记录肩胛骨关节面塌陷程度和移位程度。术后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评估功能。结果术前肩胛骨关节面塌陷的平均高度为5.8 mm(1.2~6.3 mm),关节内骨折折端移位的平均距离为7.7 mm(2.1~12.9 mm)。骨折均在术后6个月内获骨性愈合。术后随访时间平均58.8个月(7~92个月)。术后6个月前屈上举角度平均158.6°(125°~180°),体侧外旋角度平均为39.0°(30°~45°)。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平均为92.6分(75~100分),其中优19例,良5例,一般1例,优良率96%(24/25)。结论对于Goss-Ideberg Ⅱ、Ⅳ、Ⅴ、Ⅵ型肩胛盂骨折,通过改良的Judet进行手术治疗,骨折可获确切的复位固定,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成像,三维 肩胛盂骨折
  • 简介:背景:在肩袖损伤中,肩胛损伤者较肩袖上部结构损伤者少见。本文的目的是报告单纯肩胛损伤的治疗结果。方法:本文复习手术修复84肩肩胛肌腱的手术记录,手术时平均年龄53.2岁,发病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2.5个月。创伤性断裂57肩,退变性断裂27肩。肩胛上1/3断裂23肩,上2/3断裂41肩,完全断裂20肩。伴肱二头肌腱长头脱位或半脱位54肩,肱二头肌腱长头断裂10肩。同时行肩胛肌腱修复和肱二头肌腱长头固定术48肩,同时行肱二头肌腱长头切断术13肩,同时行肱二头肌腱长头复位4肩。术后平均45个月(范围,24-132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平均Constant评分由术前55.0分,提高至术后79.5分,75例患者的疗效满意或非常满意。术前伴有轻度的孟肱关节炎4肩:术后有盂肱关节炎27肩,其中轻度25肩,中度2肩。不管肱二头肌腱术前有无病变,在修肩胛的同时均行肱二头肌腱切除或固定术,以提高主观和客观的效果。结论:选择核实的病例行单纯的肩胛断裂修复可较满意地改善肩关节功能。此外,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在修复肩胛的同时常规进行肱二头肌腱长头的切除和固定手术。

  • 标签: 肩胛下肌损伤 手术修复 手术技术 肱二头肌腱 孟肱关节炎 肩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对比传统麻醉、超声引导麻醉的效果,分析超声引导的利弊。方法从2015年5月筛选患者,以手外科收治的择期或急诊手术患者组,截至2016年12月,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传统组、超声组各100例,分别采用传统的手法解剖定位麻醉以及超声引导麻醉,对比阻滞与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成时间低于传统组,超声组超声组镇痛持续时间、阻滞效果Ⅰ级比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与传统组麻醉满意度分级对比差、优率、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出现1例刺破血管。结论超声引导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较于传统的麻醉方法,有助于加速阻滞起效速度,提高阻滞效果,但不会影响麻醉效果评价。

  • 标签: 臂丛神经 阻滞麻醉 肌间沟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肩胛骨外侧缘直切口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严重移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98例肩胛骨骨折严重移位患者,随机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传统Judet肩胛骨倒L后侧,观察组采用肩胛骨外侧缘直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肩胛骨外侧缘入路 直切口 肩胛骨骨折 严重移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股内侧与髌骨内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临床疗效。方法  以90例接受TKA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经股内侧)与对照组(经髌骨内侧),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股四头力恢复时间、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 髌骨内侧入路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股内侧与髌骨内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临床疗效。方法  以90例接受TKA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经股内侧)与对照组(经髌骨内侧),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股四头力恢复时间、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 髌骨内侧入路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腋窝后缘(腋后路)治疗部分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接受腋后路治疗的4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资料。男32例,女9例;年龄为24~83岁,平均52.4岁。7例患者存在多发伤,16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4例患者存在臂丛神经损伤。记录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障碍(DASH)评分、Constant肩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切口长度7~12 cm,平均9.3 cm;术中出血量为80~150 mL,平均110.5 mL;腋后路的显露时间为5~10 min,平均7.9 min;骨折手术时间85~140 min,平均110.8 min。41例患者术后获6~36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平均177°(150°~180°),外展平均175°(140°~180°),后伸平均47°(30°~50°)。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平均为36.4分(34~46分),Constant评分平均为96.0分(84~100分)。随访期间无骨折复位丢失、钢板及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异位骨化。结论腋后路是一种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新型手术,可直视进行肩胛盂、颈、体骨折的内固定,术后切口美观,疗效可靠。

  • 标签: 肩关节 肩胛骨 骨折固定术 腋窝后缘入路 骨性Bankart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超声引导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50例接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周各25例。对照组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2.00%,对照组优良率为64.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的辅助,经由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满意的麻醉效果,为手术的顺利时候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引导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SBPB)麻醉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0月接诊且行ISBPB的72例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配至对照组(纳入36例,行解剖定位ISBPB)、观察组(纳入36例,行超声引导ISBPB),评价组间麻醉相关参数、麻醉效果。结果:(1)较之对照组,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更长,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剂量更少,P

  • 标签: 超声 引导 肌间沟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共计选取研究对象78例,均需在我院行上肢手术治疗,在本次研究中将比较超声引导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盲穿刺臂丛神经的麻醉效果,需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并分别使用以上两种不同麻醉方法,比较具体麻醉效果。结果:据研究结果看,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5);同时观察组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284.41±22.27)s、(12.63±6.07)min,反观对照组分别为(366.16±28.47)s、(15.27±7.11)min,相比之下观察组以上指标更优(P<0.05);另外,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均出现并发症情况,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P<0.05)。结论:上肢手术中实施超声引导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显著提高麻醉效果,提高麻醉操作效率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上肢手术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旁间隙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有。方法临床治疗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均采用椎旁间隙。结果12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手术。结论椎旁间隙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反Judet手术肩胛骨体部复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收治36例肩胛骨体部复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龄20~63岁,平均46岁。其中高能量交通伤20例,高处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3例,Miller ME分型均为Ⅳ型。患者术前均行肩胛骨CT扫描及三维重建,术中采用反Judet显露肩胛骨,使用重建钢板行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后指导功能锻炼并随访临床疗效。同时对照分析同时间段20例肩胛骨体部复杂骨折采用经典Judet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3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皮瓣坏死,患者均获门诊随访1~6年,平均3.8年,按Hardegger疗效评价标准,优28例,8例,优良率为100%。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对比经典Judet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对于手术治疗肩胛骨体部复杂骨折,可采用皮瓣分离的反Judet,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术中骨折暴露充分,有利于骨折复位及牢固固定,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可做为手术治疗体部复杂骨折的安全有效的选择。

  • 标签: 肩胛骨 外科手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肩关节后方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24例,进行资料收集及随访,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三维CT重建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并采用肩关节后方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3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7.5%。结论肩关节后方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暴露充分,复位固定满意,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后方入路 肩胛骨骨折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