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沉郁顿挫"是"诗学"论及率颇高的一个词汇。沉郁顿挫是《》、《骚》之传统。钟嵘《诗品》充分体现出沉郁顿挫的论诗之旨,而杜甫不论是诗论还是诗作,于沉郁顿挫都情有独系,因此,研究不能不考虑《诗品》和杜甫诗学在这一诗歌美学境界上的密切关联。

  • 标签: 沉郁顿挫 杜诗学 《诗品》 源流 论诗之旨
  • 简介:<正>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县)人。他主要生活在唐王朝由鼎盛走向衰落,各种社会矛盾公开激化的大动荡时期。他的诗歌创作,就是全面而深刻地反映这个时期历史真实的一面镜子,也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现实主义的高峰,具有划时代意义,他的被誉为“诗史”。这首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由于诗人的好友严武再度入蜀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生活上有了依靠,于是重返草堂,心情比以前舒畅,写出了不少意境开阔、格调明快的诗篇。但是,诗人毕竟客居异地,时常情系故土而还乡心

  • 标签: 《绝句》 沉郁顿挫 杜甫 巩县 唐王朝 诗歌发展史
  • 简介:浅谈结构的顿挫美管遗瑞“沉郁顿挫”是的基本风格。“沉郁”主要是指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丰富深刻和情感方面的深沉郁勃。而“顿挫”,则主要是就形式方面而言,指结构上的跳荡转折、富于变化,句法上的精严警策、变幻莫测,以及音韵节奏上的抑扬抗坠、不同凡响...

  • 标签: 杜诗 虚实相生 诗歌 艺术效果 山泉水 杜甫
  • 简介:清代性灵派著名诗人船山一生写了四千余首诗歌,其中一部份是川江蜀道纪游.这些既描绘了巴蜀自然风光的雄奇秀美,也抒发了诗人真挚沉郁的忧患之情.其沉郁空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 标签: 船山 纪游诗 自然美 情感 艺术风格 王夫之
  • 简介:<正>夕烽照秦通警急,过陇自艰难《集注》引赵曰:“言安史之兵,犹出没陇上矣。”上若亦谓:“公在秦州,安史之兵,犹出入秦陇间,‘过陇’句谓过陇而往,烟堆隔远,举火为难也。”按:傅卿、长孺、沧柱、二田、西河等俱以本《》为子美在秦州所作,且列于《除架》、《废畦》之后,则已届秋末冬初。是时,史思明与李光弼鏖战于河阳,不惟安史蟠踞之域,远离秦陇,其力较衰,更不能西进矣。且《》明言传光塞上,然后照秦。此子美因见秦州西方夕烽而发,与安史之兵无涉也。试检史料,自至德二载秋冬,唐复两京之后,复有安史之兵,逾河而西者乎?当

  • 标签: 秦州 史思明 至德 史料 西进 长安
  • 简介:杜甫的诗集,最重要的版本有编年、分类、批点三个系统。这三个系统中,现存最早的刻本都是建阳刻印的。

  • 标签: 杜集 编年 分类 批点 建阳刻本
  • 简介:杜甫有《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对于标题中“艳曲”二字的含义,清人仇兆鳌《详注》解说“其一”云:

  • 标签: 杜诗 杜甫 含义
  • 简介:《登高》英译商榷杨天庆从19世纪起,中国和欧美学者就开始把译成了优美的英文。随后,译者在国内外出版了的英文选译本。特别在80年代,国内译者又重译并出版了若干种的选译本,这段时期可谓是翻译的高峰期。笔者曾将国外译者W.J.B.Fl...

  • 标签: 《杜诗详注》 中诗英译 译文 唐诗三百首 许渊冲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简介:<正>杜甫的诗歌,自宋至清,注家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仇兆鳌的《详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援据繁富,而无千家诸注伪撰故实之陋习,核其大要,可资考证者为多。”然洋洋巨著,疏漏之处,实亦难免。后出的注本如杨伦的《镜铨》、浦起龙的《读心解》,对仇注均作过补充和纠正。清人施洪保所著《读说》驳难仇注,不遗余力,其中不乏精辟的见解。今人傅庚生、徐仁甫、邓绍基诸先生亦对仇注匡正补苴,发表过很多宝贵的意见。尽管如此,仇注中的问题还时有发现。今不揣浅陋,献疑数则,以求正于方家。若偶有失检,所论已为前人或时贤道及者,敬祈指示。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献疑 淮南 旧唐书 节度使 注家
  • 简介:“李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沧浪诗话》提出此论之后,后人着重讨论李之长处,而李优劣论逐渐消失了。尽管李优劣论往往褒贬过甚,但这种争论突现出两大诗人的优点和缺点,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他们之间的互补特色。众所周知,李白、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形成了两大主流,他们各有各的成就。李白《蜀道难》一首中所提的蜀道地名只有太白、峨眉巅、清泥岭、剑阁四处,可见此诗作意不在于实景描写,而在于感情依托。与此相比,杜甫的蜀道按时间与空间的转移,以每个地名或景点来作题,从此我们可以看到“诗仙”与“诗圣”的差别。李白的《蜀道难》使人感到空灵;杜甫的蜀道让人觉得充实,李白好在于“空灵之美”;杜甫美在于“质实之真”。

  • 标签: 优劣 杜甫 李白 《蜀道难》 诗美 诗仙
  • 简介:杜甫酷爱,杜甫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化人格的典型代表,也可以说是对精神和魏晋人格的继承与超越.其中相通的素质有:个体意识的自觉与独立人格的执守;真醇与自适;对艺术和自然的酷爱.杜甫在继承精神和魏晋人格中健康因素的同时,又对其不良风习进行了摒弃.杜甫不光是中国诗歌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士人人格精神的集大成者.

  • 标签: 《世说新语》 杜诗 集大成者 继承与超越 文化人格 独立人格
  • 简介:中国古代美学讲究“中和”之美,这也体现在诗歌领域。杜甫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但是其后期诗歌的美学特征出现异质,明显有别于前期传统的美特征,独放异彩,是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别调,为美学的发展做了新的探索,开后世堂庑,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诗美 杜诗 后期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 杜甫 中国古代美学
  • 简介: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集注》引赵日:“船橹在轻鸥之外,匆匆遂行,不得如鸥之游漾,所以含情,而觉鸥之胜我也。”《臆》以为:“柔橹相送,轻鸥伴行,橹、鸥之外,但觉汝贤。此感判官之厚,亦怆人情之薄。”(转引自《详注》)修远亦谓:“既不得上岸,则移舟而行矣。柔橹方举,但见轻鸥荡漾于外。此句是写别况。

  • 标签: 十五 评注 《杜少陵集评注》 文学评论
  • 简介:《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以下13句,注家都以为是老妇的陈述,因此解说起来就难免产生种种滞碍,殊难豁然贯通。

  • 标签: 杜诗 札记 《石壕吏》 贯通 产生
  • 简介:常言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句话实在可以作为我们做学问的金玉良言。在郑庆笃等编写的《集书目提要》①中,有〈沈德潜《偶评》提要〉,其中说:“《偶评》四卷,一名《评钞》。”鉴于古人同书异名的情况很普遍,以前我也相信《偶评》即《...

  • 标签: 杜诗学 沈德潜 书目提要 杜集 杜甫研究 《唐诗别裁集》
  • 简介:当我提笔为此书作序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与本书作者崔南圭博士的认识过程,因为那纯出偶然。1996年年底,.正在韩国任教的我到海边小城光阳去参加一个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学术讨论会,在会上认识了全北大学中文系的讲师崔南圭,他当即表示要拜我为师。我看了崔的名片,知道他早在台湾东海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便以为他只是与我客套一下而已。没想到半个月后,他又驾车两个小时专程到我的公寓来访,重申要到南京大学去跟我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愿,并说他在东海大学留学时是在周法高教授指导下专攻音韵学的,现在想再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提高自己。面对着如此热诚地希望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异国学子,我怎能加以拒绝呢?于是我认真地

  • 标签: 古典文学 中国 杜甫 诗歌 音乐艺术 书序
  • 简介:新话八则许永璋一、江上(原诗从略)江边穷老叟,日警楚荆秋。潜梦沾阴液,寒心怯敝裘。龃龉墉对镜,孤独每登楼。兵革民劳止,伊谁未肯休?顾注:“言江上倚楼,此夔州西阁所作也。”仇注:“上四叙景,旅客悲秋之况。下四言情,旧臣忧国之怀。夜不眠以至曙,故对...

  • 标签: 永泰元年 杜诗 大历元年 吐蕃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思旧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