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三言"、"二拍"为杰出代表的明代话本小说,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人情世态与宗教信仰生活,但这种反映来自于其所包含的"现实因素",而并非是其题材与母题。"三言"、"二拍"以描画"尘世"为根本特性,因此其中的道教角色并不多见,并体现出非否定性、叙事功能性、仪式行为的强烈世俗性三个特点,生动展现了当时一般民众的宗教信仰生活实际,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一般信仰的核心以及十四世纪以降世俗道教的真正内涵。

  • 标签: 道教角色 “三言”、“二拍” 明代拟话本小说
  • 简介:徽州商人在明代话本小说中频频出现,并以其显著的地域特征被区别于其他地域商人。在“三言”、“二拍”、《型世言》等十五部话本小说集中,涉及徽商活动描写的作品,多迭四十篇。其间,徽商或为主角,或为次要人物,或仅在入话或故事背景中出现,以多种形态方式参与了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话本小说以文学的形式刻划徽商贾而好儒、乐善好施、贪恋女色、吝啬刻薄等典型性格特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为真实可信的徽商生活世界。

  • 标签: 话本小说 “二拍” “三言” 《型世言》 故事 典型性格
  • 简介:针对独卷体话本在复杂叙事方面所呈现出的先天不足,金木散人的借鉴长篇章回小说之多回叙事形式对其加以改造,打破了话本小说的传统叙事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创作道路,并试图借此建立一种匀称整齐富有形式美的多回体话本小说叙事范型,然而刻意追求整齐划一使作品存在明显的唯美倾向.

  • 标签: 《鼓掌绝尘》 多回体 拟话本小说 复杂叙事
  • 简介:李渔的话本小说多是在一个虚设的情境中,展现一个体现劝惩性讽喻主题的故事,其最大的叙事特点是情节新奇曲折,引人入胜。李渔的话本小说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经验,常用正反转换、峰回路转、同异对比、以心造物等技巧来构造情节,以达到新奇效果。

  • 标签: 李渔 拟话本小说 《十二楼》 《无声戏》 情节
  • 简介:明清话本小说数量庞大,其中体现出的贞节观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分为传统贞节观和变通贞节观两种。变通贞节观下的节妇形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节妇形象,她们受到的社会约束相对宽松,具有朦胧的自我意识。根据守贞方式的不同,又可将变通型节妇分为前失后守型、妓女守节型、再嫁守节型、失身节妇型等几种。

  • 标签: 拟话本小说 贞节观 变通型节妇形象 女性形象
  • 简介: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话本小说中的词的征引与创作虽然还有诸多不成熟之处,但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仍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的。话本小说创作中的叙述策略、明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词学观念,以及文体之间互动的一些规律,诸如此类,都是我们从对话本小说中词体文学的研究中可以窥见的。

  • 标签: 拟话本小说 词体 文体
  • 简介:我国古代小说,包括文言小说、白话短篇小说和中长篇章回小说,其中白话短篇小说作品数量最少,发展演进的线索也较为简单明晰。它只有两种类型:宋元话本和明清话本。宋元话本是明人在宋元说话艺人所说的“话”即故事的基础上整理、刊印出来的白话短篇小说作品,据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它们流传到今天的共56种,分别保存在明代嘉靖年间洪楩刊印的《六十家小说》(今存27篇,改书名为《清平山堂话本》)、万历年间《熊龙峰刊小说四种》、明末泰昌至天启年间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初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即“三言”中。

  • 标签: 宋元话本 白话短篇小说 拟话本 “三言” 长篇章回小说 《喻世明言》
  • 简介:话本小说与唐传奇比较,具有语言浅显通俗、内容常中出奇、人物市井小民的美学特征。语言浅显通俗,主要表现为语言口语化,这与话本的表演性、受众的市民化、作者的平民化密切相关;内容常中出奇,旨在从平凡生活中提炼出奇异动人的故事情节,且多用“巧合法”编撰故事,这与市民受众的审美趣味及故事题材的来源不无关系;人物市井小民突破描写历史英雄的传统套路,使小说摆脱了记史的束缚,提高了人物塑造的艺术水平。话本小说以其俗、奇、新的美学特征丰富了小说的艺术宝库,影响深远。

  • 标签: 话本小说 美学特征 唐传奇
  • 简介:唐代话本小说的产生与民间艺人的"说话"和寺庙僧人的"俗讲""、转变"等说唱技艺密切相关。这些说唱艺术满足市民娱乐,成为广泛流行的通俗文艺形式。而其本身所带有的娱乐功能也同样影响着唐代白话小说的娱乐功能。因而,这时期的白话小说由文人化向世俗化转型,呈现出与文言小说较为"雅化"的娱乐功能殊为不同的情趣。

  • 标签: 唐话本 “说话” “俗讲” “转变” 娱乐功能
  • 简介:摘要:话本小说起源于宋代(960-1279)口头说书人的通俗叙事故事。 直到明朝(1368-1644),文人墨客才开始对通俗小说的创作产生兴趣。 因此在明代时,话本在风格和内容上趋于精致。 受文学创作的发展和作者个人性格和意图的影响,李渔的通俗语言作品呈现出一种复杂与通俗的混合性,他的作品也因此而独特。

  • 标签: 李渔 创作语言 话本小说
  • 简介:本文通过小说结构、作家主体意识和作品人物体现的生命意识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章回小说不仅从形式列内容、从作家主体意识到作品思想意识都比话本小说有了质的飞跃,并以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广阔的社会背景、深刻复杂的思想主题、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审美,成为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成熟的古典文学的典范。

  • 标签: 话本小说 章回小说 主体意识
  • 简介:以《卖油郎独占花魁》为代表的明代话本小说在人物选择、情节发展以及语言描写上较之同题材的唐传奇和清代话本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人物刻画贴近市井生活和民众心理;故事情节具有真实性并符合读者期待;市井俗言俗语的穿插更反映了市民阶层最真实的思想意识与生活状态,从而在世俗情态的描写中表现出独特的市井化倾向。

  • 标签: 《卖油郎独占花魁》 明代拟话本 市井化 通俗性
  • 简介:<正>明沈君烈《文体》日:"文之有体,即犹人之有体也"。所谓文体"是指一定的话语秩序所形成的文本体式,它折射出作家、批评家独特的精神结构、体验方式、思维方式和其他社会历史、文化精神。"就是说,文体首先是一种文本体式,是各种文学类型的外在形状、构架,即体制。"体制既是文体使人凭借视觉和听觉就能

  • 标签: 话本小说 小故事 小说体制 型世言 文体 清平山堂话本
  • 简介:话本小说在婚恋模式的架构上,表现出“女追男”的反传统特点,凸现了女性追求爱情时的主动性和主导性作用。这既根源于女性独特的性别心态,也与当时男性的弱化不无关系;既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是男性文人奔女情结的外化。

  • 标签: 话本小说 “女追男” 自我意识 奔女情结
  • 简介:历览古典小说的现代学术史,在传奇、笔记、话本、章回四大体类中,有关话本小说的研究积累,即便不是最多,也是较为丰厚的。后来者容易产生乍一看来难有作为的印象。然而,令人欣喜的是,接踵前贤后出转精的成果仍在出现。2015年4月北京大学刘勇强教授出版的《话本小说叙论:文本诠释与历史构建》,就是这样一本符合当代学人较高期待的新著。

  • 标签: 话本小说 文本诠释 历史 刘勇 标杆 现代学术史
  • 简介:'话本小说'这一概念在目前的使用颇为杂乱,既可作短篇白话小说的专称,又可用以指称一切由'说话'艺术衍生出的作品.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话本'是'说话人的底本','话本'是'模拟‘话本'的创作'这一概念限定,很有纠正的必要.但这些术语已沿用将近一个世纪,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功能,也就没有取消的必要,关键是对其进行科学的限定.

  • 标签: 话本小说 概念 短篇白话小说 “说话” 说话人 拟话本
  • 简介:宋元小说话本表现出浓厚的女祸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女妖以色祸害男性;贪花恋色让男性破国亡家亡身;妇人贪淫狠毒;妇人之言,亡国祸家。这种女祸观念是男权社会的产物,是男尊女卑的性别压迫的体现,时至今日,仍根深蒂固地盘踞在人们的意识中,值得我们反思。

  • 标签: 宋元 小说话本 女祸观念
  • 简介: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的长期并存,乃中国叙事文学的一大特征。清末民初知识界争论不休的言、文分离,其实在汉代已经相当突出。可两千年来,中国文人仍然倾向于使用文言写作。除了表意文字无法追随当世口语变迁外,更因古典文化的无穷魁力,以及社会形态的相当稳定。上法三代,不时成为变革政治乃至文学现状

  • 标签: 话本小说 公案小说 说书人 白话小说 白话短篇小说 叙事者
  • 简介:本文以"明代小说与公案文化"为题,阐述了古代小说中的公案文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各个时期特点,突出地阐述了明代公案小说在公案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价值,即具有承前启后、转化和拓展的作用.

  • 标签: 公案文化 明代 小说 文学题材 文学评论 公案故事
  • 简介:南宋以后,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话本小说在江南得以迅速兴起,并在明代走向全面成熟。生活在江南的话本小说家基本依据江南的地理特点、地质构造以及节日风俗等人文地理状况来构架小说时空;即使写到江北时空,也往往参照江南“版本”进行。以“游赏”为主题的江南节日,为话本小说故事的生发提供了带有地方人文色彩的叙事时间刻度。同时,江南水乡又为话本小说提供了别致的叙事空间。其中,作为故事的多发地带和情缘的多生场所,“桥”、“船”、“岸”成为故事得以展开的基本场景。总之,话本小说的时空构架带有明显的江南地域特征,这些江南化的时空有力地促进了这类小说的叙事运动,并确立了其“江南文学”性质。

  • 标签: 江南 话本小说 时空 地域特征 叙事意义