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同(1880-1942),著名戏剧家、艺术教育家、文学家、书画家。早年在日本东京学习西洋绘画和音乐。归国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南京高等师范等学校任教员。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专研戒律。因法号“弘一”,世人又常称其“弘一大师”。

  • 标签: 高等师范 日本东京 教育家 文学家 书画家
  • 简介:1918年8月,正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的同,将其所有书籍、字画和衣物,分赠给朋友和学生,所藏金石封存于西湖西泠印社石壁上,并与其最亲近的弟子丰子恺、刘质平合影留念。19日,到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法名“弘一”,号“演音”。这一天(农历七月十三)是大势至菩萨的生日。一代风流归逸谈,在当时和现在都使人深感惋惜和不解,人们在研究和探索弘一大师生平时,做出种种猜测和分析,但终未能解开这位旷世奇才出家的谜团,神秘的光环笼罩着他。

  • 标签: 李叔同 夏丐尊 茶花女 音乐 刘质平 断食
  • 简介:<正>五陵裘马最繁华,看尽长安陌上花。歌舞霎时齐放手,一枝禅杖一袈裟。这是马叙伦先生当年赠弘一法师的七绝三章之一。弘一法师俗名同,原来是一个走马章台、厮磨金粉的翩翩公子和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怎么会在奋发有为的壮年,突然遁入空门,一变而为“一枝禅杖一袈裟”的苦行僧的呢?断食——静修——出家1943年出版的《弘一大师永怀录》里刊有夏丐尊先生的《弘一法师之出家》一文,文中

  • 标签: 弘一法师 弘一大师 马一浮 佛法 袈裟 佛教
  • 简介: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门进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推门进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

  • 标签: 李叔同 节选 音乐教师 师范学校 弘一法师 音乐教室
  • 简介:1918年春节,三十九岁的艺术大师同于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消息传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振动。至今关于他为何出家,人们议论纷纷,说法不一,有破产说、遁世说、幻灭说、政界失意说、"三层楼"说等等,不一而足,其中,笼统地以时间而论,可分为近因与远因之说。一先说近因:出家后法名弘一的同回忆说:

  • 标签: 李叔同 出家 艺术大师 幻灭 失意 回忆
  • 简介:<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送别歌早在二十年代就风靡一时了。前两年放映电影《城南旧事》又唤起人们对它的怀念,歌的原作者,就是弘一法师——同。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他是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又是音乐家,还是戏剧家和诗人,以一身兼数家而无不精通。

  • 标签: 李叔同 中国近代史 音乐家 弘一法师 送别歌 二十年代
  • 简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标签: 李叔同 送别 长亭
  • 简介:一百年前诞生的一首怀旧抒情歌曲《送别》,在中国广受传唱。《送别》的原作DreamingofHomeandMother由美国人约翰·庞德·奥德威创作于1851年。后来流传到日本,犬童球溪为它重新谱曲,取名《旅愁》。同东渡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犬童球溪的《旅愁》,后填上了中文歌词,取名《送别》。三位作者均具有超人的音乐天赋,但最大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具有改革创新的志向和忧国忧民的善良之心。而有关同出家的原因和动机,曾有过各种各样的假说,但至今尚未有定说。现提出一个"治标""治本"说,来推断当时同皈依佛门的原因和动机。

  • 标签: 李叔同 《送别》 出家 治标说 治本说
  • 简介: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同大师莫属。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二十文章惊海内”;留学日本,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

  • 标签: 传奇人生 李叔同 中国艺术史 返璞归真 留学日本 灵感创造
  • 简介:摘要同的艺术教育实践体现了身教重于言教,以艺德为宗旨的精神风范。他讲究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深湛的艺术造诣和全身心投入的教育献身精神,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灵。他的爱国心是以一种个性方式表现出来,走的是一条以美育涵养国民性情,教育救国的路途.

  • 标签: 李叔通 艺术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 博爱奉献
  • 简介:同先生,即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影响最为深远的僧人,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很深,乃后世可表之"大器"。同先生的一生被后人分为前后各半段,前半段他在中国文学与艺术教学的发展上作出贡献,常为后人乐道。后半段剃度出家,从此息心念佛,执于弘法,不为人表。出家前的同是一个诗词书画、印文碑帖、古玩戏曲样样精通的风雅才子。他从小接受严格的蒙学教育,读过的古书很多,如《百孝图》、《孟子》、《古文观止》、《说文解字》

  • 标签: 李叔同 器识 《古文观止》 《说文解字》 中国文学 弘一法师
  • 简介:想象与虚构中的同金梅笔者在前些年所作一部传记的后记中,曾经作过如下的表述:“传记是传记,小说是小说,传记必须严格遵从事实的真实,小说则可以虚构和想象;有所谓‘传记小说’者,固为文体之一种,但我所忧虑的是,既为传记,又作小说,真幻相杂,疑信参半,易...

  • 标签: 李叔同 弘一大师 郁达夫 小说笔法 传记文学 传记作品
  • 简介:以写作学堂乐歌和创办我国最早的新剧演出团体而闻名于世的近代中国音乐教育家、戏剧活动家同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近十多年来,音乐史学界对同的研究兴趣日增,然迄无系统研究成果问世。为了继续保持并扩大这一研究势头,本刊特辟专页发表秦启明先生撰写的《同活动系年》一文,这是一篇资料翔实,脉络清晰的个人编年史,相信读者们会感到兴趣的。

  • 标签: 李叔同 学堂乐歌 演出团体 近代中国 刘质平 沈心工
  • 简介: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建立与发展的过程里,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先行者和启蒙者,他们通过音乐教育和创作实践,为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近代著名启蒙音乐教育家同为中心,从分析和论述他在音乐教育、创作、理论等方面的实践入手,对其音乐教育思想作全面论述.

  • 标签: 李叔同 先器识而后文艺 以学生为本 爱国奉献 乐歌创作 《音乐小杂志》
  • 简介:同《唱歌法大意》第二、三章已收入郭长海、郭君兮编《同集》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弘一大师全集》(修订版),然缺第一章。现公布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收藏的该文第一章佚文,同时就部分史实作必要的说明正误。同《唱歌法大意》第一章刊于《教育周报》第1期(1913年4月1日出版)第15页至16页,列“学术”专栏,署名同。作者时任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艺术教师,此文对于研究同艺术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且对近代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轫期的音乐教学实践具有认识价值。

  • 标签: 李叔同 《唱歌法大意》 《教育周报》
  • 简介:近100年来,中国出现的书画大家很多,弘一法师同无疑是最奇特的一位。他自身即是卓越的书画家、音乐家、戏剧家以及现代教育家。音乐、书法、绘画、篆刻、戏剧,哪一样到了他这里,都焕发出了遗世独立的魅力,他的哪一些作品拿出来都可以彪炳史册。他总是凌驾于艺术之上,是丰子恺所说的“具有深大的心灵”。他在书法与绘画上的造诣最为世人称道。

  • 标签: 李叔同 弘一法师 书画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教育家
  • 简介:“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这段激情满怀的《金缕曲·留别祖国》,正是津门才子同别离祖国,东渡日本探索人

  • 标签: 李叔同 春柳社 中国留学生 黑奴吁天录 日本 话剧史
  • 简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很多人了解一代宗师同,都是从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开始的。在民国时期的那一拨群峰矗立的大师之中,同绝对算得上是凤毛麟角。

  • 标签: 民国时期 李叔同 才子 长亭 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