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严重难治自身免疫溶血贫血患者疗效.。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程序血浆单采患者血浆,回输正常人新鲜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和血浆代用品,治疗12例患者,男5例,女7例,每次置换血浆量1375±256ml,置换2-3次,间隔3-4d。结果12例患者置换治疗后1周、2周、3周血红蛋白逐渐上升,溶血现象逐渐减少,置换过程有轻微不良反应,都能耐受,顺利完成。结论血浆置换对难治自身免疫溶血贫血患者疗效较好。

  • 标签: 难治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贫血(hemolyticanemia,HA)实行自身免疫学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治疗的86例HA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行自身免疫输血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A实行自身免疫学输血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学输血 治疗效果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者采用相关的护理措施,探讨和分析其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136例新生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分成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 68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护理。结果 试验组患者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几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对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者进行必要的针对护理,有效地预防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等,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溶血性贫血 胆红素脑病 临床诊断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非自身免疫溶血贫血(AIHA)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对微柱凝胶法(MGT)配血次侧凝集的分析及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MGT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配血次侧凝集,抗筛阴性、自身对照阳性的患者做DAT。结果1796次交叉配血中,次侧凝集203例,且DAT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DAT阳性率占11.25%。其中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132例(65.0%),肿瘤/癌症29例(14.3%),消化系统19例(9.4%),血液系统10例(4.9%)、骨科手术9例(4.4%)、神经内科系统4例(2.0%)。结论DAT阳性是影响患者贫血状态和导致MGT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去除造成DAT阳性的因素,结合病情、用药情况、有无输血史及输血不良反应史等,根据次侧凝集强度,选择适合的血液品种和数量输注,以保障临床输血的疗效。

  • 标签: DAT阳性 交叉配血 次侧凝集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溶血贫血患者输血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2月期间69例自身免疫溶血贫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选患者均满足研究条件,对本组患者输血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血液制品输注安全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结果本组患者均结合自身血清学特征,严格按照交叉配血相合或者最小不相合血制品输注,结果显示本组69例患者共接受126次输血治疗,无不良反应病例,可进输血疗效评估81次;根据交叉配血结果,分为相合组和最小不相合组,2组有效率(54.17%VS50.88%)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按照红细胞成分,分为洗涤组和非洗涤组,2组有效率(72.73%VS73.3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溶血贫血患者需要及时接受输血治疗,同型洗涤细胞和非洗涤细胞输注均相对安全,输注最小不相合血制品也比较安全。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治疗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型血清学检测的方法,研究药物诱导免疫溶血贫血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4月送检血样870份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来检测红细胞的致敏情况,并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用药物包被法、免疫复合物法来检测血浆和红细胞放散液中的药物抗体。结果在本次检测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果有148例,药物包被法对血浆和红细胞放散液检测出头孢菌素抗体4例,免疫符合法检测出头孢菌素抗体3例。结论药物诱导免疫溶血贫血患者在检测中,为进一步提高准确率,可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浆和红细胞放散液药物抗体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药物诱导免疫溶血性贫血 血清学检测 抗人球蛋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溶血贫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溶血贫血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结果对照组贫血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97.1%,观察组贫血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88.6%,两组自身免疫溶血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ABO+Rh甚至kidds系统同型输注方法和”O”型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方法均能够有效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不同输血方法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溶血贫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溶血贫血患者中随机挑选 7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结果:对照组贫血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 97.1%,观察组贫血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 88.6%,两组自身免疫溶血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实施 ABO+Rh甚至 kidds系统同型输注方法和” O”型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方法均能够有效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不同输血方法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有效治疗自身免疫溶血贫血患者的可靠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案。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临床收治的自身免疫溶血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患者。全部入选对象共计62例。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观察两组实施不同治疗和护理措施后的Hb、RBC、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以及临床护理整体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输血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输血前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本组治疗前后各项数据比较,统计验证结果显示,比较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施输血后,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甲组患者的Hb、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乙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甲组显著低于乙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4153,P=0.0200)。结论成分输血和针对的护理措施是临床治疗自身免疫溶血贫血的临床可靠选择之一。

  • 标签: 成分输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临床疗效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溶血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两年期间就诊的20例自身免疫溶血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例。对照组以口服叶酸(一日0.5mg)以及泼尼松(一日0.75~1.00mg·kg-1,两周之后泼尼松减至一日0.75mg·kg-1,进行到第三周再降至每日0.5mg·kg-1使用一周)。实验组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一周一次,370mg·m-2,如重度贫血或有贫血临床症状给予输红细胞改善)。两周患者治疗一个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实验组出现1例过敏反应的患者,停药后,不良反应症状消失。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溶血贫血效果良好,安全高。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输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和成分输血的广泛应用,输血治疗已经成为重要的医疗手段。输血虽然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但同时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果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危及生命。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我国输血不良反应的现状形势和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状况,表明非溶血输血反应为最为常见的,然后对非溶血输血反应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提出控制非溶血输血反应将是输血未来努力的方向1。

  • 标签: 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原因 预防
  • 简介:人参水煎液中剂量组给药8d后与失血前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对于失血性贫血小鼠人参水煎液中剂量组的作用最强,  从表1~3数据和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可见人参水煎液能有效提高失血性贫血小鼠的红细胞数、白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

  • 标签: 人参失血性 作用研究 失血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非溶血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中采用 C 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 2016 年 8 月 ~2018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输血且出现了非溶血不良反应的病患,其中出现非溶血发热病患 30 例设为 A 组,出现非溶血过敏病患 30 例设为 B 组,另外选取无不良反应病患 30 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病患的 C 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比。 结果 三组病患输血前的 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A 、 B 组输血前后的 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 A 、 B 组输血后的 C 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当输血病患出现非溶血输血不良反应时,病患的 C 反应蛋白水平增高,提示,其可较好诊断非溶血输血不良反应。

  • 标签: 非溶血性 C 反应蛋白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易成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人民医院易成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是因为体内储存的铁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所需要的量。这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铁吸收减少、铁需求增加、铁利用障碍或过度损耗造成的。形态表现为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其特征是骨髓、肝脏、脾脏等组织中缺乏稳定铁。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在全世界范围内也较为常见。全世界大约有7亿人患有这种疾病,特别是育龄妇女和婴儿。钩虫病在流行区也很常见,其发病程度也很严重。临床症状包括头晕、疲劳、活动后心悸、气短、耳鸣、接受不良等贫血。缺铁的症状包括儿童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学业成绩下降和异性恋,以及引起缺铁的所潜在的疾病症状。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谭建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三台县中医医院四川绵阳621100)【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24-02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参加血红蛋白的合成,当体内贮存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内)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人体的需要就会发生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在育龄妇女和婴幼儿中的发病率很高。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缺铁性贫血。本文通过介绍,让更多患者了解缺铁性贫血如何进行护理。所以,广大患者朋友们要对缺铁性贫血病因的饮食护理治疗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够及时将病情给控制消灭掉。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缺铁性贫血患者如何进行饮食护理治疗知识首先,在饮食治疗中,护理人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变化,关注血压、意识和呼吸等变化,如果出现指标超出合理范围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同时指导患者多饮用温水,保证液体量适宜,防止血液浓缩,多食用水果和蔬菜,禁止使用辛辣、油腻食物。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来讲,不论是缺铁性贫血患者还是正常患者,都需要对饮食格外注意。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缺铁性贫血患者需要大量营养,若没有进行合理饮食,就会加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几率。因此,如何既能保证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营养,同时又能控制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下面为大家讲解一下如何进行饮食护理。首先,饮食治疗的目的是减少缺铁性贫血的负担,使体内铁元素吸收状态逐渐恢复正常,从根本上防止缺铁性贫血的进一步复发,同时也要有效防止缺铁性贫血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保持身体处于健康状态。通过饮食护理,不仅能够使缺铁性贫血患者保持机体正常水平,同时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饮食护理是控制缺铁性贫血患者机体的重要方式。大多数缺铁性贫血患者在患病期间无法服用药物或者注射。因此,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当通过饮食护理,对自身进行健康护理。只有对饮食进行合理控制,才能改善缺铁性贫血患者病症,保证患者的健康,同时也保证的生命安全。通过饮食护理,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饮食进行灵活地进行调整和管理。患有缺铁性贫血患者中体重偏瘦的人可以也维持身体总热量为主,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蛋白质和脂肪进入人体时也会转化为血糖,成为血液中糖的一部分来源。此外,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制品。在例如豆腐等富含高蛋白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缺铁性贫血患者体内的胆固醇等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