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胆道闭锁手术年龄与术后早期效果的关系以及较大年龄(>90d)患儿的Kasai手术指征.方法2004-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胆道闭锁患儿452例,均经术中胆道造影确诊.手术采用标准的Kasai术,术后常规使用激素,对不同年龄组患儿术前肝功能、B超等资料及术后胆红素下降情况进行分析,总胆红素水平低于20mmol/L定为黄疸完全消退.结果将所有患儿根据年龄分为三组,手术年龄≤60d者146例,手术年龄在60~90d者222例,>90d者84例(90~10Od者33例,100~110d26例,110~120d10例,120~130d8例,>130d7例).术前各年龄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差异.术后2周,60d以内组,胆红素下降水平最低(P<0.05),<45d患儿胆红素下降水平并未更加显著.术后3个月随访率为61.3%,各年龄组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F=0.132,P=0.970).术后6个月随访率37.4%,90d以上组总胆红素(58.09±58.55)mmol/L,90d以内组总胆红素水平(27.67±30.60)mmol/L(P=0.226).>90d患儿,每间隔10d分成一组,各组间术后早期胆红素下降水平无差异(F=1.115,P=0.355).>90d手术患儿两年自体肝生存率为36.1%.90d以上患儿延误手术原因:39.2%因家长未重视,51.6%因误诊婴儿肝炎耽误治疗.结论胆道闭锁患儿>90d并非手术绝对禁忌,多数患儿可取得较好的早期黄疸消退,部分患儿术后6个月可以有较好的肝功能恢复.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年龄段分为3组:老年组(>65岁)62例、中年组(年龄41~65岁)48例、青少年组(15~40岁)10例,并选择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各组对象的心理状态(包括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6个方面)进行评分.结果4组SCL-90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血液透析患者各年龄组的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年组的人际关系敏感评分显著高于老年组与青少年组(P<0.05),中年组、老年组的忧郁、焦虑评分均显著高于青少年组(P<0.05),老年组的恐怖、偏执评分均显著高于青少年组与中年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血液透析患者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临床血液透析期间应根据不同年龄段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14岁以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将其按照患儿年龄分别纳入0-2岁组(n=58)和≥2岁组(n=18)。肠套叠患儿均通过腹部超声检查、空气灌肠或剖腹探查术确诊。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格及辅助检查结果、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复发情况及病理性起始点有无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超声检查阳性率、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手术治疗率、肠坏死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岁组患儿临床表现有典型肠套叠症状者(同时具有阵发性腹痛、呕吐和果酱样大便)占62.1%(36/58),≥2岁组则为5.6%(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岁组患儿合并呕吐、血便发生率分别为75.9%(44/58)和0(0/58),≥2岁组则分别为22.2%(4/18)和5.6%(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仅一例6岁患儿证实为回肠幼年性息肉导致的继发性肠套叠(存在PLP)。结论本组临床病历资料显示,虽然多数急性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的发病年龄〈2岁,但≥2岁患儿仍然存在该病可能,而且≥2岁患儿的肠套叠多数仍为原发性肠套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症状典型者罕见,空气灌肠复位对其仍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心肌炎患儿心率及心率变异改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就诊的心肌炎患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24小时全程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其分析心率以及心率变异(HRV),其中包括24h内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之差大50ms的心搏次数占总心搏次数的百分比(PNN50)、每5分钟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结果随这患儿年龄的增长,心率会越来越慢;SDNN、SDNNindex、rMSSD、PNN50的数值均会增加,但SDANN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4小时全程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炎患儿,对病情的临床预后有重要的相关提示。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段患者促进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和激动剂长方案助孕结果对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3月入院治疗的100例行不孕行胚胎移植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成拮抗剂方案组和长方案组,每组50例患者,每组以38岁为分界又各分成两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妊娠结果。结果38岁以下患者拮抗剂组胚胎种植率低于长方案组,但是受精率高于长方案组。结论拮抗剂或者是长方案的使用对患者的妊娠后长远结局影响都不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解脲脲原体在不同年龄女性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药敏特征。方法对984例脲脲原体阳性患者进行年龄分布分析及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解脲脲原体感染主要分布在21~30岁患者占31.1%,51~60岁患者占28.3%。20岁以下女性解脲脲原体的感染率最低,其次是61~70岁的患者。强力霉素及美满霉素对所有年龄段患者敏感性均高于其他抗生素,阿奇霉素对年龄≤30岁的患者敏感性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左旋氧佛沙星对年龄≥50岁的患者中敏感性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结论解脲脲原体(UU)是女性生殖器感染中主要的支原体。在新婚后年轻女性及绝经后中年女性中高发,根据患者年龄、病原菌的特征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是临床医生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患者烤瓷冠修复后龈沟液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就诊,需进行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100名作为受试对象,其中男、女性各50名,年龄20-59岁,按年龄段分成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每组25名。采用钴铬合金烤瓷单冠进行修复,分别在修复前及修复后1个月检测基牙龈沟液的分泌量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结果:修复后1个月基牙龈沟液分泌量以及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修复前。但随着年龄增加,龈沟液分泌量及炎性因子升高的量越少。龈沟液分泌量,在20-29岁组,30-39岁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在40-49岁组,50-59岁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介素1β,各组治疗后1个月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各组治疗后1个月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在20-29岁组,30-39岁,40-49岁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在50-59岁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钴铬合金烤瓷单冠修复可使各年龄组患者龈沟液分泌量增加,相关炎性因子表达增高。但年龄越大,升高的量越少。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Metapex糊剂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83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Metapex糊剂治疗并随访半年,在4个不同的时间点检测治疗有效率。结果:在治疗1月、3月后,年龄在30~50岁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的高于年龄〉50岁组(P=0.044,P=O.01),而与年龄〈30岁的患者无显著的差异(P=0.081);而在6个月时,30~50岁组的治疗有效率均要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3;P〈0.01)。结论:Metapex糊剂在30—50岁组的有效率最高,而在〉50岁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中有效率最差,说明Metapex糊剂治疗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慢性根尖周炎存在不同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年龄和性别对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中BMPs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组患者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4、骨形态发生蛋白7、骨形态发生蛋白IA型受体的表达。结果在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组患者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4、骨形态发生蛋白7和骨形态发生蛋白IA型受体均有表达,但在青年组与成人组之间、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其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4、骨形态发生蛋白7和骨形态发生蛋白IA型受体的表达与年龄和性别不相关。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牙釉质酸蚀后的超微结构。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外科拔除的牙齿24颗,分为乳牙组(9~12岁)、年轻恒牙组(10~14岁)、青年恒牙组(25~40岁)、老年恒牙组(60岁以上)。用酸蚀剂处理不同年龄组牙齿的颊侧牙釉质表面,各实验样本分别冲洗、固定、脱水、干燥、喷金,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被处理表面的超微结构形态。结果乳牙组釉质表面较粗糙,釉柱排列形态不规则.相同的酸蚀时间乳牙组的牙釉质脱矿比恒牙明显。年轻恒牙组可见明显的釉柱端凹陷,釉柱表层排列松散;青年恒牙组牙釉质表面排列规整、致密,未见釉柱端凹陷;老年恒牙组牙釉质成不规则的点隙、裂沟,原有的釉质结构部分消失,蜂窝状结构明显。结论不同年龄组牙釉质抗酸能力及脱矿形式不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偏头痛患者行不通护理方法后对疗效结果影响。方法对自2013-2~2014-12期间,收入我院的46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他们进行传统和针对性两种护理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方法),每组23例,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情况。结果试验组23例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9例,无效1例,有效率高达95.7%。对照组23例患者中,治愈7例,好转9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69.6%。结论对于偏头痛患者,针对性的护理疗效更为显著,在临床护理中,应该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做针对性的护理,消除发病的诱因,提高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短期多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2013年2月1日至3月15日所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资料,进行相关暴露因素分析,探讨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第五手术间”OR=4.07(95%CI=0.52~36.65),第五手术间环境微生物采样除麻醉剂袖带菌落总数超标以外均符合国家要求;各“手术主刀医生”“手术参与者”的手术部位感染专率较神经外科手术部位平均感染率均无差异(P〉0.05);“二次手术”OR=18.00(95%CI=2.00~180.00)。结论:“二次手术”是此次短期多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对其干预措施可由此入手,进一步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对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在不同年龄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指导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小儿患者100例,首先进行血常规检查,后给予C反应蛋白检查,对两种检查确诊和年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联合检查方法确诊比例显著优越于单纯C反应蛋白检测、单纯血常规检查,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较大的儿童阳性比例对比年龄较低的儿童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查能够更好的对患儿的感染性疾病进行明确的诊断,尤其对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感染疾病的症状不明显。尤为重要,可更加准确的进行诊断和依据情况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