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公共型自恋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公共型自恋问卷(CNI)、简版自恋人格调查表(NPI-16)和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四川省某2所中学的56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试CNI得分为67.43±13.32,GHQ-12得分为19.19±2.60,NPI-16得分为5.63±2.83。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被试CNI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效应[F(1,535)=8.06,P〈0.01],男生的CNI得分高于女生;同时被试的CNI得分年级差异显著[F(2,535)=4.41,P〈0.05],高三年级被试CNI得分高于高一及高二年级,且不同年级被试的CNI得分呈现随年级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控制了学校、性别、年级及能力型自恋等变量后,公共型自恋的预测效应显著,对心理健康的总体解释率增加至5%。结论高中生的公共型自恋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且公共型自恋能够正向预测心理健康。
简介:在中国大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独立纪录片发展过程中,“独立”、“地下”、“自由”、“盲流”、“艺术”、“民间”、“个人”、“DV”、“话语权”、“体制外”、“民主化”等关键词成为我们试图了解其精神脉络的切口之一。在中国大陆独立纪录片短暂的发展史中,剥开这一系列含义丰富而令人迷惑的词汇外衣,我们将发现,在此期间独立纪录片的精神实质仍蜷缩于词汇外衣武装下的自我表述的狭小蛋壳中,局限并沉醉于自恋的快感中。从具体的社会语境中来看待这~事实,这是一种记录策略的选择:而从较为长远的纪录片的长期发展看,这是一种对记录表达失语的恐惧。出于对中国纪录片发展的考虑,独立纪录片的制作者,应该从自恋的快感中醒来,从更广阔的视野出发,完成其纪录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